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上靠近美國,經濟上靠近中國,這是多年來東南亞國家遊刃于中美之間的戰略技巧。但最近這種格局似乎有了一點微妙變化。
最近,美國政府想廣泛開展與東盟領導的峰會活動,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捷足先登,3月26日至4月2日訪問了美國,就在大家看到美國積極準備迎接東盟其他國家領導到來的時候,美國政府卻宣布,峰會活動無限期推遲了。
美國與東盟國家領導峰會無限期推遲的原因,是東盟部分國家的領導人說不能如約參加峰會。比如柬埔寨外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部分東南亞領導人可能無法按照美國宣布的日期前往華盛頓。但是有趣的是,美國前腳宣布峰會無限期延期推遲,東盟四國外長後腳卻來中國了。3月31日至4月3日,印度尼西亞外長蕾特諾、泰國副總理兼外長敦、菲律賓外長洛欽和緬甸外長溫納貌倫分别對中國進行了訪問。在部分東盟國家領導人拒絕美國出席美國東盟峰會的同時,他們的外長卻轉頭到中國來訪問了。這一場景,簡直是把美國的臉打得啪啪響,當下的美國政府恐怕是氣惱不已。趾高氣揚的美國,什麼時候受到過這樣的屈辱呀。
其實,造成今天這樣的局面,是美國咎由自取。
首先是大部分東盟部分國家不想選邊站。即使東盟與美國關系最親密的新加坡,李顯龍總理到訪美國時,盡管在俄烏沖突問題上堅定地站在了美國一邊,但在台灣問題上表态是小心翼翼,稱“這很難處理,不僅牽涉經濟、戰略問題,也關乎政局和民意,所以這是長期才能處理的事”。表現了與美國明顯不同的态度。而在制裁俄羅斯的隊伍中,除了新加坡以外,東盟沒有一個國家參與。他們此時赴華盛頓,很擔心受到美國的進一步威逼;在台灣問題上,他們更不願意聽美國的指揮。所以幹脆予以回避,免得被拖入大國之間的政治沖突。
二是現在中國是東盟的第一大貿易夥伴。2021年東盟與中國雙邊貿易額達到8782億美元,東盟與美國的雙邊貿易額是5196億美元,是東盟的第二大貿易夥伴。而東盟與中國之間的貿易增長速度又遠遠高于東盟與美國之間的貿易。東盟目前主要的任務是經濟發展問題,美國想要拉攏東盟配合印太戰略,這不是東盟需要重點關切的問題。
三是東盟有意與中國積極推進《南海行為準則》的落地。《南海行為準則》文本磋商已經完成一讀,進展良好。與中國保持良好關系,有利于《南海行為準則》早日落地,如果美國這個時候攪局,東盟将處于兩難境地,反而不利于與中國妥善處理南海問題。
起碼基于以上幾個原因,東盟有關國家會選擇先到中國來,積極發展經貿關系和傳統友好關系,避免到美國被指手畫腳,損害他們自身的利益。
這些國家的選擇是十分明智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