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養導語:小兒推拿是中醫的一種傳統療法,在兒科中應用比較廣泛。它通過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兒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整機體的生理和病理狀态。因此,小兒推拿可以用來治療小兒發燒、腹瀉、遺尿、咳嗽、便秘等疾病,效果顯著。
【名稱】膊陽池
【位置】手背一窩風上3寸。
【功效】止頭痛,通大便,利小便。
【主治】大便秘結、小便短赤、感冒頭痛等。
【操作方式】
以拇指或中指指端揉之,稱揉膊陽池;用拇指指甲掐之,稱掐膊陽池。
【臨床應用】
① 治療便秘,常與推大腸、摩腹、推下節骨等合用;
② 治療小便短赤,常與清小腸、清心經、推箕門等合用;
③ 治療感冒頭痛,常與開天門、推坎宮、揉太陽、揉耳後高骨等合用。
【推拿次數】
揉30-60次,掐3-5次。(以6個月-1歲寶寶為例。次數根據寶寶大小調整。)
【溫馨貼士】
1、給寶寶做推拿時力道要輕柔均勻。
2、根據寶寶大小、穴位位置和身體情況等,靈活掌握推拿次數。
3、對于上肢部的穴位,一般不分男女,一般均以左手為主(亦可先推左手,再推右手,或隻推右手)。
4、若寶寶皮膚幹燥,可适當使用介質,如清水、油等。
【知識回顧】
第四十四講 小兒推拿常用穴位及手法—一窩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