作者/阿梅
編輯/阿梅
很多孩子剛入學的時候,都會參加一些排隊列的練習,跟着老師"向左轉"、"向右轉"的口号,一幫小朋友轉的亂七八糟、東倒西歪,還相互影響,都分不清楚對錯,憨态可掬的模樣着實可愛。但是作為家長看着孩子總是左右不分、東西南北搞不清楚,就有些郁悶了。
孩子沒有方向感,會對生活造成一些影響,比如鞋子左右腳經常穿反、走路經常走錯方向,對大小形狀的概念模糊、找東西總是找不到等等,這些其實就是因為孩子的"空間知覺"還不夠強。
空間知覺就是孩子對事物的遠近、大小、形狀進行感知和判斷,這是每個人都必須具備的能力,也是随着孩子的成長發育而不斷地提升的能力。空間知覺建立的萌芽期非常重要,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階段一:胚胎階段。醫生一般都會建議孕婦經常進行散步等适當運動,這不僅僅是為了增強孕婦的體能,也是為了讓還是胚胎的孩子通過媽媽的走動來感知空間的變化。
階段二:3個月左右。一般孩子過了百天就學會了翻身、擡頭等動作,孩子看這個世界的角度忽然發生了變化,就會通過觀察來感知事物的大小、形狀、顔色等,獲得基本的空間印象。
階段三:8個月以後。孩子學會爬以後,就開始用身體來感知空間,爬高上低、跟物體比個頭等等行為,都是為了更好地感知高低、大小、前後等空間概念,而且對事物移動的速度也開始慢慢有判斷。
這三個階段被稱為是"空間知覺"的啟蒙階段,對空間知覺的培養非常重要。空間知覺欠缺的孩子會對生活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1、沒有方向感
空間知覺欠缺的孩子,一般都沒什麼方向感,前後左右經常弄混,東南西北完全不分,所以,經常會出門迷路、讀書前後颠倒,也很難準确地描述所見到的事物,表達能力、判斷能力都會受到影響。
2、經常發生碰撞
空間知覺欠缺的孩子,對事物的大小、形狀、運動軌迹的判斷經常會出錯,所以會經常發生走路撞到闆凳、踢到玩具等情況,對今後的獨自出門或成年之後學習開車都會造成很大的不利影響。
3、注意力不集中
空間知覺欠缺的孩子,經常會表現得馬虎大意,讀書會讀錯行,寫字也很容易寫錯,空間思維能力也比較差,對邏輯性和空間敏感性要求較強的學科尤其是幾何的學習會有比較大的障礙。
空間知覺欠缺,對孩子的影響是比較深遠的,所以一定要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家長要有側重、有方法地培養孩子的"空間知覺"。
"空間知覺"能力與孩子的右腦發育直接相關,這不僅僅受天生的、遺傳的因素影響,也與後天的培養和鍛煉關系很大,家長可以通過一些遊戲來培養孩子的"空間知覺"。
①家長可以帶孩子觀察和感知空間
家長可以帶孩子去爬山,讓孩子感受站在高處看到的事物都在變小,由此來體會大小、遠近的區别,家長可以帶着孩子在高樓上觀察下面的行人和車輛,看快慢、左右的區别。家長也可以帶着孩子去玩地圖尋寶的遊戲,讓孩子根據地圖上的标識,向左、向右、向上、向下走,不斷地嘗試,直到到達目的地,找到寶藏。
②家長可以讓孩子學習繪畫或攝影
畫畫是鍛煉孩子觀察孩子形狀、大小非常重要的一種學習方式,攝影也可以鍛煉到孩子的構圖能力、角度判斷能力等等,這兩種學習都可以讓孩子充分感受空間的魅力。孩子通過繪畫和攝影,可以對大小的對比、形狀的臨摹有更好的判斷,空間知覺會有很大的提升。
③家長注意在生活中的實踐練習
空間知覺應用到生活中,會更快提升孩子的感知力,在吃飯的時候,家長可以嘗試讓孩子吃幾次西餐,讓孩子感受"左手拿刀、右手拿叉"來對左右有更深的認識。在散步的時候,家長可以跟孩子玩跳格子的遊戲,左三下、右三下、前三下、後三下,來實踐空間概念。
"空間知覺"是孩子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不管是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還是對孩子的今後的成長和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家長要通過多種方式,來培養和提升孩子的"空間知覺",促進孩子全面、健康發展。
(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阿梅育兒觀,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