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就是人情社會,中國人崇尚禮尚往來,當傳授知識和塑造靈魂的職業與利益牽扯,老師這個職業形象,在人們的心目中是否依然純潔和神聖?
李老師是一名鄉鎮小學老師,同時也是一名初中學生家長。
自參加工作以來,李老師一直都在鄉鎮小學教書,兒子一直跟着自己在小鎮讀書。
兒子很争氣,今年小學畢業,考上了市區最好的中學的初中部。
因為自己本身也是老師,李老師被邀請加入班級家委會。
剛開學沒兩天,家委會的群裡一直為給孩子們的主課老師送禮物議論不停。
為了感謝老師們對孩子們的傾情付出,家委會向全體家長提出倡議,按照自願參加的原則,每人平均分攤一定經費,給語文、數學老師各送一部最新款的蘋果手機。
全班50個學生,每個人分攤約500元。
對普通家庭而言,500元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讓李老師感到驚訝的是,很快就有近40名家長交了錢,有的家長還主動多交了好幾百。
由于李老師遲遲沒交錢,家委會其他家長還私下專門給他做思想工作。
李老師很疑惑,用心用情教書育人是老師的本職工作,幹嘛還要另外給老師送這麼貴重的禮物呢?
即便是想要表達對老師的感激和敬重,送一些禮輕情重的小物件,比如一件學生自制的手工藝品,一束花,一張寫上感恩祝福的賀卡。
家長很不解,李老師居然對給老師送禮這件事如此抵觸,反問她說,你自己難道不收學生家長的禮物嗎?
李老師拍着胸口信誓旦旦地說,自己從未收過學生的任何禮物。
鄉鎮學校條件有限,很多生活物資都要從城裡帶回去。有時一些學生會從家裡帶一些米面蔬菜和雞蛋送給她,她于心不忍,總是按照市價給錢。
在十幾年教師生涯裡,李老師始終堅守一個選擇,堅決不收她在教的學生的任何禮物。
家長試圖糾正李老師的觀念,你當老師不收是學生的幸運,但是你作為家長不送禮就是對孩子的成長不負責任。
班級裡學生很多,每個家長都想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師特别的關愛,但老師的精力有限。
中國的家長大多數都很重視教育,都知道老師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很大,有時老師不經意的态度會對學生心理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比如孩子突然感覺老師沒有以前關注自己了,或者是老師鼓勵了同桌沒有鼓勵自己。
班級裡前三名和倒數三名的孩子可能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前者為老師争名譽,後者已經被老師放棄。
李老師還是很困惑,既然送禮是為了讓孩子得到老師的特别關照,那麼一個班上大多數的家長都送禮了,老師都要照顧到,豈不相當于都得到了同等對待,這也沒有達到希望被特殊對待的初衷啊。
大家都送,你不送的話就是“另類”,難道不怕被老師“特殊關照”?
李老師被家長的一句話怼得無語,無奈隻好交了錢。
但是,自從她得知老師們真的收了手機後,她心裡五味雜陳,感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蒙了塵。
#頭條創作挑戰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