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的孩子可塑性很強,對他們開展德育,效果明顯。幼兒園德育工作要真正落實實處,就要從幼兒的日常生活入手,讓幼兒在與周圍環境的密切互動中得到正确的引導和思想道德的熏陶。教師除了在日常教學中要對幼兒進行科學有效的德育之外,還要密切聯系幼兒家長,在培養目标方面取得一緻,以共同促進幼兒道德品質的提升。
一、潛移默化滲透德育
在幼兒園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孩子們一些基礎的文化知識,而且要指導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團結互助等良好品質,而這種教育實際上就是對幼兒的德育。幼兒在幼兒園的活動基礎上都在教室的視線範圍内,所以教師隻要用心觀察,就能夠發現每個幼兒的動态,包括好的苗頭和壞的表現,就能夠根據幼兒的表現适時對他們進行德育。
對幼兒進行德育不需要講他們不能理解的大道理,隻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點滴滲透,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例如,在每天三餐開飯之前,教師可以對幼兒進行“自己動手5分鐘”的教育,每天讓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自己洗幹淨擦桌布,自己分發筷子和勺子,飯後自己收拾碗筷,清掃地面;在讓幼兒品嘗美味可口的飯菜的同時,有意識地告訴幼兒,大人(家長和教師)是怎樣為他們服務和付出的。
幼兒在親身體驗了勞動的過程以及聽了教師的教誨之後,對勞動就有更深刻的認識,而且更珍惜家長和教師的關愛。現在有很多幼兒在家庭中的地位很高,受到大人特别的愛護,因此難免嬌生慣養、唯我獨尊、,甚至有的幼兒表現出違反主流價值觀念的思想和行為。教師平時一定要特别注意幼兒的表現,引導幼兒樹立正确的價值觀,尊重他人,從小做一名團結友善的好公民。
二、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
對幼兒進行德育首先要對幼兒的心理狀況和認知能力有明确的認識,幼兒年齡小,天真無邪,如果在德育時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他們在心理上就更容易接受教育的内容,而且要設計生動有趣的情景,提高他們的參與度。如,為了讓幼兒體驗叔叔阿姨勞動的辛苦,培養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教師可設計這樣的活動——“食堂阿姨真辛苦”和“能幹的理發師”,讓幼兒自己扮演食堂工作人員和理發師,為其他幼兒服務。在這種情景化的活動中,能讓幼兒潛移默化地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
教師平時還可以讓幼兒充分參與班級環境的布置,讓幼兒感受到幼兒園就是自己的家,充滿了溫暖和快樂。每位幼兒都是幼兒園大家庭中的一分子,教師平時還可以安排一些分享活動,讓幼兒将日常生活中的快樂點滴用圖片或照片等形式記錄下來,然後粘貼到教室中特定的位置。這些活動可以讓幼兒更有集體觀念,養成熱愛生活和團結同學的習慣。
三、積極開展主題德育活動
對幼兒進行德育,離不開家庭的配合,所以為了更有效地開展相關工作,幼兒園可以密切聯系家長,共同組織一些主題德育活動。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讓幼兒受到教育,而且也會讓家長得到啟發。如在母親節前,向幼兒介紹母親節的來曆,然後聯系家長開展“親親一家人”的主體活動,在活動中,讓孩子為媽媽制作節日禮物,演唱一首獻給媽媽的歌,和媽媽一起做遊戲等,密切孩子與母親間的關系;在“我的好媽媽”這一親子活動中,讓幼兒了解與體會媽媽的辛苦,使幼兒萌發出尊敬、關愛媽媽的情感,從而增進孩子與母親之間的感情。借助這樣的活動,可以讓幼兒懂得愛與被愛,并自覺地在家庭和幼兒園中主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從而體驗到更強的自我價值感。
如今,借助互聯網和智能手機,教師也可以讓幼兒家長在QQ群和微信群裡分享幼兒在家庭中的表現,勞動情況等。如果教師發現有家長缺乏正确的教育孩子的理念,可以在群裡提示家長,讓家長從思想上重視,從行動上改變。例如在智能手機的普及的當下,很多家長大多數時間沉浸在手機中,從而忽視對孩子的陪伴和教育。所以,幼兒園教師一定要注意此種現象,及時進行相關的幹預工作。
四、整合資源進行德育
幼兒德育品質的培養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要提高對幼兒德育的效果,要注意整合資源,使之形成合力。這勢必要求幼兒教師加強與家長的溝通,有效整合與運用社會資源。幼兒單純天真,善于模仿大人的行為,因此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幼兒會産生深刻的影響。此外,幼兒教師的角色是組織者和指導者,在平時,教師要充分發揮好這些角色,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總之,在對幼兒進行德育時,教師要明确自身職責,從幼兒的心理特點出發,用科學的理念指導教育教學活動;要密切聯系家長、利用社會資源,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幼兒德育效果的提升。
對于此篇解讀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歡迎大家留言交流,文章定日更新,如對你有用别忘記關注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