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道德經第十一章朗讀

道德經第十一章朗讀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5 03:39:33

要我們能夠看到“無”的常在,能夠意識到“空”的重要性。

日本明治時代,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禅師法号南隐。有一天,有一位很有學問的高人,來學禅問道。雙方落座後,這們高人雖然言語比較客套,但神态卻比較孤傲,而南隐禅師則一言不發,隻顧為學者倒茶,很快水注滿了茶杯,但禅師視若無睹,直至茶水四溢。教授終于沉不住氣了,連忙說:“已經滿了大師!不要再倒了!”南隐禅師這才放下茶壺,注視着他說:“你的心如同此杯,裝滿了你自己的思想。你不先把它倒空,我如何對你說禅呢?”

道德經第十一章朗讀(道德經第十一章)1

為什麼要講這個故事呢?

其實我們人類心與身的關系,就相當于老子所說的谷與盈的關系一樣。如果因為取得一點成績就此驕傲自滿,停滞前,終将會被社會抛棄,将由新的人替代。

那如何才能保持空杯心态呢?

首先,要敞開我們的心,不要抱有成見,這樣才能接受新的觀念和知識;其次,要放下我們所擁有的學問、名譽和權利等障礙我們心智的一切過往,這樣我們才有擁抱美好未來的機會;最後,便是重塑,告别過去,迎接未來。重新樹立我們良好的價值觀,建立新的思維模式,這樣才能夠更快速地吸收新文化知識,并形成全新的價值觀和認知。

老子在這一章則連續用了三個排比句,從生活的角度來分析:無,其實無處不在,空,要随時放下。分别舉了車,代表了“行”。器,代表了“食”。室,代表了“住”。

車毂的中心支點是一個小圓孔,由中心點的小圓孔用三十根車條向外延展,連接外圍的一個大圓圈,便構成一個内小外大的兩個圓圈的大車輪。車輪的每一根條都很重要,也都不重要。它們是平均使力,條條都發揮完成轉輪的作用。但支撐車輪的中心點,卻在中心的小圓孔,但這個中心卻是空無一物的,既不偏向任何一根條,也不給任何一根條固定方向。因此才能活用不休,永無止境。在這裡老子首先提出毂的作用,它能活用不休,輪轉無窮的關鍵所在,便是中空無物。

制作陶器時把泥土做成各種各樣的器皿,比如像碗、盤子等,使它們中間空空如也,需要用它的時候,便能随意盛裝載滿,達到效果。然而現如今我們的心卻被形形色色的欲望和各種各樣的煩惱,也就是如佛家所說的三毒、五欲、六塵、八苦所障礙,被執著心所綁架,而忘記“空”,忘記了“有”隻是為了便利而已,“無”的作用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我們的心,變成了随着外物的變化而變化的“奴隸”。這就叫心随物轉,用陶淵明的話說就是“心為形役”。

要建造一間巨大的房屋,必須要開辟門窗,以便光線照進來,使空氣的流通,才能住人、養人,從而使人的胸襟開闊,内外暢達而無阻礙。也就如莊子所說:“虛室生白。”意思是,唯有空虛的房屋才能産生無限光明!

綜合上述的三個例子,老子最後重複叮咛,無論是出世之道,還是入世之用,都必須要切實明白“道”在有和無之間的妙用。隻有懂得此理,才能懂得"利用空身"的大法則。所以總結一下,就是老子認為中間是空的東西,才會有更大的利用價值。所以不管是陶淵明的“心為形役”;還是李白的“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都告訴我們,想要取得更高的成就或更遠的眼光,我們必須有放下當下,重新接受新生事物或思想的心,必須有登高的勇氣,讓自己的心“空”了,才能實在更高或更多的“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