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品質大劇《人世間》正在河北衛視黃金劇場熱播。
《人世間》改編自梁曉聲同名文學作品,由實力派演員雷佳音、辛柏青、宋佳、殷桃、薩日娜、丁勇岱等領銜主演,以真實曆史為背景,通過北方城市裡一個平民社區“光字片”周家三兄妹的生活軌迹為故事脈絡,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描寫了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遷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呈現了一部中國式家庭變遷的生活史詩。
《人世間》年初在央視一套首播,創下央視近5年電視劇平均收視新高,産生了巨大的社會反響。如今,《人世間》登陸河北衛視,邀你再品壯闊的生活史詩。人間煙火、悲歡離合,勢必重燃觀劇激情,共赴峥嵘歲月。
5月29日19:30鎖定河北衛視,一起感悟家庭溫暖,體會時代變遷 時代的洪流,歲月的磨砺。人生與命運,光榮與夢想。
5月29日19:30,河北衛視黃金劇場,《人世間》開播。這是一部中國百姓的生活史詩,這是一首時代變遷的交響贊歌。
作為現實題材當代大劇,《人世間》全面展現出不同曆史條件下普通人的生活與命運,深度挖掘不同人物内心對家庭、愛情、婚姻、事業、人生等議題的豐富看法。周家兄妹三人之所以走上各自不同又彼此聯結的命運之路,大時代的影響自然是重要原因,但與此同時,他們所做出的每一個人生選擇都彰顯着各自不同性格中的魅力,例如周秉義懷揣着一心為民的理想主義,心系改革建設;周蓉雖是為情遠走他鄉,但她選擇在貴州大山中開展教育事業,讓孩子們得以窺見大山外的遼闊;周秉昆則選擇堅守平凡,讓“周家人”雖身在外,但心仍有歸處,充滿希望與暖意,凸顯其善良底色。“家”是小“國”,“國”是大“家”,周家人在大時代變遷的命運軌迹,如同真實曆史縮影,展現了那個峥嵘年代裡,當國家踏上新征程,一批批平凡百姓也被引導着走向新的人生道路,該劇将一幅極具厚重度、豐富性、品質感的人間群像緩緩展開,戳中當下觀衆的時代共感。
此外,在保證現實底色的基礎之上,《人世間》還注重昂揚正面、催人奮進的價值表達。該劇緻力于發掘并歌頌普通人身上的美好品質,通過“光字片”中周家的故事,深刻而形象地向觀衆展示出,在奔湧前進的時代浪潮中,隻要堅守内心深處最本真的那份善良和正義,每一個平凡的生命都有機會熠熠生輝;而社會的前進和發展,也離不開每個普通人的奮鬥努力。對于當下的年輕觀衆而言,《人世間》講述的雖然是上一代人的故事,但是也能幫助他們在迷惘中找到方向,形成向上、向善、向美的正能量,治愈人心。
梁曉聲與河北衛視的“情緣”從《讀書》到《中華好詩詞》,梁曉聲曾多次做客河北衛視 梁曉聲曾多次做客河北衛視《讀書》《中華好詩詞》欄目,從他的采訪中,也許能對他的“心結”有所了解。 梁曉聲曾經在河北衛視《讀書》的節目中說過,他在下鄉之前,哥哥已經患了精神病,父親又遠在四川工作,是第一代建築工人。每個月最多能向家裡寄45元的工資,父親的工友們到哈爾濱來探家的時候,就會跟他媽媽說:“梁師傅在那生活非常清苦,一塊腐乳吃三天”。在四川,青菜還是比較多的,也是比較便宜的,但即使那樣,父親是舍不得吃青菜的,因為家裡還有兩個弟弟,一個妹妹,弟弟妹妹上學要交學費啊,45元應該是屬于當年的城市生活标準的最低線以上稍微高一點。 《人世間》劇中周父的形象讓我們或多或少地看到了梁曉聲父親的影子。梁曉聲出生在一個并無豐厚文化底蘊的普通家庭,成文成系統的家風家訓,是無從談起的。而就在這樣的一個家庭背景下,梁曉聲竟成為了當代的一位著名作家,創作出了大量的影響頗為深遠的小說、散文、随筆以及影視作品,這不得不說和他對讀書這件事兒的熱愛和堅持是分不開的。
梁曉聲曾做客河北衛視《中華好詩詞》,多次談到讀書的意義,梁曉聲表示:“ 父母經常的姿态是閱讀,這對于孩子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如果你的孩子們也像你一樣熱愛詩詞的話,在三四代之後,它會變成一種接近基因的生理元素。”
讀書也許就是打開梁曉聲創作的一把鑰匙,在《人世間》中當高考制度恢複,哥哥和姐姐雙雙考上了北京大學,雖然各自的命運也是跌宕起伏,各自的人生也會一地雞毛,但是“讀書改變命運,知識改變人生”這句話直到今時今日也激勵着一批一批如同你我的普通人。 跟随着《人世間》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我們既看到了社會發展的“光榮與夢想”,也直面了改革開放進程的艱難與複雜,從平凡的人物充滿悲歡離合的跌宕人生中,感受到史詩般展現波瀾壯闊的中國社會巨變,作為作家的梁曉聲是如何在溫暖的歌詠和犀利的批判間尋找一種平衡呢? 梁曉聲說:“溫暖的歌詠和犀利的批判間尋找一種平衡,我同時要做蜜蜂和貓頭鷹,我今天看到一件是我氣憤的事情,那我今天就是貓頭鷹,當我發出貓頭鷹那種嚣叫的時候,那我可能不理睬别人對我叫聲的反應,不管你們願意聽還是不願意聽,除非你們封住我的嘴。但是如果明天我感覺到生活中有感動我的事情,那我情願變成蜜蜂,我非常虔誠地用自己小小蜜囊就把生活中呈現的這一點采集出來。”
梁曉聲與河北廣電的“邂逅”寫《人世間》,想将從前的事講給年輕人聽 說到《人世間》與河北的結緣,還要從2018年說起。當年10月26日,梁曉聲攜長篇小說《人世間》做客由河北廣播電視台等單位聯合主辦的河北省第五屆惠民閱讀周暨2018惠民書市,與讀者分享了該書的創作心得以及自己從大雜院少年成長為作家的人生經曆。他建議年輕父母從自身做起,放下手機,拿起書,言傳身教,引導孩子從小養成讀書的習慣。
梁曉聲暢談向社會底層表達敬意的寫作初衷,反複強調要多多讀書。
作家創作現實題材,通常與個人經曆息息相關。《人世間》所描寫的周家兄妹及周父,就有梁曉聲自己和父親的影子。“我從小生活在小說中所描述的那種破敗的大雜院中,父親是一名建築工人。我熟悉城市底層的百姓生活,我一直有一個心願,寫一部反映城市平民子弟生活的有年代感的作品。我想将從前的事講給年輕人聽,讓他們知道自己的父輩小時候生活的樣子,人與人之間的情誼。”梁曉聲說,雖然書中的人物性格命運各有不同,但善良正直、自尊自強、勤勞堅忍等人性中美好的幽微之光在他們身上卻熠熠奪目。 劇中,讀書改變命運。梁曉聲亦然。在河北省第五屆惠民閱讀周暨2018惠民書市上,本報記者曾問梁曉聲一個問題:您是如何保持旺盛的創作經曆的?梁曉聲回答:“我是比較特殊的例子,從少年時期就喜歡讀書。因為當時最底層城市人家的兒女沒有娛樂活動,讀書就成了唯一的樂趣,也正是因為讀書,我考上了大學,進入創作專業,畢業以後參加工作又與書結緣,所以寫作就成為了職業。”梁曉聲說,由于他的職業原因,需要很大的閱讀量,因此對于他來說,工作、讀書、寫作就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
同時,在河北省第五屆惠民閱讀周暨2018惠民書市上,梁曉聲還接受了河北經濟(故事)廣播主持人曉蔚的獨家采訪,現場簽名售書,并對河北讀者送上寄語。
2018年8月,梁曉聲出席《中華好詩詞》節目創新研讨會,并對《中華好詩詞》節目進行了點評。在梁曉聲看來,詩詞類綜藝節目獲得觀衆喜愛的同時,也成功地引領很多觀衆喜愛上詩詞。但古詩詞資源就像礦藏,數量不會增加,而詩詞類節目怎樣更好地挖掘這些礦藏,需要思考。他表示,現今的詩詞類綜藝節目在通俗性、知識性、趣味性等方面已經做得很不錯,但仍須堅持下去,在内容上更深入地挖掘。 2019年8月,梁曉聲在井陉參加兒童影片《桑丘的故事》開機儀式,并接受了本報記者及河北綜合廣播記者的采訪,他說:“很榮幸能在河北這片有着深厚曆史文化積澱的土地拍攝這部拍給孩子的電影,這也是我在《人世間》之後創作的第一部影視作品。它所包涵的人文情懷與《人世間》有共通之處。” 數次到河北,梁曉聲對燕趙大地充滿了深情,數次與河北廣電溫暖結緣,梁曉聲吐露了自己鮮為人知的心聲。如今,河北衛視的熱播,讓我們一起走進《人世間》,走進梁曉聲的内心世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