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的蘇轼?近日,有媒體報道,在網友整理出的網聊常用語中,“呵呵”一詞居然出自北宋名家蘇轼的詩句:“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而且,“呵呵”一詞是蘇東坡的口頭禅不過,如果把蘇東坡詩詞中的“呵呵”,完全理解為如今網絡常用語中的“呵呵”,顯然是誤讀了,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幽默的蘇轼?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近日,有媒體報道,在網友整理出的網聊常用語中,“呵呵”一詞居然出自北宋名家蘇轼的詩句:“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而且,“呵呵”一詞是蘇東坡的口頭禅。不過,如果把蘇東坡詩詞中的“呵呵”,完全理解為如今網絡常用語中的“呵呵”,顯然是誤讀了。
據說2008年的“呵呵”還不見有如今的嘲諷力。有報紙記載當時“呵呵”的用法,說:“‘諷刺打擊’完别人,立馬發個‘呵呵’過去,既不傷和氣又不會冷場。”哎呀,真是好暖,幾年以前的人啊實在是淳樸。現在要“諷刺打擊”了别人之後再發個“呵呵”,估計是友盡了。
不久之後,情況明顯就已經完全落到了今天這步田地。2014年初的時候甚至有新聞稱:“‘呵呵’兩個疊字,被票選為年度網絡最傷人的用詞。”具體什麼意思,大家都知道,就不再贅述了。
作為文明古國的居民,網友們一頭紮進了故紙堆。有人說是蘇轼發明了“呵呵”,當然也有人說早前的韋莊就知道“呵呵”的好處了。
明年1月,曾在地震中受損、位于四川眉山的三蘇祠即将重新開放。“至少45次使用呵呵”的東坡居士再次成為了大家“呵呵”的焦點。
地震中受損的四川眉山三蘇祠将重開
故鄉的媒體還特意給他準備了相關的節目。
微博上的話題#和蘇東坡一起呵呵#
大家更找出了蘇居士給陳慥(季常)寫的消息,說:“一枕無礙睡,辄亦得之耳……呵呵。”這看起來就像是在對常聽“河東獅吼”的龍丘先生撒鹽啊。而陳家有次添了孩子也被蘇東坡調侃說是“為國鑄造”,并附上“呵呵”二字。
一枕無礙睡,辄亦得之耳……呵呵
再看看蘇轼的文字,被他呵呵過的人還真不少。
友人之中:東坡居士對曾受仁宗皇帝表揚的“廉士”李大臨(才元)進行了“呵呵”;對童年時期因父母不合而深受傷害的朱壽昌(康叔)也進行了數次“呵呵”;在以“你家孩兒馬上就要來找你要錢啦”這類話驚吓過剛得了孩子的徐大正(得之)之後,又對得之表示了“呵呵”;刑部侍郎範百祿(子功)給送了“團茶及匣子香藥夾”,子瞻表示想要栗子和竹筐,并對子功說:“呵呵”;之後他還對宗室趙德麟(令畤)進行了“呵呵”;博羅縣令林抃(天和)給送了楊梅,收到的回禮依然是“呵呵”。
當然親戚們也是不會放過的:蘇轼在送了中表親文同(與可)兩隻“藥玉船”之後居然堅持要附贈一個“呵呵”;和堂兄蘇不疑(子明)讨論了“老年”生活,又“呵呵”了下;與表兄程之才(正輔)談了會兒文學創作,還是“呵呵”。
但大家可别就看真了,以為東坡居士是肆無忌憚地全開了嘲諷。
“呵”字在他那個時代所表示的語音跟咱們所想的hēhē(“呵呵”)真是有點兒差别。呵,曉紐,歌韻,開口一等字,拟音[hɑ]。漢語拼音的ha大概與其接近。要用今人的筆寫出,不是“哈哈”就是“lol”、“233”。且若看蘇轼詩韻,包括呵字在内的果攝尚算完好。所以前面兒所錄的蘇轼的笑聲可都是爽快豪邁的哈哈哈哈哈啊。
趙孟頫的蘇轼像
當然,喜歡“呵呵笑”的古人不止子瞻那麼幾位。看看以下其他人的“呵呵”,我們也越發能知道東坡居士其實是在哈哈大笑。
說比蘇轼、韋莊早了不少的十六國時,石宣殺了自家兄弟石韬,又來到了石韬的喪禮上,“不哭,直言呵呵,使舉衾看屍,大笑而去”。且不論這位的行徑,“呵呵”[hɑ hɑ]在當時分明可是大笑。
唐代敦煌變文《廬山遠公話》中的賊人和南唐《祖堂集》裡的幾位和尚們是同樣的“呵呵大笑”。而這兩種文獻都很能反映那時人們的口語。
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變文
此外,比蘇轼稍晚些的黃龜年在《天童山交禅師塔銘》亦将“呵呵大笑”随手用了兩次。
再舉倆更明顯些的例子:
唐代的闾邱允在《寒山子詩集序》中寫道:“駐立撫掌。呵呵大笑。”所謂“撫掌”,按我們今天的話來講就是“拍手”或者“鼓掌”了。
大家都認識的,金代北七真中的馬钰在他的文學作品裡也講:“張打油,李骲老。見我風狂,鼓掌呵呵笑。”又說:“有個忙兒,拍手呵呵笑。放飽牛兒,快活睡一覺。”人見了都鼓掌哈哈笑,真不知馬道長是有怎樣的瘋狂。
武漢長春觀北七真壁畫
古代的人樂起來和咱們并沒有什麼區别,這歡暢淋漓拍着手哈哈大笑的場景若用現在的[xɤ xɤ]“呵呵”來理解那未免太詭異了點兒。
而東坡居士文字中的“呵呵”确能讓千載之後的人們真切地感受到他橫亘古今的豪情和快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