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都城的長安,其修建從公元前202年開始,一直到漢武帝時才完全建成,前後曆時近百年。其城牆周長達25000米。面積3600萬平方米,有160個裡、巷,9個商業區。城内共有8條大街,均寬45米以上,其中安門大街長達5500米,是名副其實的十裡長街。長安城四周圍繞着高大的城牆,殘牆至今仍高出地面4—6米,最高達8米之多,如一條巨龍般延伸在今西安市的西北方。
長安城不僅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都會,而且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達50萬左右,鼎盛時期可能還大大超出這個數字。它除了是漢王朝200餘年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外,還做過新莽、東漢獻帝、西晉愍帝、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以及唐的首都,總計有近800年的時間,是中國古代建都朝代最多的城市和使用年限最久的都城。
長安城是以宮殿為中心而營建的,體現帝王崇高地位和為帝王服務的大型宮殿群約占全城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這與西方古代羅馬城為炫耀其國力而建造各種大型公共建築形成強烈的對比。長樂宮、未央宮和桂宮、明光宮等是長安城最著名的宮殿,它們之間由飛架在空中的飛閣複道相連,不僅便利交通,而且壯觀無比。建于漢武帝時的建章宮,因城内已沒有地方容納,所以建在城西。其宮阙上還裝有能随風轉動的大型銅鑄鳳凰,名相風銅鳥,“下有轉樞,向風若翔”。國内外的學者們研究後認為,它們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風力計與風向标,除具有裝飾作用外,還兼有氣象研究的功用。在以後的中國曆史上,長樂宮、未央宮與秦的阿房宮一起,成了大宮殿的代名詞。
未央宮前殿複原圖
明堂辟雍複原圖
“長樂未央”瓦當 漢
四神瓦當 漢
随着漢王朝聲勢的日漸擴大,長安成為國際性大都會,尤其是陝西城固人張骞通西域後,西域各國紛紛派使節前來長安,漢王朝的使節和商人也絡繹不絕地奔赴各國。此外,漢王朝還與周邊的日本、朝鮮、越南、柬埔寨、印度、伊朗、阿富汗、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家建立了友好的交往關系。近年來在西安、鹹陽等地出土了不少胡人形象的陶俑和外來物品。既充分說明了漢代對外交往的發達,又有力證明了長安在當時國際上的重要地位。
喇叭裙女立俑 漢
綠釉夾壇胡人俑 漢
鎏金銅锺 漢
“衞”字瓦當 漢
“右空”瓦當 漢
漢長安城的建設,繼承了秦人因地制宜、法天象地的規劃思想,其城市布局對漢以後的城市建設起到了重要的借鑒作用。近年發現的以漢長安城為中心的南北超長建築基線——南起秦嶺子午谷、北至三原天齊祠遺址——總長度達74千米,表明當時已初步具備建立大面積地理坐标的能力,并體現出“法天”——法自然的人文規劃思想。
繩紋筒瓦 漢
“都司空”闆瓦殘片 漢
繩紋帶錐筒瓦 漢
在城市建設方面,長安城的下水系統也繼承了秦代的城市建設方法,采用陶質地下水管道與明渠相結合的方式。地下水管道分主管道和支管道兩種,主管道為五邊形,支管道為圓形,如網絡般埋于地下,會合于北城廚門附近,将污水導入渭河。這種下水管道網技術,在當時的世界上是非常先進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