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紫砂壺的好壞優劣,通常可以按照“泥、形、工、款、功、名”這六要素來進行評判。
之前的文章中,小懂已經為大家介紹了紫砂壺“泥”的部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查看《幹貨丨如何分辨紫砂泥料,看這篇就夠了!》,今天小懂将繼續為大家介紹紫砂壺的“形”。
你知道紫砂壺器形分幾類嗎?
紫砂壺發展至今,造型上從自然到人文,出現過的款式不下千種。但造型不管多麼豐富,都離不開壺的身、蓋、流、把、鈕、底等元素。
所以我們可以依據紫砂壺整體或壺身部分進行分類。
依據壺把,我們可以将紫砂壺分為執壺、提梁壺、橫把壺;
依據壺底可分為圈足壺、平底壺、釘足壺、捺底壺;
依據壺流可分為直流壺、曲流壺;依據壺蓋,可分為壓蓋壺、嵌蓋壺、截蓋壺......
就如平面構圖的國畫可以分為山水、人物、花鳥等大類,立體造型的紫砂壺,同樣可以按大類分為光器、花器、筋囊器,或稱光貨、花貨、筋紋貨,亦稱幾何型、自然型、筋紋型,其中幾何型出現的時間最早,宋代便已出現。
此外,紫砂壺同樣可以按高、低、大、小分類,但不如按光、花、筋囊分類,既能适應銷售區分,也能概況器型特征,還可以表面制作技藝。
小知識:紫砂壺器形樣式的來源
傳統紫砂造型樣式的來源可歸納為:
1、仿古代青銅器造型,如彜、鼎、尊、爵等;
2、仿古代陶器造型,如彩陶、觚(音gū,讀如“骨”,口底喇叭口,細腰,高圈足,腹及圈足有棱)、瓿(音bù,讀如“部”,小甕)等,以及秦磚、漢瓦紋樣;
3、仿古代器物造型,如秦權、玉器、鐘、鼓等;
4、仿瓜果、花木形象,如菱花、葵花、蓮、荷、桃、柿、葡萄、松、竹、梅等;
5、仿實用器物造型,如:玉笠、柱礎,鬥方等;
6、仿幾何圖案造型,如圓、方等。
如何區分紫砂壺中的“雙胞胎”
紫砂壺造型來源可謂是五花八門,樣式也是千變萬化,稍微一改動,就變成了另一款壺型,對于剛剛接觸紫砂壺的朋友,往往很難辨清這些相似的壺型。
井欄和漢铎
井欄壺壺身造型來源于水井護欄,周身以弧線構成,線條圓融有力,壺身雖圓似方,管狀流傾斜向上,環形把重心略下垂。寓意學識有如人生必備之水,唯有不停汲取,才能修身養性,頤養天年。
▲手工朱泥大紅袍井欄
漢铎的壺身造型則取型于漢代的“铎”【一種大鈴】,壺身如鐘,平嵌蓋,柱鈕上部置圈線,流直口平,耳把似方,形簡古樸。寓意太平盛世,國泰民安。
▲漢铎壺
從壺型上來看,漢铎的壺身比井欄更高瘦一些,井欄更顯“憨厚”之态,漢铎壺比較“铿锵”。
此外,為了達到整體造型的協調統一感,井欄壺的壺頸過渡處圓潤順滑,彎流嘴,飛把造型突出柔和之美;
漢铎壺壺頸過渡處棱角細整,直流嘴,耳式端,壺鈕處有一明顯圓環,着力凸顯金玉剛強之感。
仿古和扁腹
仿鼓是仿造鼓的造型設計而成的,身而為鼓,一定要有張力,飽滿,一鼓作氣,擊鼓而歌,象征的都是奮發精神!
而扁腹,是仿鼓壺的一種變形,比仿鼓更扁一些,扁而不塌,肩膀收得快,仿鼓比扁腹更加飽滿。
▲純手工朱泥大紅袍仿古
仿古壺壺肩高聳挺拔,必有短頸,壺的鈕和蓋間略有頸隙,鈕為等比例縮小的壺身形狀,壺口與扁腹相比小一點,壺底多為平底,身筒下部收得較松。
▲全手工黃龍山原礦紫泥扁腹
“扁腹”壺肩平而不塌,基本上無頸,有頸但是極短,壺的鈕和蓋間無明顯間隙,鈕為身筒縮小型之倒置;壺身筒矮一點,壺口要大一點;“扁腹”壺都是一捺底,身筒下部收得較緊。
掇球和掇隻
掇隻壺,是清道光年間的邵大亨創制的。此壺有着渾圓的壺身,微鼓的壺蓋,圓鈕,線條流暢,比例得當,壓蓋略微渾厚,點線之間見出魅力,器型寬厚。
▲掇隻壺
掇球壺也是邵大亨創制的。依靠部件和整體的輪廓表現多圓組合,似用圓規畫出。壺身、壺鈕為球體,壺蓋、壺流、壺把為半球體,壺蓋承上啟下。
▲掇球壺
“掇球”壺與“掇隻”壺的基本區别是:前者強調“球”,故無足,圓蓋鼓凸;後者強調“隻”,故有足,圓蓋寬扁。
西施和文旦
西施壺,完整的稱呼應該是“西施乳壺”,“摹形象體”類造型,其中心就為一個“乳”字,模仿的是女性的乳房,壺身似乳體,壺鈕似“乳頭”,其精緻性感的魅力直攝人心。
▲西施壺
文旦壺創于明末清初,“文”指柔和、外表、容态;“旦”指戲曲中扮演女性的角色。
▲文旦壺
“文旦壺”較之西施壺,身筒略為收緊些,也略高些,其他如倒把、短椎流、截蓋、乳頭形的壺扭等造型要素和西施基本一緻。
相對西施壺的豐滿圓潤體态,那麼文旦壺所展現的則是窈窕修美的形姿。
由于篇幅原因,今天的内容小懂就先和大家分享到這裡,各位茶友你們還知道哪些“雙胞胎”紫砂壺?歡迎大家和小懂一同來分享!
參考資料:
[1]《紫砂壺典》,劉黎平,湖北美術出版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