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裡課程《組織學與胚胎學》和高中的生物所學的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又相當很細節,而且很難記,為此我特地花了很多時間來整理組織學與胚胎學的重點,期末考試前多讀幾遍考試時會發現好簡單[靈光一閃]
第二章上皮組織簡稱上皮,主要由密集排列的上皮細胞和極少量細胞外基質組成。上皮細胞具有明顯的極性,即細胞的遊離面、基底面和側面在結構和功能上具有明顯的差别。上皮基底面附着于基膜上。
一一被覆上皮
重點考試内容
二、腺上皮
腺上皮是由腺細胞組成的以分泌功能為主的上皮。腺是以腺上皮為主要成分的器官。分泌物經導管排至體表或器官腔内的腺,稱外分泌腺。無導管,分泌物(為激素)釋入血液的腺,稱内分泌腺。
外分泌腺由分泌部和導管兩部分組成。泡狀和管泡狀的分泌部常稱腺泡。在消化、呼吸系統中的腺細胞一般可分為漿液性細胞和黏液性細胞兩種。
漿液性細胞的核為圓形,位于細胞偏基底部;基底部胞質呈嗜堿性染色,頂部胞質含許多嗜酸性的酶原顆粒。電鏡下可見胞質中有密集的粗面内質網、發達的高爾基複合體和分泌顆粒,這些都是蛋白質分泌細胞的超微結構特點。
黏液性細胞的核扁圓形,居細胞基底部;除在核周的少量胞質呈嗜堿性染色處,大部分胞質幾乎不着色,呈泡沫或空泡狀。電鏡下可見基底部胞質中有一定量的粗面内質網,核上區有發達的高爾基複合體和極豐富的粗大黏原顆粒,杯狀細胞是一種散在分布的黏液性細胞。
這兩種腺細胞可以分别組成漿液性腺泡和黏液性腺泡,或共同組成混合性腺泡。而分泌部完全由漿液性腺泡構成的腺體,稱漿液性腺,如腮腺;完全由黏液性腺泡構成的腺體稱黏液性腺,如十二指腸腺;三種腺泡可共同組成混合性腺。如下颌下腺和舌下腺。在混合性腺泡中漿液性細地常構成漿半月。在腺泡的外方,還可有扁平、多突起的肌上皮細胞,其收縮有助排出分泌物。
導管由單層或複層上皮構成,可将分泌物排至體表或器官腔内。有的導管上皮細胞還可分泌或吸收水和電解質。
三、細胞表面的特化結構(重點)
1.微絨毛 是上皮細胞遊離面伸出的微細指狀突起。小腸上皮細胞的紋狀緣即是由密集的微絨毛整齊排列而成。微絨毛使細胞的表面積顯著增大,有利于細胞的吸收功能。微絨毛的胞質中可有縱行的微絲,其收縮可使微絨毛伸長或變短。
2.纖毛 是上皮細胞遊離面伸出的粗而長的突起,具有節律性定向擺動的能力。
3.緊密連接 位于細胞的側面頂端。在超薄切片上,此處相鄰細胞膜形成約2~
4個點狀融合,融合處細胞間隙消失,非融合處有極窄的細胞間隙。用冷凍蝕刻複型法觀察,在緊密連接處的膜内,蛋白顆粒排列成2~4條線性結構,它們又交錯形成網格,帶狀環繞細胞,相鄰的細胞連接面上,網格互相吻合,蛋白顆粒對接,封閉了細胞間隙。緊密連接可阻擋物質穿過細胞間隙,具有屏障作用。
4.中間連接 相鄰細胞之間有15~20nm的間隙,内有中等電子密度的絲狀物連接相鄰細胞的膜,膜的胞質内面有薄層緻密物質和微絲附着,微絲組成終末網。中間連接具在黏着作用,還可保持細胞形狀和傳遞細胞收縮力。
5.橋粒 呈斑狀連接,大小不等,此處細胞間隙寬20~30nm,其中有低密度的絲狀物,間隙中央有緻密的中間線,由絲狀物質交織而成。細胞膜的胞質面有較厚的附着闆,胞質中的角蛋白絲(張力絲)附着于闆上,起固定和支持作用。橋粒像鉚釘般把細胞牢固相連,在易受摩擦的皮膚、食管等部位的複層扁平上皮中尤其發達。
6.縫隙連接(通訊連接)
以上四種細胞連接,隻要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緊鄰存在,則稱連接複合體。
7.基膜 是上皮細胞基底面與結締組織之間共同形成的薄膜。在HE染色切片一般不能分辨。基膜除具有支持、連接和固着作用外,還是半透膜,有利于上皮細胞與深部結締組織進行物質交換。
8.質膜内褶 是上皮細胞基底面的細胞膜垂直折向胞質形成的許多内褶,内含大量長杆狀線粒體。質膜内褶主要見于腎小管,擴大了細胞基底部的表面積,有利于水和電解質的迅速轉運。
9.半橋粒 位于上皮細胞基底面,半橋粒為橋粒結構的一半,質膜内也有附着闆,張力絲附着其上,主要作用是将上皮細胞固着在基膜上。
第三章結締組織由細胞和大量細胞外基質構成。其細胞外基質包括基質、纖維和組織液。細胞散在分布于細胞外基質内,無極性。狹義的結締組織指疏松結締組織和緻密結締組織,廣義的結締組織還包括脂肪組織、網狀組織、血液、淋巴、軟骨和骨。結締組織具有連接、支持、營養、運輸、保護等多種功能。
一、疏松結締組織
疏松結締組織的細胞種類較多,纖維較少,排列稀疏,廣泛分布于器官之間和組織之間,具有連接、支持、防禦和修複等功
(1)成纖維細胞是疏松結締組織中最主要的細胞。細胞較大,多突起;胞核較大,卵圓形,着色淺,核仁明顯;胞質較豐富,呈弱嗜堿性。電鏡下,胞質富含粗面内質網1 和高爾基複合體。成纖維細胞主要合成和分泌:ⅰ型和ⅱ型膠原蛋白,構成膠原纖維和網狀纖維;彈性蛋白,構成彈性纖維;蛋白多糖和纖維粘連蛋白,構成基質。
成纖維細胞功能處于靜止狀态時,稱纖維細胞。在創傷等條件下,纖維細胞可轉變為成纖維細胞,參與組織修複。
(2)巨噬細胞形态多樣,随功能狀态而改變,功能活躍者,常伸出較長的僞足而形态不規則。胞核較小,圓或腎形,着色深;胞質豐富,多呈嗜酸性,可含有異物顆粒和空泡。電鏡下,細胞表面有許多皺褶和微絨毛,胞質内含大量溶酶體、吞噬體、吞飲泡和殘餘體。
當巨噬細胞周圍出現細菌産物、炎症變性蛋白等物質時,巨噬細胞受刺激伸出足,沿這些化學物質的濃度梯度朝濃度高的部位定向移動,聚集到産生這些化學物質的部位。巨噬細胞的這種特性稱趨化性,而這類化學物質稱趨化因子。巨噬細胞行使多種功能參與免疫應答。
a.吞噬作用:可分為特異性吞噬和非特異性吞噬。特異性吞噬的前提是有抗體等識别因子識别和黏附被吞噬物,如細菌和病毒等,然後,巨噬細胞通過其表面的抗體受體與識别因子特異性結合,而間接黏附被吞噬物,啟動吞噬過程。非特異性吞噬無需識别因子中介,巨噬細胞直接黏附和吞噬碳粒、粉塵、衰老死亡的自體細胞和某些細菌等。形成的吞噬體與溶酶體融合,吞噬物被溶酶體酶分解。
b.抗原提呈作用:當巨噬細胞吞噬了蛋白質性抗原、在溶酶體内進行分解時,能夠把其最特征性的分子基團(稱抗原決定基)予以保留,與抗原提呈分子,即巨噬細胞自身的MHC-II類分子結合,形成抗原肽-MHC分子複合物,運輸到細胞表面。當T淋巴細胞接觸到抗原肽後,便受到激活,發生免疫應答。因此,巨噬細胞是一種抗原提呈細胞。
c.分泌功能:巨噬細胞能合成和分泌上百種生物活性物質,包括溶菌酶、補體和多種細胞因子。
(3)漿細胞卵圓形或圓形。核圓,多偏居細胞一側,異染色質常成粗塊狀,從核中心向核被膜呈輻射狀分布;胞質豐富,呈嗜堿性。電鏡下,其胞質内含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質網。漿細胞合成與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體。抗體能與抗原特異性結合,從而抑制或殺滅細菌和病毒,促進巨噬細胞對抗原的吞噬。
(4)肥大細胞較大,圓或卵圓形。 核小而圓,染色深,位于中央;胞質内充滿粗大的嗜堿性分泌顆粒,顆粒内含肝素、組胺、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等。肥大細胞常沿小血管分布,在身體與外界接觸的部位,如皮膚、呼吸道和消化管的結締組織内較多。當肥大細胞受到刺激時,大量釋放顆粒内物質(脫顆粒),同時,胞質内還合成白三烯釋放。這些物質可引起麻疹、哮喘、休克等病症,統稱過敏反應。
(5)脂肪細胞可合成和貯存脂肪,參與脂類代謝。
(6)未分化的間充質細胞形态與纖維細胞相仿,在創傷修複時可增殖分化為成纖維細胞、内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
(7)白細胞血液内的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淋巴細胞遊走進入結締組織内,行使防禦功能。
2.纖維
(1)膠原纖維的數量最多,呈嗜酸性,粗細不等,有分支并交織成網。電鏡下,膠原纖維由更細的膠原原纖維構成,其生化成分為Ⅰ型膠原蛋白。膠原纖維的韌性大,抗拉力強。
(2)彈性纖維在HE染色切片中着色淡紅。彈性纖維的核心部分由均質的彈性蛋白組成,
(3)網狀纖維分支多,交織成網,主要由Ⅲ型膠原蛋白構成。網狀纖維主要存在于網狀組織。
3.基質是由蛋白多糖和纖維粘連蛋白等生物大分子構成的無定形膠狀物,内含組織液。
第四章正常值
紅細胞 男:(4.0~5.5)×1012/L
女:(3.5~5.0) ×1012 L(10的12次方)
一、紅細胞
紅細胞呈雙凹圓盤狀,直徑約7.5μm,央薄而周緣厚。紅細胞無核,無細胞器
紅細胞的壽命約120天。老化的紅細胞在經過脾和肝髒時,被巨噬細胞吞噬清除。同時每天有大量新生紅細胞從骨髓進入血液,這些細胞内尚殘留部分核糖體,用煌油藍染色呈細網狀,故稱網織紅細胞,約占紅細胞總數的0.5%~1.5%。
二、白細胞
根據白細胞胞質内有無特殊顆粒可分為有粒白細胞和無粒白細胞。前者又分為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三種;後者則有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兩種。
1.中性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的胞質含有許多嗜天青顆粒和特殊顆粒,嗜天青顆粒是溶酶體,含有酸性磷酸酶、髓過氧化物酶和多種酸性水解酶類等,能消化吞噬的細菌和異物。特殊顆粒是一種分泌顆粒,内含溶菌酶、吞噬素,有殺菌作用。中性粒細胞有很強的吞噬細菌和異物的功能。
2.嗜堿性粒細胞 直徑10~12pm,核分葉,或呈S形或不規則形。胞質内含有嗜堿性顆粒。嗜堿性顆粒屬于分泌顆粒,内含有肝素 組胺 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等,細胞基質内白三烯。嗜堿性粒細胞參與過敏反應。
3. 嗜酸性粒細胞 直徑為10~15μm,核多為2葉,胞質内充滿粗大的嗜酸性顆粒。嗜酸性顆粒屬于溶酶體,除含一般溶酶體酶外,還含有組胺酶、芳基硫酸酯酶以及陽離子蛋白。嗜酸性粒細胞可受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的作用,移行至發生過敏反應的部位,釋放組胺酶等物質,抑制過敏反應,嗜酸性粒細胞釋放的陽離子蛋白,對寄生蟲有殺滅作用。
4.單核細胞是體積最大的白細胞,直徑為14~20μm。核呈腎形、馬蹄鐵形或扭曲折疊的不規則形,染色質顆粒細而松散,故着色較淺。胞質豐富,因弱嗜堿性而呈灰藍色,内含許多嗜天青顆粒,即溶酶體。單核細胞進入結締組織或其他組織,分化成巨噬細胞等具有吞噬功能的細胞。
5.淋巴細胞 體内的淋巴細胞有大、中、小三型,血液中的淋巴細胞大部分為直徑6~8μm的小淋巴細胞,小部分為直徑
9~12μm的中淋巴細胞。淋巴細胞的核為圓形,一側常有淺凹,染色質濃密呈塊狀,胞質含大量遊離核糖體,故呈強嗜堿性。根據淋巴細胞的發生來源、形态特點和免疫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可分為三類:胸腺依賴淋巴細胞,簡稱T細胞,産生于胸腺。骨髓依賴淋巴細胞,簡稱B細胞,産生于骨髓;B細胞受抗原刺激後增殖分化為漿細胞,産生抗體。自然殺傷細胞,簡稱NK細胞,産生于骨髓。淋巴細胞是主要的免疫細胞,在機體防禦疾病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
血小闆參與止血和凝血,壽命為7~14天
第五章一、軟骨
軟骨組織由軟骨細胞和軟骨基質構成。軟骨組織及其周圍的軟骨膜構成軟骨。
1.軟骨組織 軟骨細胞包埋在軟骨陷窩内。在軟骨周邊的為幼稚軟骨細胞,較小,常單個分布。位于軟骨中央的為成熟的軟骨細胞,體積大,胞質弱嗜堿性,多為2~8個聚集在一起,它們由一個軟骨細胞分裂而來,故稱同源細胞群。電鏡下可見軟骨細胞有豐富的粗面内質網和高爾基複合體。軟骨細胞産生軟骨基質。
軟骨基質即軟骨的細胞外基質,由纖維和基質組成。
2.軟骨膜 分為兩層,外層膠原纖維多,主要起保護作用;内層有較多骨祖細胞,可增殖分化為成軟骨細胞,後者演變為軟骨細胞。
軟骨的類型
①透明軟骨的纖維成分為膠原原纖維,構成助軟骨、關節軟骨呼吸道内的軟骨等,具有較強的抗壓性。
②纖維軟骨含大量平行或交叉排列的膠原纖維束,分布于椎間盤、關節盤及恥骨聯合等處,韌性很強。③彈性軟骨含大量彈性纖維,分布于耳廓、咽喉及會厭等處,有較強的彈性
二、骨
1.骨組織 由細胞和鈣化的細胞外基質組成。
在長骨的骨和骨幹内表面、扁骨的闆障和短骨的中心等處,數層不甚規則的骨闆形成針狀或片狀骨小梁,它們交織成為多孔的立體網格樣結構,即松質骨。
骨組織的細胞有四種:
(1)骨祖細胞是骨組織的幹細胞,位于骨膜内層。細胞呈梭形、較小,胞質少。當骨生長、改建或骨折修複時,骨祖細胞增殖分化為成骨細胞。
(2)成骨細胞産生骨基質的有機成分,形成類骨質。成骨細胞産生類骨質後,自身被包埋于其内,轉變為骨細胞。
(3)骨細胞胞體小,呈扁橢圓形,多突起,單個分布于骨闆内或魯闆之間,相鄰骨細胞的突起以縫隙連接相連。胞體所在的腔隙稱骨陷窩,突起所在的腔隙稱骨小管,骨小管互相通連。骨陷窩和骨小管内含少量組織液,可營養骨細胞。骨細胞具有一定的溶骨和成骨作用,參與調節鈣、磷平衡。
(4)破骨細胞數量少,散在于骨組織邊緣,體積很大,由多個血液單核細胞融合而成。細胞核6~50個,胞質嗜酸性,含大量溶酶體和線粒體。破骨細胞緊貼骨組織一側有許多突起,構成皺褶緣,細胞在此釋放水解酶和有機酸,溶解骨鹽,分解骨有機成分。破骨細胞可吞噬解體的骨質成分,将其在細胞内進一步降解,表明破骨細胞具有很強的溶骨和吸收能力。
2.長骨的結構長骨由骨幹和骨兩部分構成,表面覆有骨膜和關節軟骨,内部為骨髓腔,含有骨髓。
骨幹的内外表層分别有由密質骨構成的内環骨闆和外環骨闆,在中層形成大量哈弗斯系統和間骨闆。骨幹中有橫向穿行的穿通管,内含血管和結締組織,并有較多骨祖細胞。哈弗斯系統又稱骨單位,為長柱狀結構,是長骨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結構,由多層同心圓排列的哈弗斯骨闆圍繞中央管構成。
第六章肌組織主要由具有收縮功能的肌細胞構成。肌細胞間有少量結締組織、血管、淋巴管及神經。肌細胞呈細長纖維形,又稱肌纖維。肌組織分骨骼職、心肌和平滑肌三種,前兩種屬橫紋肌。
一、骨骼肌
1.骨骼肌纖維的光鏡結構 骨骼肌纖維呈長圓柱形,多核,核位于細胞膜下方。在肌漿中平行排列的肌原纖維,上有相間排列的明帶(I帶)和暗帶(A帶);暗帶中央有H帶,H帶中央有M線,明帶中央有Z線。相鄰兩條Z線之間的一段肌原纖維稱肌節,由1/2I帶 A帶 1/2I帶組成。肌節遞次排列構成肌原纖維,是骨骼肌纖維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2.骨骼肌纖維的超微結構
(1)肌原纖維由粗、細兩種肌絲構成。
(2)橫小管是肌細胞膜向肌漿内凹陷形成的管狀結構,在明、暗帶相交處環繞每條肌原纖維,可将肌細胞膜的興奮迅速傳導至肌纖維内部。
(3)肌漿網是肌纖維中特化的滑面内質網,位于橫小管之間。其中部縱行包繞一段肌原纖維,稱縱小管;兩端擴大呈扁囊狀,稱終池。每條橫小管與兩側的終池組成三聯體
肌原纖維之間有大量線粒體、糖原與肌紅蛋白。
骨骼肌中還有扁平、有突起的肌衛星細胞,附着在肌纖維表面。肌衛星細胞可增殖分化,參與肌纖維的修複。
二、心肌
心肌纖維呈不規則的短圓柱狀,借分支互連成網,連接處形成閏盤。多數心肌纖維有一個核,少數有雙核,位于細胞中央。心肌纖維也呈周期性橫紋。心肌纖維的超微結構與骨骼肌纖維相似,含粗、細肌絲及其組成的肌節。特點是:①肌原纖維的粗細不等、界限不很分明,肌原纖維間有極為豐富的線粒體。②橫小管較粗,位于Z線水平。③肌漿網的縱小管稀疏,終池少而小,與橫小管形成二聯體。④閏盤的橫位部分有中間連接和橋粒 使心肌纖維間的連接牢固;在縱位部分有縫隙連接,為細胞間電沖動的傳導部位,使心肌的收縮和舒張同步化。
三、平滑肌
平滑肌廣泛分布于消化管、呼吸道、血管等中空性器官的管壁内。
平滑肌纖維呈長梭形,中央有一個杆狀或橢圓形的核,胞質嗜酸性,無橫紋。細胞内無肌原纖維,可見大量密斑、密體、中間絲、細肌絲和粗肌絲。中間絲連接于密斑、密體之間,形成細胞骨架。細肌絲一端附着于密斑或密體,另一端遊離,環繞在粗肌絲周圍。平滑肌纖維的收縮也是以粗、細肌絲間的滑動為基礎。平滑肌纖維間有較發達的維隙連接,可傳遞信息分子和電沖動,引起相鄰肌纖維的同步功能活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