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道德經第78章

道德經第78章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30 08:40:17

道德經第78章? 原文: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複歸于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複歸于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複歸于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道德經第78章?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道德經第78章(讀道德經第二八章)1

道德經第78章

原文: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複歸于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複歸于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複歸于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第二十八章,老子着重闡述了自己素來秉持的保守、謙讓的觀念,極力強調柔弱和退守,充分提倡守雌、守黑、守辱。其實,從根本上來說,這些倡導還是由老子的“無為”觀念所決定的,同樣也是“夫唯不争,故無尤”和“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争”等觀點的進一步延伸。

綜觀本章内容,它揭示的就是,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要違背事物的客觀規律,盡量低調處世和為人。急功近利,隻會适得其反,隻有靜等果子成熟,采摘的時候才是真正的收獲,同時我們要心無旁骛,不要這山望到那山高。

老子說:“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道雄強的好處,卻安于雌弱的地位,這樣就可以成為天下的溪壑。“溪”,和後面的“谷”,代表的就是柔弱之道。在老子的哲學裡,多處反複強調柔弱之道的重要意義。老子為什麼對這個道理反複強調呢?因為對于這一點,天下的人沒有誰不知道,可是卻沒有誰會去執行。正因為“知易行難”,所以老子對于“柔弱勝剛強”這一道理可以說是做到了不厭其煩的多次論述。與此相關,“道德經”中多次提到的關于嬰孩的比喻,表達的也是對柔弱之長處的特殊肯定。

由此升華開來,在執政理念上,老子同樣強調以柔下處之。老子認為:在外交上,大國應該甘居下位,以鎮靜卑謙的姿态與其他國家交往。并進一步指出:大國對小國保持低姿态,最終将兼并小國;如果小國以卑下的姿态對待大國,最終将攻取大國。真正的大國總是處于下流的地位,因而天下才都歸附它,就像河流歸于大海一樣。我們知道,大海的位置是最低的,正因為如此,它才能吸納萬千的河流。大國外交,就應當像大海那樣,令自己處于卑下的地位。

接着,老子說道:“為天下溪,常德不離,複歸于嬰兒。”成為天下的溪壑,就會有衆多的水流歸注其中,而他所秉持的道德也就不會離開他,并且他還能回複到嬰兒般的樸質狀态,達到一種純真的境界。

老子為什麼特别用“複歸于嬰兒”來形容自己的理念呢?因為在老子看來,嬰兒的特點恰恰符合自己所積極提倡的柔弱處下、清靜無為的狀态。剛出生不久的小孩子是最為柔弱的,而且他還沒有任何特别的意識,他所作所為的一切都是處于自然的、是最為樸質的,而這正是等同于“道”的表現。當然,嬰兒的這種做法是無意識的,而老子所強調的是,對于已經失去了童心的成年人來說,一定要積極的恢複自己的赤子情懷,令自己的心地變得純淨無染,隻有這樣,自己才會接近于“道”的境界。

我們在物欲橫流的社會裡面,受到了嚴重的污染,想要恢複自己的赤子情懷,就必須放下很多很多,比如對名利、财富的追逐等等。

老子又說道:“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知道光明的好處,卻安于暗昧的位置,這樣就可以成為天下效仿的榜樣。“為天下式”,與上一句中的“為天下溪”和下一句中的“為天下谷”所表達的是同一類的意思,都是取得天下人的歸附之義。

我們也知道堂堂正正的行走于天地之間是多麼的美好,但是,我們卻願意背着黑鍋忍辱前行,成為我們後人的榜樣,隻有這樣,成功才會向我們走來,同時也是宇宙大道的一種模式。

“為天下式,常德不忒,複歸于無極。”成為天下效仿的榜樣,他所秉持的道德就不會有差錯,他會再回到那一種終極的狀态。在這一句中,老子再次提示大家:“道”是無極的,這個無極也就意味着終極,意味着永恒,而終極與永恒正是“道”的根本特點。至于如何才能臻于這種“無極”的境界,老子給出的答案也就是“知其白,守其黑”。在第八章,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争,處衆人之所惡,故幾于道。”水的狀态是接近于“道”的,因為他“處衆人之所惡”,而本章所講的“知其白,守其黑”,以及“知其雄,守其雌”和“知其榮,守其辱”,指的也就是“處衆人之所惡”。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知道榮耀的好處卻能安于被辱的地位,這樣就可以成為天下的山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複歸于樸。”成為天下的山谷,就會得到衆人的歸順,而他所秉持的道德才算完備,而又回複到樸質的狀态。

需要注意的是,守雌、守黑與守辱,是與知雌、知白與知榮密切結合的,這說明,處于雌弱、暧昧、卑微的地位,不是一種被動的結果,而是一種主動的選擇;居于這樣的地位,并非是因為自己無知和無能,而是自己知道事物的另一方面,也完全有能力作出另外的選擇,但是自己心甘情願地“處衆人之所惡”。老子此語的意涵是,将“衆人之所好者”讓給衆人,這樣,别人也就不會與自己相争,恰恰相反,自己也會因為這種不争和處下的态度而得到大家的擁護和愛戴,這樣一來,自己就是不争而勝于争,處下而勝于處上了,這是一種非常高明的處世哲學。不過,當然,正如老子曾指出的那樣,“天下莫不知,莫能行”,這樣的道理對很多人來說并不新鮮,但是真正能用這種理念來指導自己行為的人,卻是寥寥無幾。老子将這樣深刻的道理給大家擺出來,引導大家去認真的感悟,至于究竟能從中得到多大的教益,那就還是要看個人的修行有多高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