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字中帶“兩點水”和“三點水”的字很多,這兩個偏旁長得很像,聯系也很緊密,組成的一些字還時常出現在一起,比如:清涼、冷淡、冰河、凝滞等等。
那麼“兩點水”和“三點水”到底是什麼關系,哪些字該用“兩點水”,哪些字又該用“三點水”呢?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這兩個偏旁是怎麼來的。
“三點水”,其實就是水。小篆以前,字形中的水都寫成完整的形态,隸書之後簡化成兩點一提的“三點水”。

“兩點水”呢,不是水,但與水有關。
”兩點水“源自一個很古老的字——“仌”,讀作bīng ,是冰最早的寫法。

金文 仌
這是一個象形字,就像冰面上裂紋的模樣。

後來,大概是為了表意更明确,在“仌”旁邊又加上“水”,變成現在的“冰”字。
跟“水”一樣,偏旁“仌”在隸化的過程中也被簡化了,變成了“兩點水”。
知道“三點水”和“兩點水”的來曆之後,我們很容易找到規律,發現這兩個偏旁的區别。
含“三點水”的字一般跟水有關,比如江河湖海、波濤洶湧;而含“兩點水”的字,大多跟寒冷有關,比如冷凝冰凍、凜冽凄涼等等。
說了“兩點水”和“三點水”,再來說說“四點水”。
“四點水”其實不是水,而是火。也是在隸化的過程中,火字變成了四個點。

含“四點水”的字,大多與火焰、加熱有關,比如煎烹熬蒸、熟熱熏黑等等。
這麼看來,我們平時随口說的“╳點水”的說法其實是不準确的。這三個偏旁應該叫做“兩點冰”、“三點水”、“四點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