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懷安 饒雨田 封面新聞記者 姜予恩
“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癌症将變成慢性病,甚至治愈。”
這幾天,緻力于腫瘤免疫治療研究的川南醫學轉化研究院院長、“80後”博士肖占剛和他的團隊正與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院就細胞技術轉化合作事宜進行洽談。但誰能想到,肖占剛一開始的研究方向并不是給人治病,而是給魚治病。
川南醫學轉化研究院
“天天和魚打交道,養魚、給魚治病。我對專業的探索不能僅限于此。”
1983年出生的肖占剛,曾經的理想是做一名工科男。但事與願違,大學錄取時,他被調劑到西南大學水産養殖專業。“水産養殖,天天和魚打交道。養魚、給魚治病,我對專業的探索不能僅限于此。”肖占剛的内心有着不甘心。
嘉陵江天然的水域資源,陪伴了肖占剛整整四年。空閑時,他會背上包,逆江而上,沿途考察水生物的品種、資源和相關市場。通過堅持不懈的觀察,他發現了課本以外更奇妙的生命科學。
大學畢業,是就業賣魚飼料?還是上西南大學保送研究生?“大學本科同學,一部分經商,一部分搞科研。經商的,成了有錢人;搞科研的,一輩子和魚打交道。”于是,肖占剛做了一個意外的決定:放棄保送資格,考中國科學院水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學的研究生。最終,他以高分成功被錄取。
讀博時,在專業選擇上,肖占剛又在生态環境和腫瘤與炎症之間,徘徊了許久。“當時,兩個專業同時錄取了我,一個專業是自己的老本行,應該很輕松,另一個專業是完全未知的領域。想挑戰一下自己,給自己另外一個機會。”最終,肖占剛選擇了對人的研究——腫瘤與炎症,同時為了擴大自己的知識範圍,提高研究能力,他選擇了香港中文大學繼續深造。
工作中的肖占剛
“我以前是一頭烏發,現在頭發稀稀拉拉的,掉得差不多了。”
肖占剛對事物的專注,是與生俱來的。“農村長大,生活單一,一群螞蟻搬家,我可以蹲下來看一兩個小時。别人覺得沒啥好看的,我覺得很有趣,每隻螞蟻都不一樣。”以至于後來,從對魚、對水生物的研究,到對基因、對腫瘤、對人的研究,跨專業學習,肖占剛都能沉下心來,學到極緻。
博士、博士後和後來的工作,肖占剛主要從事腫瘤分子生物學,組蛋白表觀調控及靶向microRNA、lncRNA、腫瘤免疫checkpoints抗癌藥物研發。有兩年多的時間,他專注研究抗禽流感的轉基因禽類,雞蛋、受精、胚胎、雞蛋上敲小孔、注射病毒……成功沒那麼容易,“我以前是一頭烏發,現在頭發稀稀拉拉的,掉得差不多了,熬夜、失敗、挫折……是每個科研工作者的必修課”。
工作中的肖占剛
日複一日,兩年時間都在重複做着同樣一件事。“背包中的樣品和我的生命同樣重要,小心翼翼呵護,生怕發生意外。”然而,兩年後,近百個樣本的實驗,因設備、樣本數等影響,均以失敗告終。
他也曾因失敗抓狂過,但時間教會了他能欣賞成功的驚喜,也能坦然面對失敗的孤獨,一次次拿起器皿,重頭再來。“科學研究是否成功,主要看的是細節,當你沉下心來,把技術難關攻克後,你會發現,其實做研究是非常享受的,你會很享受科研成果帶給你的快樂。”
“讓我們地處内陸的川南人民,也都能夠享受到國際最前沿的醫療技術服務”。
“科研工作者對未來充滿好奇,期待一次又一次的超越,也渴望有更大的平台,西南醫科大學正是我希望的。”2016年,肖占剛來到西南醫科大學後,為建成分子藥理實驗室發揮了巨大作用;與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腫瘤科建成腫瘤基礎研究和臨床結合的大學科組,将腫瘤免疫治療從科研向臨床邁進。
肖占剛與西南醫科大學師生合影
“以前是搞研究,現在角色變了,變為了管理者。” 2018年9月,在肖占剛和團隊的努力下,在西南醫科大學、泸州市自貿區、龍馬潭區的支持下成立了川南醫學轉化研究院及GMP實驗平台,肖占剛和他的團隊開啟了醫學轉化的新征程。
角色的轉變,帶給肖占剛的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如何攻克腫瘤?如何挽救腫瘤患者的生命?如何将研究成果成功推向市場?愛折騰的肖占剛又開啟了自己人生的新規劃。
“讓我們地處内陸的川南人民,也都能夠享受到國際最前沿的醫療技術服務,這是我們存在的價值,也是我們追求的目标。”
肖占剛和他的團隊
2020年6月,肖占剛及其團隊主導的川南醫學轉化研究院成功打造了具有川南地區區域特色的細胞銀行、基因銀行,開發出了一系列再生級護膚産品,同時正在建設川南首家以細胞醫學為主題的科普館,将為市民科普幹細胞、免疫細胞在大健康,防病、治病中的作用,為健康泸州添磚加瓦。
肖占剛給自己定下目标:借助平台優勢,通過研究,在未來的某一天,癌症将變成慢性病,甚至治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