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剛出頭的年紀,卻在飲食上跟很多老人家相似,愛吃軟糯的東西、愛吃鹹菜。炒豆角常常是炒好了,還要盛出來再放到飯鍋裡蒸一蒸,總覺得這樣才入味兒。土豆就更不用說了,從不喜歡吃脆脆的土豆絲兒,隻愛滾刀切的炖土豆塊兒。
對于鹹菜,那更是情有獨鐘。臘肉、香腸、鴨腳包簡直是人間美味。最饞的是懷孕那會兒,聽說鹹貨吃多了對寶寶不好,母愛的力量促使我禁了嘴。不過也有實在沒忍住的時候,大概有一兩回,我偷偷吃了一點點,當時就在想,等娃娃出生了,我一定好好吃一頓。
心心念念的香腸
其次腌的蘿蔔幹、泡的酸豆角更是讓人百吃不厭。每年到了這個季節,好友都會從老家給我帶一瓶她媽媽腌的蘿蔔幹,真是又香又脆。可是小小一瓶根本不夠,我有些舍不得一下吃完,都是省着吃的。去年更是為了吃,變成了厚臉皮,竟毫不含糊地對好友說:“你家蘿蔔幹好吃是好吃,就是太少了,不夠。”末了,我靈機一動說:“這樣,下次你回家幫我問一下你娘親,這麼好吃的蘿蔔幹是怎麼腌出來的,最關鍵的就是放了什麼調料,給我寫一個配方。”她被我認真的樣子弄得哭笑不得,答應幫我要配方。可是一直到今年,她也沒幫我問,卻給我送了一大罐蘿蔔幹,說:“你不要費那個事了,吃完再說,你腌的肯定不行,别糟蹋東西了。”我竟一時語塞。
第一次腌鹹豆角
這些天我看小區好多人都在曬蘿蔔。有的人家把蘿蔔切成條鋪在篩子上,有的切成丁用線穿起來,一串一串地挂在陽台外,還有的大小不一地切好,直接鋪在水泥地上……再看看那些快要曬好的鹹雞鹹鴨、臘肉香腸,滿滿的人間煙火氣,還有一種要過年的感覺。
回到家,我那顆想要腌蘿蔔幹的心蠢蠢欲動,便立刻吩咐先生去給我買蘿蔔。之後我又在小紅書上找到了“師傅”,反複觀看制作過程,配齊了五香粉、白砂糖、辣椒粉等。
等待拌勻的蘿蔔幹
蘿蔔到家了,我把這五個“白胖子”清洗了幾遍,去頭去尾,切成厚片,然後切成了手指粗細的條狀,均勻地碼在了陽台上,等待陽光的照射。
感謝天公作美,連日的大晴天,兩日工夫,蘿蔔幹就曬好了。我欣喜地将它們收到大碗中,過了熱水,又拿到陽台上晾幹了表面的水分。
接下來就是最考驗技術的關鍵步驟了。我拿來高精度廚房電子秤,像模像樣地稱起了各種配料的克數。最後,把所有配料倒入碗中,與蘿蔔攪拌均勻,一股香氣撲鼻而來,我忍不住捏起一小根嘗了起來,天呐,簡直不敢相信,真的是我想要的那個味道!我不禁狂喜:“我也太能幹了吧!”接着喜滋滋地拿來早已準備好的罐頭瓶子,把蘿蔔裝了進去。
五個蘿蔔就這麼點
俗話說“好飯不怕等”,可我偏偏是個急性子,總想打開蓋子去嘗嘗我的蘿蔔成了沒。不過轉念一想,要是沒成之前老是開蓋,也許會漏了氣,壞了它的味兒。
我還是耐下心來,把它交給時間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