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丞相和宰相有什麼不同

丞相和宰相有什麼不同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5 09:08:19

丞相是官職的名字,宰相隻是統稱。丞相一定是宰相,宰相不一定叫丞相。 秦代有丞相的官名,南宋時期的左右丞相,也是宰相。但是比如北宋元豐改制後的尚書左右仆射也是宰相,但是他們不叫丞相。

丞相和宰相有什麼不同(宰相和丞相有什麼區别)1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為“百官之長”,這個字在先秦時代就存在的稱謂,隻要是在朝廷上的執政大臣,都可以被稱之為”。當然這也隻是一種泛稱,并非某個特定的稱謂,還有什麼左相、右相、國相等等。在搞清楚這個字的含義之後,“丞相“和“宰相”也就不難理解了,我們來看一下二者的異同。

丞相【丞相】是代替皇帝統帥文武百官、輔佐皇帝總理國政的最高官職。丞相是宰相制度中具體的官職名稱。

丞相和宰相有什麼不同(宰相和丞相有什麼區别)2

從根本上來講,丞相是一種官名。三國以後是中國古代皇帝的股肱,典領百官,輔佐皇帝治理國政,無所不統。通俗的來講,丞相就是國家的二把手”,擁有很大的權力。雖然隻是普普通通的官職,但職責卻是最接近皇帝的一位。

“丞相”最早出現于春秋戰國時期的秦悼武王二年,《史記·秦本紀》記載:“秦武王二年,“初置丞相,樗裡疾、甘茂為左右丞相”,從這來看,樗裡疾和甘茂兩位應該是最早的丞相了。後來十二歲的甘羅拜甘茂,最終成為秦國的上卿,從這裡看,丞相絕對不是一個小的官職。

到了漢朝時期,丞相一職正式被确定下來,權力也達到了一種頂峰。《漢書》中記載:“相國、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萬機”,當時蕭何就是這種官職。後來因為韓信造反,和呂雉設計殺掉了韓信,這塊我們也能看出丞相的權力絕對不簡單。

丞相和宰相有什麼不同(宰相和丞相有什麼區别)3

對于當時的讀書人來講,丞相算得上所有人的終極目标了。可到了洪武年間,丞相一職遭到了罷免,權歸六部,決定權歸皇帝,三位丞相以及與之有關聯的幾萬人成為這一制度的“殉葬品”。所以民間也有了這樣的說法:丞相開局是喜劇,結局卻是悲劇,還是有着一定的道理

宰相【宰相】是中國古代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

丞相和宰相有什麼不同(宰相和丞相有什麼區别)4

從字面意義上看,宰,主宰;相,它的本義是輔佐。

所以宰相就是輔助帝王掌管國事的最高官員的通稱。需要注意的是“通稱”,不管任何朝代,隻要是輔助帝王掌管國事的最高官員都可以稱為宰相。宰相是通稱,更是一種制度。

總體來說,宰相是最高官職的通稱,也是一種制度;丞相是最高官職的一個稱呼,是個實質的官名,宰相不一定都叫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職對應。宰相制度起于春秋時期,完結于明代,明代廢除宰相制度以後形成了“内閣”(文淵閣處在宮内,故名内閣)制度,清承明制,無名義上的宰相制度。

“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我們在前面也有所解釋,“宰相”是對中國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或俗稱,并非具體的官名。說到底,“宰相”包括“丞相”,但“丞相”不一定是“宰相”,“丞相”隻有在掌握決策權時,才能被稱為“宰相”。

當時在人們還沒有這個概念的時候,宰相的實際意義也已經體現出來。比如諸位所熟知的管仲,擔任國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這是“丞相”一詞的代表人物,後人也将管仲稱為“華夏宰相第一人”。

丞相和宰相有什麼不同(宰相和丞相有什麼區别)5

這個詞最早的起源于《韓非子》,書中記載:“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起於卒伍”,即掌握政權的大官。随着人們觀念的流傳,宰相也成為輔助皇帝、統領群僚、總攬政務的最高權力大臣的代稱。比如“相國”、“三公”等等,都可以被稱之為“宰相”。

曆代宰相制度介紹:随着時代的變遷,宰相的正式官名也在不斷的更替,先後出現過:相國、丞相、大司徒、侍中、中書令、尚書令、同平章事、内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等多達幾十種官名。據記載,商周時代已有太宰、尹、太師之稱。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相的名稱正式出現。如管仲為齊國相,蔺相如為趙國相等等。

丞相和宰相有什麼不同(宰相和丞相有什麼區别)6

秦朝,宰相的正式官名為丞相。有時分設左右,以右為上,稱為“右丞相”,“左丞相”。

漢朝仿秦制,丞相為正職,禦史大夫為副職。漢成帝時,丞相一人難以處理繁多的政事,于是立三公制,改禦史大夫為大司空,以大司馬、大司空、丞相為三公。漢哀帝改丞相為大司徒。東漢初又改大司徒、大司空為司徒、司空,改大司馬為太尉,三公之中以太尉地位最高。漢獻帝時,複丞相,由曹操擔任。

丞相和宰相有什麼不同(宰相和丞相有什麼區别)7

晉朝建立省事,尚書省、門下省都是晉朝建立的,執行多相制,重要事務由三司八座、門下三省共議,宰相不再局限在三公,三省長官開始具有宰相地位,與三公都被稱為公輔大位、宰輔。

南北朝時,宰相官名有中書監、中書令、門下侍中、尚書令、仆射或将軍。其位最尊、權最大者則為錄尚書事。

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長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門下省的納言、尚書省的尚書令都是宰相。

唐朝的中書省長官中書令,門下省長官侍中,參議政事的中書侍郎、門下侍郎是宰相。尚書令,以後不再任命此官,改以尚書仆射為長官任宰相職。唐高宗後,尚書仆射隻有加“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參議朝政的百官加參議政事、參知政事、同知政事、同平章政事等加銜的也是宰相。武則天時,将中書省改為鳳閣、門下省改為鸾台,二者為政務中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改成同鳳閣鸾台平章事。

丞相和宰相有什麼不同(宰相和丞相有什麼區别)8

宋朝同平章事為宰相正式官名,以參知政事為副。元豐改制,設宰相二人,首相稱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次相稱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另設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右丞為副相。政和時,改左仆射為太宰兼門下侍郎,右仆射為少宰兼中書侍郎。建炎間,再改宰相官名為尚書左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副相為參知政事。乾道間又改為左、右丞相。

丞相和宰相有什麼不同(宰相和丞相有什麼區别)9

南宋初,左、右仆射加同平章事,為正宰相,不兼任二省侍郎,兩省侍郎改為參知政事。孝宗以後,正宰相為左右丞相,副宰相為參知政事。

遼朝設立北南兩個官制。北面又分北南兩樞密院,北院掌軍事,南院掌内政。北、南樞密院分别下設北、南宰相府和宰相(曆史上第一次把宰相作為正式官名)。南面:多仿唐制,有三省六部、各台、院、寺、監、諸衛等官,地位與北院面一樣,但無實權。

元朝以中書省為政務中樞,主官中書令常由皇太子兼領,下為左右丞相,再下為平章政事,副職左右丞及參知政事皆是宰相。

明初設中書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罷中書省,廢丞相,由皇帝親決國政。宰相制度被廢除。後來皇帝政務繁忙,又設内閣大學士。随着内閣大學士的政務加重,大學士成為事實上的宰相,稱輔臣,居首者為首輔。廢除宰相制度之後,再無宰相正式名分。

丞相和宰相有什麼不同(宰相和丞相有什麼區别)10

沿明制設内閣大學士,雍正時設軍機處,内閣成為閑曹,軍機大臣成為事實上的宰相。清朝也無宰相的正史名分。

在所有的官職中,宰相的變化最多,這是由於君主既需要宰相幫助辦理政事,又擔心宰相的權位過重,危及自身的權力,故常改變其名稱權責,方便皇帝施政。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為宰相的權力過大,皇帝也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是針對處理軍事方面的官員;明朝時期,宰相制度也被徹底的廢除,但不能沒有人輔佐皇帝事務,為此也設置了内閣大學士。不過這說到底,和丞相宰相又有什麼區别?隻不過是換了一種說法。

丞相和宰相有什麼不同(宰相和丞相有什麼區别)11

總結:宰相宰相,宰為治政,相為輔佐。綜合來看中國的宰相制,在政治方面,宰相起到輔佐君王,統領百官的作用。在宣傳方便,君權與相權,一位嚴父,一位慈母,恩威并施,起到調和陰陽的作用。在權力方面,宰相起到了限制君權的作用,防止出現君權過于強大,抵制緩解了一人專斷獨裁的局面。所以幾千年來,君權對相權一直施行打壓與分化。以宏觀的角度去看宰相這個稱謂。

或者說宰相是統稱,丞相是官名,後者才是實際行使權力的人;宰相是一個人或者一群人,宰相是一個人或者兩個人。所以說到底,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的區别講究,但兩者根本不是一回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