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每篇以什麼為标題?這篇很長,咱們拆開慢慢說: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論語每篇以什麼為标題?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這篇很長,咱們拆開慢慢說: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四個人陪坐在孔子身邊。孔子說:“我年齡比你們大一些,别拿我比你們年長當回事。你們平日裡總是說:‘沒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們,那麼你們将要怎樣去做呢?”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馑,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子路急忙回答:“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而且夾在兩個大國中間,外部受到别的國家侵犯,加上國内又發生了饑荒。(這樣的國家,如果)讓我去治理,隻要三年,就可以使人們英勇善戰,而且懂得道義。”孔子聽了,微微一笑。
“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孔子又問:“冉求,你怎麼樣呢?”冉求答道:“國土縱橫有六七十裡,或五六十裡見方的小國,如果讓我去治理,三年以後就可以使百姓飽暖富足。至于這個國家的禮樂教化,就要等君子來推行了。”
“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孔子又問:“公西赤,你怎麼樣?”公西赤答道:“我不敢說能做什麼,但是我願意學習。在宗廟祭祀的活動中,或者是朝會聘問儀式中,自己穿着禮服戴着禮帽,做一個小小的執禮助手。”
“點,爾何如?”鼓瑟希,铿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孔子又問:“曾點,你怎麼樣呢?”曾點正在彈瑟,聲音逐漸稀落,隻聽“铿”的一聲,放下手中的瑟站起來,回答說:“我想的和他們三位不同。”孔子說:“那又何妨?無非是各人談談自己的志向罷了。”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歎曰:“吾與點也!”
曾皙說:“暮春三月,已換上了春天的衣服,約上五六位青年人,六七個少年人,去沂水裡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風,一路唱着歌走回來。”孔子長歎一聲說:“我是贊成曾皙的志趣的。”
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子路、冉有、公西華三個人都出去了,曾皙留在後面。他問孔子說:“他們三人的話怎麼樣?”孔子說:“也就是各自談談志向罷了。”曾皙說:“先生您為什麼要笑仲由呢?”
孔子說:“治理國家靠的是禮讓,可是他卻出言不遜,所以我笑他。”
曾皙又問:“那麼冉求講的是不是國家之事呢?”
孔子說:“怎見得縱橫六七十裡或五六十裡見方的地方就不是國家了呢?”
曾皙又問:“那公西赤講的是國家之事嗎?”
孔子說:“宗廟祭祀和朝會聘問,不是諸侯的事又是什麼?假使像赤這樣的人隻能做一個小相,那誰又能做大相呢?”
上面是這一章的原話和白話文翻譯。這其中提到四個人子路和冉有前面提到多次,在這裡就不說了。今天重點介紹一下曾皙和公西華。
曾皙:曾點(生卒年不詳),字皙,又稱曾晳、曾晰、曾蒧,中國春秋時期魯國南武城(今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人,“宗聖”曾參之父,孔子弟子,孔門七十二賢之一,是孔子30多歲第一批授徒時收的弟子。與其子曾參同師孔子,曾自言其志,孔子頗歎賞。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739年),曾晳被封為“宿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萊蕪侯”;明世宗時尊稱為“先賢曾子”。
公西華:公西赤(前509年或前519年—?),字子華,又稱公西華,今河南省濮陽市濮陽縣人,東周時期魯國學者、孔子弟子,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唐玄宗尊之為“邵伯”,宋真宗加封為“巨野侯”。明嘉靖九年改稱“先賢公西子”。公西赤有非常優秀的外交才能。孟武伯曾經向孔子問起公西赤,孔子回答說:“赤也,束帶立于朝,可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從孔子的言談中,我們可以知道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學生,也表現孔子對于“仁”的完美要求。公西赤曾經為孔子出使齊國。
本文通過記述孔子和四個弟子言志的一次談話,反映了儒家“足食足兵”“先富後教”“禮樂治國”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循循善誘、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孔子的政治思想,既有其保守的一面,如他的“禮樂治國”實際上是主張恢複西周的禮樂制度;也有其積極的一面,如“足食足兵”“先富後教"的思想,就具 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因素。我們對于孔子的政治思想,既不可不加分析地全盤繼承,也不可不加分析地全盤否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