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記者在來牟鎮枷檔灣村10組周圍看到,100餘畝的黃花梨樹枝繁葉茂,長勢喜人。這片黃花梨樹當中大部分已有12年的樹齡,而作為名貴樹種的黃花梨樹,主要産于海南省,生長周期長,成材極難,成材至少要二十幾年。
當地村民在采摘嫩葉
談及為何選擇種植黃花梨樹,鄒利則答道是自己的興趣使然。從小在農村生活的鄒利,通過創業經商一點一滴積累起了财富後,在2009年,鄒利在周圍人都覺得不可思議的情況下,将1萬株黃花梨樹苗種在了自己老家來牟鎮枷檔灣村10組周圍流轉的土地上。“當時沒得經驗,樹苗的存活率隻有三分之一。”鄒利向記者回憶道,當時看着這些經過霜凍存活下來的樹苗,非但沒有讓自己灰心,更讓自己信心滿滿,能存活一棵,就證明在榮縣也是能夠種植成功的。
黃花梨嫩葉
這些樹苗,就如同他的一個個孩子一樣,必須好好呵護,看着它們長大成材。鄒利憑着堅持不懈的幹勁兒,通過他的精心呵護,如今黃花梨木存活率不斷提高,投資百餘萬,多次補種樹苗後,種植面積達到了100多畝,其中直徑最大的已達十多公分。“别看着還行,但是黃花梨木真正有利用價值的部分是心材,10多公分直徑的樹木,能用的就隻有三公分或者一根筷子粗細。”多年的種植經驗,讓鄒利對黃花梨樹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一般種植下去的5年後就基本木質化,存活就沒有問題了,但是到了10年以後一年還長不到一公分,此時主要是長樹木内的心材,所以說種植黃花梨樹要成材至少要二三十年以後。
鄒利細心呵護他的黃花梨樹
别看黃花梨樹周期長,但是它的樹葉可是一個“寶”。近年來,黃花梨樹的樹葉已經在為鄒利“創收”了,“以短養長”,以不至于在種植黃花梨樹期間沒有經濟收入。通過采摘嫩葉,以傳統方式制成黃花梨葉茶,不僅口感不苦不澀,氣味芳香,喝後更有一股回甘。在茶藝人毛鴻雁看來,黃花梨葉茶湯色如琥珀、橙黃透亮,是用白茶制作工藝制作的,跟榮縣本地的綠茶制作工藝不一樣,所以口感滋味是不一樣的。
黃花梨葉茶茶湯
“黃花梨嫩葉制作成茶再好不過了,還具有保健功能。”鄒利告訴記者,黃花梨葉茶含有傳統茶類中沒有的鷹嘴豆素A、異黃酮、染料木黃酮和葉酸,能美顔、安神,還具有抗氧化、降血脂、血壓等作用,目前銷路還不錯。如今除了在來牟鎮這100多畝外,還将在觀山鎮流轉土地300畝用于種植黃花梨樹,鄒利心裡也希望能将其進一步打造成特色産業,提高黃花梨葉茶加工産能,帶動當地的村民一齊增收緻富。(劉瑞)
編輯:陳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