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紐約現代藝術館有什麼

紐約現代藝術館有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2 14:10:52

紐約現代藝術館有什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1

出品:放牛班的秘密花園

來源:快公司等

編譯:Sail2008

責任編輯:Sunnisky

紐約現代藝術館有什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2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的“再利用,再生,再循環:中國最新建築展”讓我們重新思考可持續性的意義。

在中國福建省橫坑村附近的一片竹林,有個用竹子建成的露天劇場。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建造這座劇院并沒有砍伐竹子,而是将竹林裡的竹子彎曲并捆在一起,直到其頂部形成有圓形缺口的穹頂。

紐約現代藝術館有什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3

浙江松陽縣橫坑村的竹劇場,DnA建築設計事務所

這個竹劇場是“DnA建築設計事務所”的徐甜甜2018年設計的,旨在為當地社區提供文化活動空間。它與來自中國各地的其他七個項目一道,成為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本次新展中最精彩的部分,該展覽旨在改變世界對中國當代建築方式的認識。

本次展覽以“再利用,再生,再循環:來自中國的最新建築”為主題,展示了中國新一代建築師的才華。他們以改造工業建築、回收利用舊材料和重新诠釋古代建築技術的方式來促進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性。

紐約現代藝術館有什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4

展覽入口

在當下,可持續性的含義往往由許多标準和認證而非鮮活的空間體驗來定義,本次展覽引入一個更加精妙的定義,其靈感來源于對傳統材料的使用以及建築與自然之間更緊密的聯系。

菲利普·約翰遜建築與設計總策展人馬蒂諾·斯蒂爾利(Martino Stierli)和建築與設計部策展助理埃萬耶洛斯·科齊奧利斯(Evagenlos Kotsioris)共同策劃了該展覽。“我們希望将全球對話重新導向生态建築方式上來。”馬蒂諾·斯蒂爾利說。

在桂林,“直向建築事務所”(Vector Architects)将一個廢棄糖廠改造成酒店。

紐約現代藝術館有什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5

桂林陽朔,阿麗拉陽朔糖舍酒店,直向建築事務所

紐約現代藝術館有什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6

桂林陽朔,阿麗拉陽朔糖舍酒店,直向建築事務所

在北京,“标準營造事務所”(ZAO/standardarchitecture)的張轲提出在該市衆多胡同四合院中插入許多獨立居住單元,這些四合院過去十多年裡一直是大規模拆遷的目标。

紐約現代藝術館有什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7

北京微胡同建築,2016,張轲設計

紐約現代藝術館有什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8

北京微胡同建築,2016,張轲設計

在上海的西外灘,同濟大學建築學副教授、創盟國際設計總監袁烽回收再利用一個舊倉庫中的青磚,為一座博物館建造了新的建築外皮。

紐約現代藝術館有什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9

上海龍美術館西岸館,大舍建築設計事務所

該展覽為近年來中國風靡一時的高預算、炫富式項目潑了一盆冷水。科齊奧利斯說:“我認為這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個驚喜,因為在當今中國,建築給人的印象往往是大項目和污染性行業。事實上,這些建築師都關注再利用、再生和再循環,但不是西方所理解的那樣。”

根據科齊奧利斯的觀點,西方建築師是以“技術專家”的方式來看待可持續性的,認為它由認證與評分思維驅動,專注于效用和性能。他說:“你可能會看到中國公司總部由西方公司設計,從全球各地獲取卡拉拉白色大理石,但仍然獲得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獎(LEED)白金認證,因為評分系統沒有考慮到整個生産周期。”

對中國建築師來說,可持續性這個詞并不常出現。相反,科齊奧利斯說,他們遵循天人和諧和曆史傳承的基本原則。

紐約現代藝術館有什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10

江西景德鎮禦窯博物館,朱锫建築事務所

例如,在金華市,“業餘建築工作室”(Amateur Architecture Studio)的王澍和陸文宇在一個稍微傾斜的地塊上設計了一個小茶館。傾斜地面的靈感來自傳統的中國硯台,硯台用于在書法繪畫中将墨條和水混合。本次展覽引人注目的外立面模型有一百多種不同釉料,靈感來自硯台的功能。

我們所理解的與可持續性的關聯此時可能不會立刻顯現(事實上這個詞在展覽中極少用到),然而用傳統物件給建築外形提供設計靈感,通過其與曆史的深刻聯系,更加精妙地表達了可持續性的意義。

紐約現代藝術館有什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11

北京微胡同建築,2016,張轲設計

紐約現代藝術館有什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12

北京微胡同建築,2016,張轲設計

除了少數例外,這裡展示的項目規模較小,展覽本身的華麗建築模型取材自瓷器、混凝土或磚,以反映每個項目的關鍵材料。這一安排反映了許多建築師的抱負,即通過嵌入符合社區需求的小型建築來振興中國農村。

文村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業餘建築工作室” 受當地政府邀請來建一個文化綜合體,他們卻設計了許多通過一座新的廊橋和公共涼亭相互連接的房屋。斯蒂爾利說,通過使用當地的建築技術和材料,這些項目促進了與社區的密切關系,“反過來,這也給了人們一定程度的尊嚴和對自己生活方式的堅定信心。”

紐約現代藝術館有什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13

浙江富陽洞橋鎮文村文化綜合體,業餘建築工作室

紐約現代藝術館有什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14

浙江富陽洞橋鎮文村文化綜合體,業餘建築工作室

紐約現代藝術館有什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15

浙江富陽洞橋鎮文村文化綜合體,業餘建築工作室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項目隻是中國在建項目的一小部分,其中一些規模真的很大。但斯蒂爾利表示,同樣重要的是,要記住,西方建築領域會受到這些超大規模項目的影響,而事實上這些項目常常是由受雇的知名西方建築師設計的。

本次展覽顧問、同濟大學建築學博士生導師李翔甯教授認為,中國建築在過去30年裡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他說:“當我回顧和反思已經發生的變化時,我很高興看到當代中國建築師不斷采用集體出現的新産品來表達他們對傳統的诠釋。一種根植于集體無意識的文化意識,現在呈現出各種不同的當代形式。”

早期的建築師往往回避與中國傳統的文化聯系,或隻是照搬中國傳統建築而不将其轉化為21世紀的建築,與之相比,當代建築師則以創新的方式擁抱傳統材料。李翔甯說:“當代建築技術經常導緻傳統和進步之間意想不到的對話。”

紐約現代藝術館有什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16

“再利用,再生,再循環:來自中國的最新建築”展現場

中國的“文化意識”自上世紀80年代對外開放以來一直在增長,在此之前,中國的建築師未獲得允許獨立執業。李翔甯說:“一旦能明确表達自己的想法,許多建築師就開始更加面向世界。他們通常會出國留學,然後回到中國,在當地應用他們的經驗。這當中産生的非常有趣的觀念組合将為他們的工作帶來深遠影響。”

過去十年裡,中國逐漸發展出自己的建築特色,領頭的是一群新生代建築師,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在本次展覽中現身。對施蒂爾利來說,本次展覽是突出這一發展曆程及與之相關的環境效益的契機。

“今天的西方傾向于将建築視為問題的一部分,”他指的是建築行業巨大的碳足迹,“但這些項目給了我們希望和信念,即建築可以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本次展覽将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的街頭畫廊免費開放,直到2022年7月4日。

紐約現代藝術館有什麼(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17

聲明:著作權所有,轉載需授權

Come on,給你的靈魂充充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