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何解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何解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3 03:51:17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何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

經常聽到人們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來表達對老師的贊美。據考證,該成語最早出自《史記·李将軍列傳》:“餘睹李将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于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谕大也。”司馬貞《史記索隐》記載:“姚氏雲:桃李本不能言,但以華實感物,故人不期而往,其下自成蹊徑也。”

由此可知,這句成語是司馬遷所引用的當時的“諺語”,是民間流傳的俗話。這句諺語後來也出現了一些類似的說法,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行”“桃李無言,下自成蹊”“桃李成蹊”等,意思基本是一樣的。

既然是諺語,就表明它在民間相當流行,不僅如此,它還進入詩詞之中,如宋代的辛棄疾在《一剪梅·遊蔣山呈葉丞相》中寫道:“多情山鳥不須啼。桃李無言,下自成蹊。”又如,金朝的元好問在《送杜招撫歸西山》中也寫道:“父老樵漁知有社,将軍桃李自成蹊。”再如,元好問《南鄉子》一詞有雲:“遲日惠風柔,桃李成蹊綠漸稠。”一句民間諺語竟能被文人騷客所接受,進入詩詞作品,可以見其流傳範圍之廣,影響之深遠。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何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本意是說,雖然桃樹和李樹不會說話,但它們有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實,仍然能吸引許多人到樹下賞花嘗果,以至于樹下會被踩出一條小路來。這句話後被引申用來比喻一個人做了好事,不用張揚、誇耀,也不用向别人邀功,人們自然也會記住他。

這句成語為什麼會流傳如此廣泛?在當今時代的環境下我們可以對它的寓意和哲理進行哪些新的解讀?值得我們細細考究。

一是自然純真,永葆本色。桃樹和李樹是相當常見的樹種,幾乎到處都是,它們的生命力十分頑強,比如,吃完桃子後把桃核随手扔在土裡,稍微掩埋一下,第二年,桃樹苗就能夠破土而出了。桃核的外殼如此堅硬,用石頭都未必砸得開,但在春天到來的時候,嫩芽竟然能夠沖破堅硬的外殼,破土而出,桃樹有如此順應自然召喚的能力,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不能不令人驚訝和感慨。正因為它的生命力如此強大,所以在生長過程中幾乎不需人工介入。桃樹和李樹與玫瑰等需要人工精心栽培的植物不同,它們是自然生長的植物,無須雕琢就能成就自然和純真的美,而且靠其本色就能吸引人們前來觀賞。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何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

二是謙虛低調,實至名歸。這個成語的重點之一是“不言”。“不言”就是不張揚不吆喝、不顯山不顯水,深藏若虛,大智若愚。老子曾言,其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老子所謂的“不敢為天下先”,說的并非是碌碌無為、不敢進取,而是說要低調做人、不事張揚,畢竟寶玉在璞,不減其光,寶劍在鞘,不損其鋒。

桃樹、李樹花朵顔色淡雅,并不炫耀自己的美麗芬芳,而是默默無言。做人也應當如此,時刻保持謙虛、低調的品格。其實我們每個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會發現,越是有本事的人往往越謙虛,而喜歡自我吹噓的人往往不是真正有本事的人,所謂“滿桶水不蕩,半桶水蕩”。“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贊美的就是這樣一種低調、無聲、不炫耀、不邀功的良好品行修養。

三是埋頭做事,默默耕耘。“不言”還表明桃樹和李樹不與外界争鋒,而是默默汲取營養,悄悄綻放花朵,結出果實,這也象征着一種埋頭做事的精神。有一個稻子與稗草的典故與此異曲同工,說的是有一個城裡人到鄉下,無法區分稻田裡的稻子和稗草,他去請教一位老農,問他如何區分稻田裡的稻子和稗草,有經驗的老農告訴他:沉甸甸低頭向着大地的就是稻子,而向着天空朝上的就是稗草。

在這個典故中,稻子的成長就是默默做事精神的化身,而且其頭愈低,表明其愈成熟。真正做實事的人,不會像稗草眼高于頂,高高在上,而是像稻子低頭不語,埋頭做事。就此說來,學習桃李的“不言”,就是要有一種腳踏實地做事的精神,隻要勤奮努力,達緻惠及他人的程度,就自然能夠得到人們的肯定和贊賞。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何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4

四是人格感召,道德吸引。“桃李”的意象在中國古代詩文中有多重含義,它們既是最常見的果實,也是美好形貌的象征。例如,唐朝張說在《崔讷妻劉氏墓志》一文中寫道:“珪璋其節,桃李其容。”“桃李”還被用來比喻美好的事物,如《詩·召南·何彼襛矣》有雲:“何彼襛矣,華如桃李。”陶淵明更是用桃花源來描繪其設想的人間仙境,桃花是仙境中一個重要的意象。不過在我看來,“桃李”最重要的内涵,是其被用來比喻為人真誠笃實。隻有具備這樣強大的人格感召力,才能感召人心,人們才會紛紛聚集在桃李樹下,以至于踏出一條小路來。

晉代潘嶽《太宰魯武公诔》雲:“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沒能彌彰。”中國上下幾千年出現了無數的偉人,他們無一不是憑着自身的道德感召力,來獲得民衆的認可和稱贊,并引領社會進步的。顔淵贊美孔子:“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論語·子罕》)。”曹操在《短歌行》中這樣贊美周公:“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都是在表達高尚人格的感召力作用,它是一種無聲的力量,是最強的感召,可以說是無言勝有言。

中國傳統意象中的“桃李”一直還有另外一層意思,指的是賢才俊彥。宋朝楊萬裡在《送劉童子》中說:“長成來奏三千牍,桃李春風冠集英。”清朝金人瑞在《吳明府生日》中說:“菖蒲夜雨平郊埛,桃李春風動學牆。”所謂“桃李天下”“桃李滿園”,這裡的“桃李”講的是桃李結出的碩果,即優秀的學子,人們常用“桃李之教”感念師德,這種表達是十分恰當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