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思考過,為什麼以人類為代表的哺乳動物都需要在體内受精,胎兒也要在體内發育,而魚類卻可以體外受精,既不用承擔懷孕之苦,又不用付出能量養育後代呢?
體外受精目前地球上脊椎動物的受精方式有兩種:體内受精和體外受精,其中哺乳動物、鳥類以及爬行動物等采用的是體内受精;而大多數硬骨魚以及兩栖動物則采用體外受精的方式。
據研究發現,最早的體内受精大約是在4.2億-3.6億年前的泥盆紀,而在此之前體外受精方式已經出現了,因此在很多人眼裡:體外受精更原始,而體内受精更先進,其實并非如此。
之所以現如今魚類依舊采用體外受精的方式,是因為它有着無可比拟的優點:付出的能量較少。
我們知道,哺乳動物的雄性每次可釋放上億枚遺傳細胞,而雌性每次隻能分泌數量有限的卵細胞,這就導緻哺乳動物每次繁殖後代時的數量較少。但對于體外受精的魚類而言,無論是雌性還是雄性,都能夠一次性釋放大量的遺傳細胞。比如:翻車魚每次可釋放3億多枚卵子。
體外受精的好處還僅僅在于這些,要知道懷孕對于雌性而言是一種非常大的負擔,在孕期不僅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還會增加被天敵獵殺的風險。比如:重度懷孕的母狼在遇到猞猁時,經常會被對方反殺。
體外受精的好處就是母親可以不用承擔懷孕之苦,排卵之後就可以再次恢複單身。
盡管體外受精有着衆多的好處,但是體外受精有一個重大的缺點,那就是幼崽的成活率實在是太低了。
體外受精時,雌性和雄性都會在同一個地方排卵,利用水流的作用使兩者相遇從而受精,然而這種方式無法确保每一個魚子都能受精,因此會有大量的遺傳細胞被浪費。
再者,無論是在海洋還是河流中,都有大量的食肉型動物,它們不介意将其他魚類的魚子當做食物,畢竟魚子不會遊動,也沒有反擊能力,就相當于天上掉下來的免費午餐。
由于這些魚子沒有父母的保護,所以在面對食肉動物時絲毫沒有抵抗能力,以至于有許多魚子無法成功繁殖成小魚。
另外,小魚成功孵化之後,由于體型較小,也會面臨天敵的威脅。以至于隻有很少的個體才能存活到成年,參與下一輪的生殖繁衍。比如:翻車魚雖然能排出3億枚遺傳細胞,但隻有30條才能存活到成年。
盡管有些魚類采用了體外受精的方式,但也不是所有的魚類都對後代不管不問,有些魚類對子女還是非常上心,比如:羅非魚會用口銜着魚卵,有了母親的保護羅非魚魚卵生活環境安全了許多,所以羅非魚的幼崽孵化成功率較高。
體内受精的好處在自然演化過程中,體内受精的方式被自然選擇挑選了出來。和體外受精相比,盡管它們每次繁殖的後代數量較少,但是後代的成活率卻非常高。
體内受精的好處就是幼崽在母親體内發育,母親體内的環境相對比較穩定,可以為後代提供一個安全的發育場所。
後代在母親體内發育一段時間之後,就會降臨到這個世界上。有些動物在幼崽出生之後就不管不問了,比如:眼鏡王蛇,它們有食蛇的天性,所以在幼崽快要孵化出之前,眼鏡王蛇會悄悄地離開自己的幼崽。
但是大多數動物會繼續撫養幼崽一段時間,尤其是哺乳動物。哺乳動物會将難以消化的食物吃下,然後以乳液的方式哺乳後代。有了父母的保護以及喂養,所以哺乳動物的幼崽成活率非常高。
由于體内受精的模式能夠使幼崽的成活率較高,所以這種模式被自然選擇保留了下來,以人類為代表的哺乳動物也采用了這種模式來繁殖後代。
總結
生物的生殖方式并沒有優劣之分,隻要能讓自己的基因傳遞下去,這種生殖方式就能夠保留。魚類之所以會采用體外受精,是因為它們一次性産卵量大,有足夠的數量支撐較小的概率;而人類之所以采用體内受精,是因為女性每個月隻會排出一枚卵,少量會排出多顆,為了後代能夠存活,人類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撫養後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