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農村勞動的時候是“二五子”,舞文弄墨也是“二五子”文人,現在,又是一個“二五子”攝影愛好者。
所謂“二五子”,是東北農村的土語,意思是比喻人作什麼多少都會一點,但是不精,為“一瓶不滿,半瓶逛蕩”,不成大才也。
學習攝影還是在工作期間,在2004年,我去新加坡參加世界廣播電視器材博覽會,很多外國人和我的同行都用數碼照相機照相,隻有我用一台“傻瓜”照相機,當時,拿出自己照相機,感覺臉面發燒,太落後了。不照吧,異國風情,說不上那年再能來,隻好硬着頭皮照相。大家照完相以後,互相傳看,都說我照相技術很好,照片裡有味道,感覺親切。
我也納悶了,我的“傻瓜”不傻?仔細琢磨之後,感覺區别在于我拍的照片有動感,畫中有人,人有表情,動植物都是活的。他們拍的照片基本都是人的标準像。我逗趣他們,你們照這樣的相片,何必千裡迢迢來新加坡啊。從那個時候起,我對攝影有了興趣,照相機也在逐步更新,在香港買了數碼照相機後,在北京又買了dv數碼攝像機,又網購了歐達z60數碼攝像機,最近又購買了佳照相機。
學習攝影給我生活增添樂趣,我除了工作,來了靈感寫一點小文章外,唯一愛好就是搞攝影。有人說“玩單反,傾家蕩産”,我肯定達到不到那個地步,我隻是愛好,用鏡頭記錄生活,留下美的瞬間,讓後來人知道:“今月曾經照古人”。
這些年我體會到,無論是寫文章還是搞攝影,最主要的是作者要熱愛生活,觀察體會生活中的美,有什麼樣的思想和情感就會寫出來什麼樣的文章,同樣,拍照片也同理。你看這個世界什麼都來氣,看啥都不順眼,你拍出來的照片肯定是“灰蒙蒙”的,我拍的照片都是身邊的人和事,我的《家有美景不遠遊》相冊裡,就是拍哈爾濱的景色,有的還是小區和家的景色,大家看到很親切,我自己也感到很舒心。中央大街是我拍照片最多的地方,春夏秋冬每個季節我都去拍,每一次去感受都不同,可能這也是我愛家鄉的緣故吧。特别我曾經工作過的家鄉,每一次回去,我都帶照相機沒完沒了地拍,看不夠,拍不夠,熱愛就是情癡,鏡頭裡常常是“家鄉紅豆更相思”的感覺。
在拍照的時候,我追求動感,很少拍靜物。我感覺,景動起來才有生機,人活起來才美麗,景是一幅畫,人是畫中人。如在拍公園落葉的時候,我選擇樹林旁的老年人在打太極拳,唱歌跳舞等,使畫面很美,大家看後沒有傷秋之感。在拍下大雪的時候,我拍了公交車站上妻子給丈夫紮圍巾的鏡頭,大家感覺冬天不寒冷,很溫暖。不知道大家看見過前年我拍了小區裡的一個照片沒有,小女孩在前面跑,後面一個老太太在追孩子,周圍是綠樹和花壇,我起名叫《現在的姑娘最疼媽》,表現現在的女孩子結婚生孩子不讓婆婆照看,就信任自己的母親,照片感覺非常親切,自然。我想,這就是時代的産物,給曆史留下了這個時代的印迹。
我有個毛病,幹啥都願意思考,這些年,我感覺攝影一定要追求境界很重要,第一個境界就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我們初學攝影的時候,拿起相機就拍,我們眼中的景物就是我們固有的概念,山水,花鳥,魚蟲,樹木,人物等等。這時我們不懂攝影獨有的語言,更不知道如何去提煉這種語言。第二個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通過一段時間的拍攝,我們對自己的照片越來越不滿意,開始學習攝影的基本理論知識了,懂得了用光,構圖,學會了觀察和提練攝影的視覺語言----形狀,線條,質感,立體感,色彩,等等。第三境界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到了第二個層次,我們會發現,我們拍的照片美是美了,時間久了總是感覺缺少什麼。因為藝術最終是要抒發情感,表達思想。因而我們要開始琢磨被攝對像的内在涵意,思考怎樣通過表面的形式傳達出深刻的内涵。這個時候,形式上的東西,攝影的語言已經溶入我們血液,成為我們意識的一部分。隻有這個時候,才真正進入了創作的境界。
生活中五彩缤紛,用我們的鏡頭攝取一個個美好的畫面,獻給未來,歡樂自己,愉悅别人,多好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