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你一個悲傷的消息:
近日,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糖尿病與内分泌學》發表的一項對30多萬名糖尿病患者長達18年的研究表明,心髒疾病和中風已經不再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癌症正在對糖尿病患者的生命造成更大的威脅。
不要以為這個消息隻和糖尿病患者有關,2020年糖尿病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約有4億人處在糖尿病前期(血糖超标但低于糖尿病标準)。
高血糖是怎麼和癌細胞狼狽為奸的?糖前期和糖尿病有什麼區别?《生命時報》采訪專家,梳理多種因素導緻的患癌高危人群,以及日常生活中怎麼做才能有效防癌。
受訪專家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内分泌科主任 陳小燕,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腫瘤預防醫學中心主任 劉俊田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 尤長宣
4個原因讓癌症盯上糖友
糖尿病患者幾乎所有癌症的發病率都會高于普通人群,尤其是消化道腫瘤,如肝、膽、胰、腸道等
此前有研究發現,與糖尿病相關的癌症風險,在糖尿病确診約8年後達到頂峰。
腫瘤生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從癌細胞變成癌組織、癌團通常需要較長時間,而糖尿病患者體内的高血糖環境可能會導緻腫瘤進展加快,通常在5~10年,而8年剛好是一個中位數。
比起糖尿病,龐大的糖前期人群更令人擔憂: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偏高,但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标準,空腹血糖6.1~7毫摩爾/升,或口服葡萄糖耐量7.8~11.1毫摩爾/升。糖前期大多無症狀,一般是體檢時意外發現的。
高血糖環境導緻患癌風險較高、進展快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
高胰島素
刺激腫瘤生長
體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體内胰島素水平通常較高,而胰島素具有類似促生長因子的作用,長期處于高水平易成為滋生腫瘤的溫床。
高血糖
癌細胞繁殖失控
如果血糖控制不好,人體長期處于高血糖環境中,很多功能性蛋白會被糖基化,使其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如清除外來異物及體内垃圾、“監視”腫瘤發生苗頭等的能力就會下降,因而易使癌細胞繁殖“失控”。
高血糖環境下,糖尿病患者還可能會面臨感染難愈的問題。如果慢性感染反反複複,形成慢性腸炎、肝炎、胃炎等,都可能成為癌症的高危因素。
過度忌口
抵抗力下降
部分糖友為了控制血糖,采取“不适當限制飲食”策略,導緻營養不均衡,抵抗力下降。
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飲食,但并不代表什麼都不能吃,而是需要進行科學的飲食管理,不能偏食,需要保持營養均衡。
情緒低落
影響自身免疫
癌症的發生還與情緒有關。很多糖友一想到要長期控制飲食,與糖尿病作鬥争,難免會情緒低落,進而影響到自身免疫功能。
癌症篩查到底怎麼做?
2022年2月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前6位的是肺癌、結直腸癌、胃癌、肝癌和食管癌、乳腺癌,生命君分别梳理高危人群,教大家初步選擇篩查項目。
1
肺癌
高危人群:50歲以上,有吸煙史、肺癌家族史、肺部陳舊性病變(如結核竈),生活在空氣污染環境中、長期接觸輻射及化工制品的人。
主要篩查手段:普通X線檢查、肺部低劑量CT、腫瘤标志物檢查等。
2
乳腺癌
高危人群:35歲以上女性,有乳腺癌家族史、乳腺疾病史、乳腺癌緻病性遺傳突變,初潮年齡小于12歲、絕經年齡大于55歲、未生育或首次生育年齡大于35歲,長期服用避孕藥或雌激素替代品等人群。
主要篩查手段:乳腺觸診、乳腺超聲、乳腺X線檢查等。
3
結直腸癌
高危人群:50歲以上,有結直腸癌家族史、慢性結腸炎及腸息肉病史,長期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素飲食的人群。
主要篩查手段:肛診、大便潛血檢查、結腸鏡、腫瘤标志物檢查等。
4
胃癌
高危人群:40歲以上,有胃癌家族史、幽門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病,喜食腌制、熏烤食物,吸煙酗酒、壓力大、生活不規律的人。
主要篩查手段:胃鏡檢查、幽門螺杆菌檢查、胃蛋白酶原檢測等。
5
肝癌
高危人群:長期大量飲酒,慢性乙肝或肝硬化患者,長期接觸化學藥劑的人群。
主要篩查手段:超聲檢查、肝增強CT、腫瘤标志物檢查等。
6
食管癌
高危人群:40歲以上,有食管癌家族史或來自食管癌高發區,有上消化道症狀,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變,吸煙酗酒等人群。
主要篩查手段:X線鋇餐檢查、食管鏡檢查、食管功能測定檢查等。
需要提醒的是,癌症篩查的專業性強,一定要選擇有資質的機構。
10個建議幫你遠離癌症
美國癌症協會2018年發布的《未來10年腫瘤一級抗擊計劃》,給出的10大抗癌策略值得有人參考,糖友也适用。
1
遠離11種病原體
幽門螺旋杆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乳頭狀瘤病毒(HPV)、EB病毒、艾滋病毒(HIV)等、泰國肝吸蟲、華支睾吸蟲(肝吸蟲)、埃及血吸蟲等11種病原體會增加癌症風險。
建議及時接種疫苗,身體不适及時體檢。
2
防曬
陽光照射是導緻皮膚癌的最大風險因素,做好防曬是降低皮膚癌風險的最有效方法。
3
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輻射
美國癌症協會認為所有電離輻射都有緻癌性。到專業機構找專業醫生才能既保證篩查效果又要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輻射。
4
減少室内污染
氡污染、甲醛污染、苯污染等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裝修新家入住前,可請專業檢測機構進行一次室内環境檢測,根據檢測結果決定能不能入住。
家中多通風,可以降低室内氡、甲醛等濃度。
5
戒煙
控煙是防癌的頭等大事。美國自1991年以來癌症死亡率降低了26%,其中一半以上歸因于吸煙率的下降。
戒煙對任何年齡階段的人都有益。
6
滴酒不沾
過量飲酒可造成身體多方面不良影響,即便少量飲酒也會增加某些癌症發生風險,為預防癌症最好滴酒不沾。
7
控制體重
超過20種不同類型的癌症與肥胖有關,其中最顯著的是直腸癌、子宮内膜癌和食管腺癌。
8
健康飲食
減少紅肉攝入量、限制食用加工肉類可降低癌症風險。均衡飲食,每天吃的食物種類要包括水果、蔬菜、全谷物、蛋白質和乳制品等。
9
堅持運動
每天至少進行30~60分鐘中高強度體育鍛煉的人,患癌風險降低,尤其是乳腺癌、結腸癌,前列腺癌、肺癌和子宮内膜癌發病率也有所下降。
建議成年人每周至少應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75分鐘高強度運動;或者等量的兩種運動組合。
10
定期篩查
除了癌症篩查,還要定期做肝炎病毒篩查、艾滋病毒篩查。
此外,長期工作壓力大、焦慮、生活不規律也非常影響健康,平時要勞逸結合,學會調節心情、緩解壓力。▲
本期編輯:張傑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