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形容下雨的閩南語

形容下雨的閩南語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10 17:35:14

形容下雨的閩南語?在閩南,當你覺得很熱的時候,從嘴裡蹦出的第一句話往往會是:,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形容下雨的閩南語?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形容下雨的閩南語(如何用一句閩南話形容天氣很熱)1

形容下雨的閩南語

在閩南,當你覺得很熱的時候,從嘴裡蹦出的第一句話往往會是:

熱死咯[luaʔ⁸ si³ lɔ⁰]

盡管立秋已過,但閩南還處于夏天的狀态,一點都沒有入秋的感覺。依舊是“今天天氣好晴朗……”你是否已經不知不覺唱出來了呢?

那麼你知道在閩南話中,表達天氣晴朗怎麼說嗎?閩南人将“天氣”稱作“天時[tʰĩ¹ si²]”。天氣晴朗便是好天氣,我們叫做“好[ho³]天”或“好天時”,烏雲密布的陰天即烏陰天[ɔ¹ im¹ tʰĩ¹]。壞天氣則一般說“否[pʰai³]天”“否天時”。

在閩南話中,“好”“否”的使用範圍很廣,與普通話一樣,它們經常被用作形容詞。“好”泛指一切美好的事物,或同意、應許,“否”即壞,泛指一切惡劣、有害、質量差、不完美的事物,或人體、東西受了損傷、損壞。

©網絡

打雷、下雨、刮風等氣象在閩南話中也有與普通話不太一樣的表述。打雷,我們叫做“亭雷[tan² lui²]”,“閃電”則是“薛那[siʔ⁷ nã⁶]”或“叱掣[ʦʰiʔ⁷ ʦʰuaʔ⁷]”。下霜叫“落霜[loʔ⁸ sŋ¹]”,下雪叫“落雪[loʔ⁸ səʔ⁷]”, 起霧則是“罩霧[ta⁵ ᵐbu⁶]”。

下雨叫“落雨[loʔ⁸ hɔ⁴]”或“雨來[hɔ⁴ lai⁰]”,又打雷又下雨,我們稱為“西北雨[sai¹ pak⁷ hɔ⁴]”,即雷陣雨。下雨要穿“雨衫[hɔ⁴ sã¹]”、撐“雨傘[hɔ⁴ sũã⁵]”,要是下雨沒帶傘就會“沃雨[ak⁷ hɔ⁴](淋雨)”。

閩南的雨季偏長,常常會有一連下好幾天雨的時候,閩南話裡有一個四字詞語“雨澹水滴[hɔ⁴ tam² ʦui³ tiʔ⁷]”,便是在形容雨下個連綿不停。雨下多了容易有洪水、澇災,洪水在閩南話中叫做“大水[tua⁶ ʦui³]”,幹旱則叫做“苦旱[kʰɔ³ ũã⁴]”。

©pexels

刮風是“起風[kʰi³ huaŋ¹]”或“風來[huaŋ¹ lai⁰]”。閩南地區在八、九月常常會刮台風,我們通常把台風叫做“風台[huaŋ¹ tʰai¹]”,台風帶來的暴雨便是“風台雨”。

天冷的時候,我們會用“寒[kũã²]”“冷[liəŋ³]”這幾個詞來形容。相反地,“熱[luaʔ⁸]”“大熱[tua⁶ luaʔ⁸]”或“燒熱[sio¹ luaʔ⁸]”等詞則用來表達天氣熱。

冷天即“寒侬[kũã² laŋ⁰]”,熱天即“熱侬[luaʔ⁸ laŋ⁰]”。不冷不熱的天氣,閩南人通常會用“半寒熱[pũã⁵ kũã² luaʔ⁸]”來表述。若是天氣涼爽、溫度舒适,閩南話中“秋凊[ʦʰiu¹ ʦʰin⁵]”這個詞就可以很好地概括了。

太陽很大,陽光猛烈,我們可以說“日頭[lit⁸ tʰau²]大”“日炎[lit⁸ iam²]”,太陽很曬,則可以說“曝[pʰak⁸]”。比如“今旦日頭大,野曝”,意思是今天太陽大,很曬。

©截自閩南語歌《父子情深》

舊時的閩南地區,三分田七分海,氣候、節氣與農耕、出海息息相關。很多人都是靠天吃飯,天氣往往決定着一年的收成,有時候甚至涉及到生命安危。人們長期的生産生活中,積累了很多經驗與智慧,閩南語中就有許多與自然氣候變化相關的俗語。

比如雨水陰寒,春季袂旱。雨水時節,如果出現陰冷天氣,預示春季沒有旱情。

未驚蟄先亭雷,四十九日烏。驚蟄前打雷,可能會出現一連四十九日的陰雨天氣。相似的俗語還有,未驚蟄亭雷,一畝加兩鬥。意思是驚蟄前響雷,一畝田的收成會增加兩鬥。“清明谷雨,寒死虎母”是大家比較常聽到一句俗語,清明、谷雨時節,天氣還是非常寒冷。

夏至大晴天,無雨到秋邊。夏至如果都是炎熱晴天,則預示着一直到秋天都沒雨。

白露有雨會爛冬,白露無雨好年冬。冬天多雨水,田裡的農作物多爛掉,稱“爛冬”。“年冬”即冬季的收成。白露如果有雨,大多會出現“爛冬”;若是白露無雨,冬季則會有好收成。

暝長到冬節,日長到夏至。“冬節”即冬至。從冬至日開始,夜比晝長;從夏至日開始,晝比夜長。

*本内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