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國家對環保和安全制度的逐漸加嚴,國内大部分的地方煉油廠(石油)的加工工藝已做了升級換代。今天粗略談談國産二類加氫基礎油。
1、來自不同國家和不同地區的原油都有着不同的結構和性能,他們經過一定物理工藝處理後,進入煉油廠,然後再通過常、減壓蒸餾(沸點在300℃以上,采用減壓蒸餾),把我們所需的汽油、柴油、煤油、潤滑油基礎油、石腦油生産出來。而我們今天談到的二類基礎油的最初始的原料,就是常說的減線油。根據下遊和終端對産品的需求和質量要求的不同,煉油廠或者其他工廠會使用減線油,經過精餾塔分餾、加氫裂化、加氫異構脫蠟、後精制等各種工藝和相應的催化劑催化作用下,最終形成各種附加值比較高的溶劑油、潤滑油基礎油(食品醫藥化妝品級白油)、生産工業潤滑油所需的光亮油等。 因國内原油質量不高以及加工工藝和技術的缺乏,抑或加工工藝所需的設備、催化劑、控制系統等方面的劣勢,我們國家央企、地方煉廠所生産的産品質量和性能,與國外還是差距甚遠。甚至一些産品在下遊工廠應用中的效果的好壞,優與劣的具體原因,我們都無法解釋,更不用提技術革新了。國外的很多高附加值的石油産品,依然處于霸主地位,導緻國内的很多大蛋糕,睜着眼睛被人拿走。比如,高速軸承油脂、毒性小的疫苗白油等等。
2、成本和價格。我國煉廠所生産的二類基礎油(加氫精制)成品,大部分存在着批次不穩定、餾分分布不均勻(碳數分布較寬)、指标數值标準不定(質量控制标準差),隻知道加工,而不了解供需。為什麼國内基礎油會形成供大于求?為什麼會在下遊客戶處使用不理想?為什麼要打價格戰,争得你死我活?為什麼要黑幕交易?
3、技術的積累和傳承,利益的争奪與發展,需要一個産業的各大企業共同去實現。協會已經變成了娛樂的集會,後續如何實現呢? 呼籲,呼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