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曆十二月對應農曆十一月,你知道農曆十一月有哪些美麗的别稱?
公曆的十二月應對農曆的十一月,前後相隔的日子不會太遠。這是公曆的歲末,又是傳統冬季的第二個月。此時氣溫更加走低,北方會有大雪降臨,黃河封凍,白雪千裡,就算是長江流域,江南一帶,也會感受到冬天的低溫寒冷,霜重雨寒,或有小雪。
但是這個月同樣是太陽南行到南回歸線開始折返運行的時期,一種陰極陽生,一線明麗的春意,在陽光裡浮動,這個月既寒冷,又美麗。
那麼詩詞中,農曆十一月,有哪些美麗的别稱呢?
一,仲冬
這是按照十一月是冬季第二月排序而來。仲就是排位第二的意思。
“星昴殷仲冬,短晷窮南陸。
柔荔迎時萋,芳芸應節馥。” 南朝宋 · 傅亮《冬至 》
這首詩其實很可愛,是我目前看到的最早的寫仲冬和冬至的詩,寫得相當大氣。
那天上的昴星出現在黃昏的天空時,就是仲冬的冬至到了,一年中最短的白天就過去了,因為太陽會再次回歸,一天比一天白天長。
那柔韌的荔草,在這樣的冬天探出碧綠的嫩芽,居然開着芬芳的花朵,對應着仲冬的冬至。
所謂樂觀的人,眼中看到的永遠是萌動和生機。連仲冬都這樣明麗清新。
二,子月
這個問題需要一定的曆法知識,因為子醜是古代的一種時間記錄法,子月正好排序在十一月。
而且周朝是以農曆十一月為一年的開始,所以子月排在最先。
“憶長安,子月時,千官賀至丹墀。
禦苑雪開瓊樹,龍堂冰作瑤池。
獸炭氈爐正好,貂裘狐白相宜。” 唐 · 劉蕃憶長安 十一月
“上元二年建子月壬午朔,上受朝賀如正旦儀,以其月為歲首。”
唐高宗時代,對于傳統的仲冬的冬至節非常重視,所有的官員都來到了皇宮,此時正是一場大雪之後,皇宮的禦花園玉樹瓊花,池塘都結冰,大臣們一排排一對對穿着貂裘進入大殿,大殿裡面燒着冬天的炭火。
這樣的天氣,帝王肯定不能去郊外祭天,改在了室内,皇帝接受百官的朝拜就像春節一樣濃重和熱鬧。這是延續着古老的以冬至作為一年開始的精神傳統。因為冬至節代表太陽回歸,而皇帝則是太陽神的化身。
三,冬月
因為冬至曾經在周朝是一年的開始,所以農曆十一月叫作冬月曆史悠久。
而且冬月特指的就是農曆十一月,而不是十月或者十二月。因為十月叫作孟冬,十二月叫作臘月。當然現代人可以泛指冬天的三個月。
“江天寒意少,冬月雨仍飛。
出戶愁為聽,從風灑客衣。
旅魂驚處斷,鄉信意中微。
幾日應晴去,孤舟且欲歸。” 唐 · 張鼎《江南遇雨 》
這首詩寫的是仲冬這個月,在江南居然沒有雪,已經冬月裡,還下的是寒雨。
這樣的雨其實比雪更冷,因為濕氣重,而且風雨交加,沾濕衣裳,用現代的話說,大風,有雨,比單純下雪更容易造成失溫,引發疾病和死亡。
自然心情不會好。在江南滞留多半是在船上,浪高風冷,比天寒地凍更驚魂可怕,在這樣的風險中,連家鄉的書信都起不到安慰作用,隻想快點離開這裡。
他盼望着天晴,盤算着天一晴就趕緊回鄉。
這首詩讓我覺得真實。因為他肯定是北方人,此時北方下雪,反而不會有南方這種冰冷潮濕的陰冷。真是古人誠不我欺也。
四,葭月
實際使用蒹月,是宋朝才開始的。
一來宋朝皇室仍舊維持着葭灰占律這種古老的儀式,以表明皇權。實際這是古代一種非常不科學的迷信,但是因為和曆法制定相關,這儀式有着信仰的功能。
二是因為,農曆十一月江南水邊的蘆花雖老,然而新的蘆葦在水中俏皮發芽。
“君須記,葭月前,菊月後,
歌以詩,侑以鬥。
此日共稱觞,頻年齊拜手。”章甫 〔宋代〕蔡母許孺人壽歌 其一
用葭月來代替十一月,避開了冬天給人的寒冷,有着蒹葭出水的清新,多用來祝壽和恭賀這個月出生的小孩子,宛如蒹葭才出青青草,無限風光看後頭。
所以這裡的葭月,不是指蘆花,而是特指一種如小蒹葭的新生。
五:暢月
《禮記·月令 》裡說。仲冬這個月,容易發生自然災害,比如很多蟲子會凍死,很多瘟疫流行,所以這個月一定要保養元氣,充實身體,好好養着,讓身心自然舒暢,所以叫做暢月。實際上也是一種強調保養防止疾病的提示。冬天還是那個冬天,就看你怎麼對待。
“入夜朔風烈,出門黃葉深。
霜曦開暢月,雪蘤動陽林。
冬暖兒童色,時和父老心。
百年吾此日,乘健數經尋。” 南宋 · 陳傑《冬晴散步》
夜晚那是北風吹,出門那是黃葉堆門。
但是仲冬的美在于隻要天晴,那霜雪很快融化,好一個讓人舒暢的冬景。
冬天暖和得像孩子的臉色,那太陽和煦像父老慈祥的心地。
我要乘着這難得的晴美,趁着身體健朗,要多動動,走他個幾百米。
那麼農曆十一月還有哪些美好的别稱呢?這就需要大家一起去尋找追憶,但是太冷僻的就不要哦,該放在故紙堆的,沒有活力的,咱們就不用。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