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市面上的咖啡豆已經非常非常多,各種品牌,玲琅滿目,各種營銷手法層出不窮,但國内咖啡市場還是非常混亂的情況下,我們要怎麼選擇咖啡呢?本文僅提供判斷咖啡選購過程需要關注的點,僅供參考。
1、看包裝的類型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包裝分别是袋子、帶單向閥的罐子、全密封罐。但無論哪種,我們首要确定的是包裝最好帶有單項排氣閥的,因為豆子烘焙好後會排出氣體,如果是真空包裝那可能會造成鼓包的情況,如果是全密封型的話,遇到深烘焙豆子的話,估計會被撐開。其次最好是不透光的材質,咖啡豆遇光的情況下,會加速排氣,形成不穩定風味,也就是說我們會喝到雜味。
2、看發貨地
目前國内的咖啡烘焙工廠,在你的當地一定有。但可能你我都不知道具體的購買渠道,并且也有不少咖啡烘焙工廠,不對普通的單一消費者進行售賣。所以我們應該盡可能選擇與自己收貨地更近的烘焙工廠,比如在深圳及珠三角可以選擇Budayoung咖啡這類在深圳的烘焙工廠。在河北北京可以選擇類似捌比特的邯鄲工廠。盡可能選擇更近的發貨地,減少咖啡在快遞運輸中可能遇到的降雨潮濕運輸等風險。
3、觀察瑕疵豆
咖啡本身就是農作物,不可排除地必然會出現瑕疵豆(包含貝殼豆、蟲豆、石子等),在從原産地運輸至國内的過程有用麻袋的,也有用真空包裝的,也會有木桶的,而且農作物本身就一定會遇到蟲害、存儲的問題。所以我們觀察收到的豆子的瑕疵豆的比例,瑕疵豆比例越低越好。而商業豆來說,基本瑕疵率高達30-40%,所以總體來說,商業豆會比較便宜,還有瑕疵率更高的豆子就基本送到速溶咖啡類的工廠制作成速溶咖啡。而我們一般購買的精品豆,一般是1-13%之間,而高品質的咖啡品牌,比如Budayoung會控制在2%内,為什麼跨度這麼大?我們所理解的精品咖啡一般是經過了多級的手選過程,而13%的則出現在類似日曬、酒桶發酵,這類處理法上面。
4、根據喜好,選擇烘焙度
咖啡豆從生到熟的過程,都是通過烘焙的,而烘焙過程則會不同程度的産生焦糖反應、梅拉德反應 ,這些反應之後的産物就有包含焦糖、焦苦等味道。所以可以理解為,同一款豆子烘焙度不同所表現的風味就不同。大家可以根據喜好選擇不同的烘焙度,而人類刻到基因裡的感覺就是排斥苦(潛意識裡認為是毒),但國人有很多排斥酸。所以從中烘焙的過程進入,會更好。而如果您想嘗試範圍更廣的黑咖啡時,适當地選擇,極淺烘、淺烘焙、或者其他烘焙度,但你要知道,這個烘焙度目前沒有統一的标準,如果用Agtron(焦糖化測定)來衡量的話,就沒法确定“外焦裡嫩”的豆子,同時相同的Agtron值,A商家會定義淺烘焙,可能到B商家時就成了中烘焙了。
5、查看烘焙日期
咖啡豆烘焙好後并不是立馬可以喝的(除了杯測24小時原則外),需要經過“養豆”(台灣省的朋友叫“醒豆”),一般養豆期是讓豆子更穩定,這個時間不同豆子不同烘焙度會有些許不同,基本是5-10天,烘焙度越深養豆期約長,當然也有類似Budayoung咖啡這種集中在大桶放在恒溫恒濕倉庫中養豆的,也有類似北京八平方那種烘焙後麻煩封裝的兩種類型。但無論哪種類型,您都要關注到烘焙日期,這樣可以決定你幾時開始喝這款豆子。
最後,希望大家理性和藹地看待咖啡豆,畢竟是喝到肚子裡的,擁有一定的基礎判斷,并且用心用味蕾去感受咖啡的風味。不需要用好咖啡壞咖啡來去判定,而是用這個咖啡我現在喝感受很好。畢竟喝的人是你,你的口腔感受才是直達你的大腦。茅台威士忌雖好,但也有人喜歡啤酒對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