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屐痕處處】念念不忘,方有回響 ——遊千島湖散記
原創: 朱翠霞 晚上八點 今天
念念不忘,方有回響
——遊千島湖散記
一
海洋是有深度有内涵的,因此有“海納百川”“望洋興歎”之說,除了滄海桑田,“百川東到海”的那份喜悅和釋然,那一份歸屬感無需細說。可是一個湖,尤其是人工湖,不免就有些局促了,那些被引誘或被欺騙的河流,從角角落落裡滿懷期待而來,卻被圈禁,再也掀不起波濤,于是隻好歸于平淡,無喜無悲。不過,千島湖似乎不屬于這一類。
千島湖,即新安江水庫,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境内,為“世界三大千島湖”之一。千島湖水在中國大江大湖中位居優質水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秀水”。
千島湖當地有個說法,千島湖有三頭:坐船頭,看山頭,吃魚頭。因為湖面寬廣,據說抵得上一百多個西湖,而蓄水量号稱“西子三千個”,所以來往是必須乘船的,可以一路欣賞“青山綠水金絲帶”的風光,青山綠水不必解釋,金絲帶指的是山腰的水線,土層呈現黃褐色,仿佛纏着金絲帶。而整個千島湖的島嶼星羅棋布,常見的島嶼有398個,大中島嶼一千多個。以前聽過猴島、蛇島等去處,這次卻隻去了梅峰、漁樂、龍山三島。梅峰島可以俯瞰整個千島湖,素有“不上梅峰觀群島,不識千島真面目”的說法。漁樂島就是一個小規模的吃喝玩樂的地方,唯一的一個快餐店人滿為患,手腳慢的遊客隻好端了飯菜站着解決吃飯問題。龍山島即海瑞祠所在,旁邊還有一座鐘樓,那口鐘據說還是南宋的。這三個島的上下來去都不算有難度,所以不需要借助外物,但當地導遊會鼓勵遊客坐纜車或者找代步,稍有一點憂怖之心就極易被忽悠。
我外出旅遊,不太看重吃,但千島湖的胖頭魚,味道鮮而不腥,相當美味,着實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
我出遊素來不喜歡不期而遇,所以每每去一個地方,總要先看一些資料,讓自己對要去的地方有個大緻的了解。又喜歡聽故事,所以旅遊的時候喜歡跟着導遊走,讓他們把一個個聽過的沒聽過的故事或簡潔或生動地講述出來。于是眼中的景,腳下的路,都有了不一樣的意境,因而也有了不一樣的心情。
渾渾噩噩半輩子,喜樂不喜悲,千島湖的故事有喜亦有悲,都源于湖底的那兩座古城和大小村莊。
獅城遂安,賀城淳安,據記載,千島湖底下藏着這兩座浙西古城,還有1377個大小村莊,移民将近30萬。然後有了雄偉的新安江電站,有了風光秀美的千島湖景區。
對于廣大受益者來說,這樣的舉措當然是可喜的。“千峰競秀,萬壑奔流。如詩如畫的新安江,宛如一條飄帶逶迤在浙西的崇山峻嶺中,滋養着大地和生命,帶來了富足與安甯。”淳安博物館的一段文字這樣說。可當我走進淳安博物館,頭頂那30萬片潔白的貝殼和潔白的燈光一起刺痛了我的眼睛——
一片貝殼,就是一名背井離鄉的移民!
導遊是個來自河北的滿族小夥子,在他的介紹裡,我記住了這樣的幾句話:“1959年”,“因為匆忙,所以水下古城保存完整。”“有一個人還在山上幹活,村裡人上山告訴他要馬上遷移,于是他趕緊下山拿了幾件衣服就走了。”
中國人向來安土重遷,可在那樣的時代背景裡,他們似乎就這樣無聲無息地遷徙了,就和我身邊的銅山源水庫的移民們一樣。我曾經聽與共和國同齡的母親歎息般地說到她的幾個本家,本來都是銅山源裡,經常來往,可就是因為建水庫,後來都搬走了,也就難得來往,後來就杳無音訊。還記得有一次去水庫旁邊行走,觸目而來的是一些陳舊破損的墓碑,我不知道這些墓主的子孫們,是否會在三更夢醒的時候想起曾經的那些街道弄堂,或者堂前的天井。
浙西一帶的房屋建築以徽派建築為主,淳安一帶就是。我們參觀的芹村古村落是目前淳安人口最多的古村落。說是古村,其實将近一半是鋼筋水泥的洋樓,剩下一半的老房子基本是飛檐翹角四方天井的模式,在新舊更替中傳遞着曆史和文化的信息。以前老房子的天井有集水、納陽、通風、采光、消防等多種建築功能,我一直以為“背井離鄉”一詞中的“井”就是天井,可後來讀的書多了,卻發現“井”字的說法似乎不少,可我的意識裡,“背井離鄉”背離的就是天井,是光明,是希望,是子子孫孫無窮盡的風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自給自足的生活。
看過千島湖水下古城的紀錄片,源源不斷的水鑽進門,穿過窗,流過天井,安撫着隻剩下魚蝦們流連的桌椅和牆壁,安撫着長出了海草的石獅子和牌坊。那些被黑暗和蔚藍籠罩的物件身上,或者還留有很多主人們留下的痕迹,比如一道劃痕,一個凹坑,有可能是原主人無意留下的一道痕迹,如果它們有靈,它們也許會賦予這些痕迹一個詞——思念。
三
我感覺“思念”其實是兩個詞。“思”是想,是有關過去的繼承或是改變的思考;“念”是念念不忘,是那些因果留下的遺憾,也或許是釋然。幾乎30萬人的“思”變成了“錦山秀水”的千島湖,而那麼多的“念”最後凝結成了“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心境,鑄就了“舍家衛國”的家國情懷。坐船之前,我們走過幾座雕像,建造賀城的賀齊,第一個女皇帝陳碩真,被宋江剿滅的方臘,還有著名的清官海瑞和理學家朱熹,或許在這些曆史人物身上多少也有些這樣的思念吧。
念念不忘,方有回響。
不想多說陳碩真和方臘,因為太悲涼,就仿佛兩條清澈跳躍的小溪,最後卻被半路截斷,融進了一些人為的時間之湖,但還好,偶爾的水風會吹起一些波痕,在時間的流裡不時湧起或許能給酷暑增添一分清涼。也不想多說賀齊和朱熹,賀齊是偉大的,仿佛一道洶湧的水波,終于沖開了一個湖泊,于是成為一道潋滟的水光,和這個湖泊一起留在了時間的流裡,和時光一起浮光躍金靜影沉璧,也許能給寒冬增添一分暖意。而朱熹在賀城期間寫下的千古名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仿佛早早地預言了千島湖的形成,此一念似乎解析了千島湖的前世今生,讓所有的果都找到了因。
然而龍山島上的海瑞祠的那一念更是響徹古今。
坐在船上,導遊就幾次說起海瑞和海瑞祠。
海瑞乃明代廣東瓊山人,中了舉人後兩次會試不第,于是做了福建南平縣學教谕,後來升為浙江淳安知縣,他愛民,清廉,剛正,成了淳安人民念念不忘的“海青天”。海瑞在淳安任知縣不足五年,但有關他在淳安的故事卻很多。海瑞離開淳安的時候,百姓們明知不能挽留,就專門為海瑞建了生祠,還立了一塊去思碑。淳安人民用了五百年的時間,記着海瑞在淳安的五年,以後應該也會繼續思念下去。為官如此,也算得其所歸了。
在千島湖一座叫做“龍山”的小島上,矗立着一座古色古香雕梁畫棟的海瑞祠。導遊說,這座海瑞祠所有的建築材料還是五百年前的,之所以原封不動地出現在島上,是新安江水庫蓄水時,當地的老百姓舍了自己的家去搶出來的,可見海瑞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也難怪當地政府把此處設為廉政教育基地。就在大門附近,有座兩隻手的金屬雕塑,刻有”廉”字的手重重地壓制着刻有”貪”字的手,寓意一目了然。走進祠堂,海瑞的塑像端坐在祠堂裡,眺望着一湖碧水,頭頂降妖伏魔的八仙和四個妖怪的木雕也栩栩如生。祠堂外面,有着各種與海瑞有關的陳設,有攜僮自給的菜園,有為母親七十大壽而寫下的“壽”字碑,據說一個字裡含着“生母七十”四個字,倒過來看還是一個“壽”字。還據說,海瑞母親七十大壽,海瑞隻買了兩斤面條和兩斤肉祝壽,而且這還是海瑞在淳安當官五年唯一一次買肉,被當時的屠戶當做稀罕事顯擺。海瑞親自給母親賀壽做的糕點,如今成了千島湖的特産,被稱為“孝母餅”,味道不錯。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我以為,到了千島湖的人就有可能置身于仁者和智者之間。因為這個湖是山與水相輔相成的:湖在山腰,水底芳草萋萋,魚兒在沿着山脊攀登或下山,恬淡從容;山在湖面,樹林陰翳,鳴聲上下,人們或坐或站或走,自由暢快。
不得不說,千島湖是個療休養的好地方。一湖純淨的秀水能夠洗滌了世俗的塵埃,湖面連綴成樹枝狀的小島都是氧吧,能夠清除肺腑中的郁氣。而海瑞祠前的那雙金屬澆鑄的手會告訴我們,怎樣才能讓天更藍水更清,從而使人心始終保持靜和淨。
念念不忘,方有回響。此時,窗外炎炎夏日,我的眼前卻依稀是千島湖下的青山綠水煙火人家,也便有了些許的平靜清涼。
作者系“晚上八點”特約作家
浙江省衢州市杜澤中學教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