棹歌,指一邊劃船,一邊唱歌。一般來說,唱歌的是船娘;而乘客,則一面感受旖旎的水上風光,一面傾聽船娘的天籁棹歌;自然是人生一種難忘的經曆。而古代的長途旅行,一般走水路居多,乘客能聽到棹歌的機會也比較多。因此,關于棹歌的詩詞,從魏晉南北朝就開始盛行,一直到清代,都不少這方面的詩詞。
1. 《棹歌行》,魏收水上行舟,特别是在陽春三月,百花齊放,那真的是十分的美好。北魏詩人魏收就在《棹歌行》中描寫了這種場景:
雪溜添春浦,花水足新流。
桃發武陵岸,柳拂武昌樓。
桃發武陵岸,柳拂武昌樓
“雪溜”,指雪融化成春水,“花水”,指的是桃花水,也就是桃花流水。“武陵”,當然是指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那個武陵。
詩人乘船,一路從湖南的武陵到湖北的武昌,一路所見風光:融化的雪水注入春水盈盈的江浦,載着落花的溪流彙入江河。船從武陵出發時,兩岸桃花缤紛,經過武昌,黃鶴樓前楊柳低拂。
一路的風光,真的不要太美!
2. 《棹歌行》,阮研一路水行,水上風光無限,而船娘又是高雅人士,能歌能彈,這際遇,人生能有幾次?南朝詩人阮研就有幸遇到這樣的機遇,讓他一輩子難以忘懷,他在《棹歌行》中寫到:
芙蓉始出水,綠荇葉初鮮。
且停《白雪》和,共奏《激楚》弦。
平生此遭遇,一日當千年。
芙蓉始出水,綠荇葉初鮮
“芙蓉始出水”,芙蓉一定是形容女孩的,大詩人白居易有“芙蓉如面柳如眉”;“綠荇葉初鮮”,“綠荇”,讓我們想起《詩經 關雎》裡的“參差荇菜,左右流之”。開頭兩句,既是描寫美麗的水面景色,又暗示了美麗的女主。
最讓詩人難忘的是,“且停《白雪》和,共奏《激楚》弦”,他和美麗的船娘一起唱和了《白雪》歌,然後又一起演奏了《激楚》曲。在這麼優美的水上景色下,和這麼美麗的女孩一起唱歌,湊曲,真不讓人陶醉?
到底是怎麼個陶醉法?詩人說了,“平生此遭遇,一日當千年”,這是平生僅有的一次奇遇,一日的奇遇,比人生經曆千年還要難忘!
3. 《棹歌行》,陸機晉代詩人陸機的《棹歌行》,則是描寫的朝會盛況。這樣的朝會,一般是在三元或初巳,三元,農曆正月初一。是日為年、月、日之始,故謂之三元。初巳(sì):上巳。農曆三月三的節日。全詩寫到:
遲遲暮春日,天氣柔且嘉。
元吉隆初巳,濯穢遊黃河。
龍舟浮鹢首,羽旗垂藻葩。
乘風宣飛景,逍遙戲中波。
名讴激清唱,榜人縱棹歌。
投綸沉洪川,飛繳入紫霞。
龍舟浮鹢首,羽旗垂藻葩
“龍舟浮鹢首”,專供皇帝乘禦的船,船頭畫的是鷁鳥。“乘風宣飛景,逍遙戲中波”,舟船乘風移動,日光也跟着移動;舟船在湖中心的波浪中悠遊自得,安閑自在。“名讴激清唱,榜人縱棹歌”,著名的歌手的清唱慷概激昂,船夫也縱聲歌唱行船時所唱之歌。“投綸沉洪川,飛繳入紫霞”,大家都在洪流滾滾的河水中投下絲線釣鈎,飛起的生絲繩投入到紅霞中。
這首像是宮廷詩,給我們展現了朝會的宏大場面。
4. 《棹歌行》,徐堅唐代詩人徐堅的《棹歌行》,則描寫了在長江上行舟,從南京到洞庭湖一帶的雄壯、瑰麗風光;同時,也寫出了船娘的美麗,勇敢:
棹女飾銀鈎,新妝下翠樓。
霜絲青桂楫,蘭枻紫霞舟。
水落金陵曙,風起洞庭秋。
扣船過曲浦,飛帆越回流。
影入桃花浪,春飄杜若洲。
洲長殊未返,蕭散雲霞晚。
日下大江平,煙生歸岸遠。
岸遠聞潮波,争途遊戲多。
因聲趙津女,來聽采菱歌。
水落金陵曙,風起洞庭秋
“影入桃花浪,春飄杜若洲”,前一句,描寫的是春天,在湖南水域,桃花流水的情形;後一句描寫的是經過長滿杜若的沙洲,香飄萬裡;杜若是一種香草的名字。“蕭散雲霞晚”,在雲霞滿天的傍晚,我們在船上顯得特别潇灑自如。“日下大江平,煙生歸岸遠”,在太陽落下的時候,大江顯得“潮平兩岸闊”,暮色煙霧升起,兩岸顯得特别遙遠。
“因聲趙津女,來聽采菱歌”,《列女傳.趙津女娟》載﹕趙娟父系黃河一渡口之船夫。趙簡子南擊楚﹐娟父醉卧﹐不能如約渡簡子過河。簡子欲殺之﹐娟為父辯解﹐因得免。船娘就是趙津女趙娟一樣勇敢,而且歌聲如同天籁,我們聽過她唱的“采菱歌”。
5. 《棹歌行》,劉孝綽南朝詩人劉孝綽的《棹歌行》,則描寫了一個即将乘舟遠行的遊子,對家人、對朋友的思念,那是“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日暮楚江上,江深風複生。
所思竟何在,相望徒盈盈。
舟子行催棹,無所喝流聲。
所思竟何在,相望徒盈盈
“日暮楚江上,江深風複生”,落日的餘晖鋪灑于茫茫的楚江之上,把江水浸染得绯紅,宛如一條絢麗的彩帶纏繞大地。江面顯得特别寬闊,而江風又起,剛剛離别的人兒,還隻有滿腹的離愁,而無法欣賞這美景。
“所思竟何在,相望徒盈盈”,遊子和送别的人們相望,可惜看到的是一望無際的江水,“盈盈”本來是美好的,但“徒盈盈”,表達了詩人根本無法消受這美景,心裡隻有離愁别恨。
“舟子行催棹,無所喝流聲”,舟子的行棹聲,聲聲在催行人離去,這更加讓人斷腸;隻是它無法遏制流水的聲音。也就是行棹聲即使把行人催走了,但也無法遏制行人和送别人之間的感情。
6. 《棹歌行》,蕭綱南朝蕭綱的《棹歌行》,則描寫了湖南女子天生麗質,多才多藝的人生。展現了江南水鄉風情,富于濃郁的生活氣息:
妾家住湘川,菱歌本自便。
風生解刺浪,水深能捉船。
葉亂由牽荇,絲飄為折蓮。
濺妝疑薄汗,沾衣似故湔。
浣紗流暫濁,汰錦色還鮮。
參同趙飛燕,借問李延年。
從來入弦管,誰在棹歌前?
葉亂由牽荇,絲飄為折蓮
“菱歌本自便”,唱菱歌本來就是拿手好戲,可以自編自演。“葉亂由牽荇,絲飄為折蓮”,這是描寫船娘的愛情生活,“荇”,自從《詩經 關雎》裡的“參差荇菜,左右流之”之後,便是愛情的象征;“絲”當然是指情思。
“參同趙飛燕,借問李延年”,姑娘的美麗,可以跟趙飛燕一比,而音樂天賦,則可以和李延年一比。
這樣的女孩,是不是很可愛!
7. 《蘭溪棹歌》,戴叔倫蘭溪,即婺州(今浙江金華)境内的蘭溪江,也稱蘭江,浙江富春江上遊一支流,在今浙江省蘭溪市西南。在唐代詩人戴叔倫筆下,蘭溪風光如同仙境一般,他在《蘭溪棹歌》中寫到:
涼月如眉挂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涼月如眉挂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涼月如眉挂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一彎蛾眉月挂在柳灣的上空,月光清朗,涼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鏡的溪面上,煞是好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蘭溪下了三日的雨,夾雜着紛紛落下的桃花,溪水猛漲,魚群争搶新水,夜半人靜之時紛紛湧上溪頭淺灘。
如眉的新月,如煙的柳樹,山色倒映在水中,而夾雜了三天的桃花雨,猛漲的溪水,魚躍龍門的魚兒,天下還有這麼美的風光不?
8. 《棹歌行》,駱賓王同樣是描寫船娘的,再也沒有誰能比得過唐代詩人駱賓王的。他對船娘的描寫不是淡淡幾筆,而是濃墨重彩,讓人印象深刻。他在《棹歌行》中寫到:
寫月塗黃罷,淩波拾翠通。
鏡花搖芰日,衣麝入荷風。
葉密舟難蕩,蓮疏浦易空。
鳳媒羞自讬,鴛翼恨難窮。
秋帳燈花翠,倡樓粉色紅。
相思無别曲,并在棹歌中。
鏡花搖芰日,衣麝入荷風
“寫月塗黃罷,淩波拾翠通。鏡花搖芰日,衣麝入荷風”,這四句描寫了船娘的妝扮,“寫月”,畫的是彎月眉,“塗黃”,塗抹黃色的粉脂;“淩波拾翠通”,拾取翠鳥羽毛以為首飾,女孩腳步輕盈,飄移如履水波。水面如鏡,日光搖曳着,倒映在水面上;女孩身上衣服的麝香,參入了荷花的香風。
“鳳媒羞自讬,鴛翼恨難窮”,“鳳媒”,鳳凰自做媒,說的是司馬相如愛慕卓文君的故事;“鴛翼”,鴛鴦的翅膀,鴛鴦比翼齊飛的意思。
“相思無别曲,并在棹歌中”,相思不需要另編一首曲子,棹歌裡就有現成的,直接就可以唱。
船娘是美麗的,可惜的是愛情不諧!
9. 《棹歌行》,王籍要說寫得最大氣的棹歌詩,非南朝詩人王籍的這首《棹歌行》莫屬。王籍是寫景高手,這首《棹歌行》不輸他最有名的《入若耶溪》:
揚舲橫大江,乘流任蕩蕩。
輕桡莫不息,複逐夜潮上。
時見湘水仙,恒聞解佩響。
時見湘水仙,恒聞解佩響
“揚舲橫大江,乘流任蕩蕩”,一個“橫大江”,是不是非常的豪放,非常的大氣?這還不算,後面又是“任蕩蕩”,是不是非常的從容,非常的豪氣?
一句“複逐夜潮上”,這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見到的壯觀風光,更有“時見湘水仙,恒聞解佩響”,不時能見到仙女般的船娘,還經常能聽到她們解下玉佩的聲音。是不是有一種“鳥鳴山更幽,蟬噪林逾靜”的感覺?
總之,王籍筆下的《棹歌行》,風光大氣,夜景幽靜,符合他的一貫風格。
10. 《棹歌行》,袁宏道明代詩人袁宏道的《棹歌行》,最富有生活氣息,是真正現實中的生活,而不僅僅是詩歌裡的詩情畫意:
妾家白蘋洲,随風作鄉土。
弄篙如弄針,不曾拈一縷。
四月魚苗風,随君到巴東。
十月洗河水,送君發揚子。
揚子波勢惡,無風浪亦作。
江深得魚難,鸬鹚充糕臛。
生子若凫雛,穿江複入湖。
長時剪荷葉,與兒作衣襦。
揚子波勢惡,無風浪亦作
“妾家白蘋洲,随風作鄉土”,我本住在白蘋洲,随船漂泊,居無定所;開篇就是清苦。“四月魚苗風,随君到巴東”,四月魚苗風刮起,就和丈夫一同去巴東一帶打魚;寫的是漁家四處奔波的生活。“十月洗河水,送君發揚子”,十月最後漲水的時候,又遠送丈夫去揚子江口去追逐魚群;還需要忍受家人分離。“揚子波勢惡,無風浪亦作”,描寫的是工作的艱難。“江深得魚難,鸬鹚充糕臛”,描寫的是生活的艱難。
一句“長時剪荷葉,與兒作衣襦”,孩子長大一點就剪碎荷葉,給他當做衣服。把船娘一家生活,打碎在我們面前。
11. 《九曲棹歌》,朱熹宋代大儒朱熹的這首《九曲棹歌》,一反常人遊九曲,順流而下,從九曲到一曲;而他是乘坐上水船逆流而上,從一曲到九曲。因而,見到的風光自然就大不同了:
五曲山高雲氣深,長時煙雨暗平林。
林間有客無人識,唉乃聲中萬古心。
六曲蒼屏繞碧灣,茆茨終日掩柴關。
客來倚棹岩花落,猿鳥不驚春意閑。
七曲移舟上碧灘,隐屏仙掌更回看。
卻憐昨夜峰頭雨,添得飛泉幾道寒。
八曲風煙勢欲開,鼓樓岩下水潆洄。
莫言此地無佳景,自是遊人不上來。
九曲将窮眼豁然,桑麻雨露見平川。
漁郎更覓桃源路,除是人間别有天。
卻憐昨夜峰頭雨,添得飛泉幾道寒
“五曲山高雲氣深,長時煙雨暗平林”,充滿了仙氣十足;“林間有客無人識,唉乃聲中萬古心”,是一個隐居的好地方。
“七曲移舟上碧灘,隐屏仙掌更回看”,七曲有獺控灘,就是“移舟上灘”的灘,它的後面正好是隐屏、仙掌兩峰,所以說“回看”。“卻憐昨夜峰頭雨,添得飛泉幾道寒”,這真是讓人心曠神怡!
“九曲将窮眼豁然,桑麻雨露見平川”,讓人想起《桃花源記》中的“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漁郎更覓桃源路,除是人間别有天”,這真是一個避世的世外桃源!
12. 《鴛鴦湖棹歌》,朱彜尊清代詩人朱彜尊的《鴛鴦湖棹歌》,則描寫的是典型的江南水鄉生活場景,就是我們“夢裡水鄉”的生活:
穆湖蓮葉小于錢,卧柳雖多不礙船。
兩岸新苗才過雨,夕陽溝水響溪田。
屋上鸠鳴谷雨開,橫塘遊女蕩船回。
桃花落後蠶齊浴,竹筍抽時燕便來。
穆湖蓮葉小于錢,卧柳雖多不礙船
“穆湖蓮葉小于錢,卧柳雖多不礙船”,陽春三月,蓮葉剛剛出水,還“小于錢”;兩岸是垂楊柳,很多、很多,但是不妨礙小船行走。“兩岸新苗才過雨,夕陽溝水響溪田”,兩岸邊的水田,新秧苗才下過雨,一片綠油油;夕陽西下,田裡的水通過溝渠流淌,嘩啦啦的響。
“屋上鸠鳴谷雨開,橫塘遊女蕩船回”,江南最常用的交通工具是小船。“桃花落後蠶齊浴,竹筍抽時燕便來”,三月份,桃花落了,剛剛浴過蠶種;竹筍也出土了,燕子也歸來了。
江南水鄉的生活,是那麼恬靜美好!
13. 《棹歌》,蒲壽宬最為飄飄欲仙的“棹歌”詩詞,莫過于宋代詩人蒲壽宬的這首《棹歌》,在這首詩裡,碧水藍天,明月近人,一幅夢中仙境:
鼓枻歸骈來,蓑風鳴策策。
明月傾我壺,滄浪天一碧。
明月傾我壺,滄浪天一碧
我們劃着槳,兩隻船并排歸來;風吹在蓑衣上,策策作響。我坐在船上喝着酒,酒壺傾斜着,明月倒映在酒壺裡,如夢似幻;放眼望去,滄浪、長天一樣的碧綠蔚藍。
在這樣一個心曠神怡的時刻,是否有一種飄然欲仙的感覺?
14. 《又和晦翁棹歌》,方嶽在《又和晦翁棹歌》中,宋代詩人方嶽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壯美的山居生活畫卷,不亞于大詩人王維的“詩中有畫”:
燒藥爐存草亦靈,煮茶竈冷水猶清。
老仙一去無消息,隻有飛泉落佩聲。
桃花認得捕魚船,醉着歸來月滿川。
山鬼已磨蒼玉碧,要留名字與風煙。
家在清溪第幾峰,誰搴薜荔采芙蓉。
漁歌未斷忽歸去,翠壁一重雲一重。
桃花認得捕魚船,醉着歸來月滿川
“隻有飛泉落佩聲”,這是從聽覺的角度描寫飛泉之美,就如同玉佩落到地上,清脆無比。“醉着歸來月滿川”,滿溪的月色,加上溪水月兒的倒映,就是如夢似幻。“山鬼已磨蒼玉碧,要留名字與風煙”,兩岸青山,已經是碧玉色;還要加上如夢如幻的風煙,哪是怎樣一個仙境?“翠壁一重雲一重”,兩岸重巒疊嶂,一層一層,更是一層山巒,一層雲;層層山巒層層雲,讓人眼光迷離,如在仙境。
這裡更勝王維的“詩中有畫”的地方是,它是一個多媒體,除了瑰麗的畫面,還有宛轉悠揚的聲音。
15. 《遠浦棹歌》,饒魯宋代詩人饒魯筆下的《遠浦棹歌》,其實是一個世外桃源。詩人借這個世外桃源的生活,揭露世間真實生活的困苦:
片帆雨霁飛煙江,漁翁停棹歌滄浪。
一聲欸乃山水綠,浪中驚起雙鴛鴦。
雙鴛鴦情一何美,同宿同飛在秋水。
不似人生苦别離,女嫁征夫男戰死。
五湖煙景方紛争,聞歌頓欲思升平。
鄰舟短笛應風響,落日淡淡波冥冥。
美人春詞誇豔麗,皓齒朱唇楚腰細。
江樓富貴今如何,不似滄浪真趣味。
一聲欸乃山水綠,浪中驚起雙鴛鴦
“片帆雨霁飛煙江,漁翁停棹歌滄浪”,片帆、雨霁、煙江、漁翁、棹歌、滄浪,多麼美好的生活。這還不算,還要加上“一聲欸乃山水綠,浪中驚起雙鴛鴦”,這是原生态的生活。
對比真實的生活是,“不似人生苦别離,女嫁征夫男戰死”。即使是“美人春詞誇豔麗,皓齒朱唇楚腰細”,但“江樓富貴今如何”,昔日富貴的江南高樓生活,今天又變成什麼樣子了呢?
“不似滄浪真趣味”,還是不如隐歸滄浪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