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長城國家公園保護規劃

長城國家公園保護規劃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4 16:16:09

#頭條帶你樂享河北##我是大美河北推薦官##微遊河北##河北文旅看圖識景#

7月5日京津冀三地文物局共同簽訂《全面加強京津冀長城協同保護利用聯合協定》,協定的簽訂對于長城文化遺産保護、長城文化的傳承、 長城精神的弘揚有着重要的意義。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特殊的曆史文化價值。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河北境内四段保護利用相對成熟,景觀豐富、文化價值高,濃縮着長城精華的部分,發現河北長城之美,感悟長城文化精髓。

雄關天下·山海關

“萬裡長城第一關”山海關以城為關,周長4公裡,城牆高達14米。關城建有四座城門:東為鎮東門,西為迎恩門,南為望洋門,北為威遠門。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天下第一關”匾額的所在地——鎮東門。登上城樓,面北,是蜿蜒盤旋的長城,面南,是煙波浩渺的渤海。身在此間,才能真正體會到“兩京鎖鑰無雙地,萬裡長城第一關”的氣吞山河之勢。

長城國家公園保護規劃(京津冀協同保護利用長城)1

雄偉壯麗的“天下第一關”

山海之間8公裡鎖鑰之地

山海關之所以被稱為“鎖鑰之地”,是因為自古至今,這裡始終是華北通往東北的要沖。長城,在這裡将高山、雄關、大海連成一體。

這裡是名副其實的山·海·關。“海”是渤海。“山”是陡然拔起519米的角山。山與海構成了天然屏障,而老龍頭至角山這條山海之間8公裡的狹長孔道上,被人為構築起了由關城、甕城、羅城、翼城、前哨城堡、海防衛城和長城共同組成的獨特城防布局——此為“關”。這一城防布局,使得山海關成為中國長城線上最負盛名的關城體系,這才是“山海關”的“關”之要義所在。

到老龍頭看海聽浪

長城國家公園保護規劃(京津冀協同保護利用長城)2

老龍頭澄海樓

老龍頭位于山海關關城以南5公裡處,自身形成半島伸入渤海之中,是明長城中唯一的“海中長城”。其制高點澄海樓有“長城連海水連天,人上飛樓百尺巅”之稱,是登高看海的好地方。

登上城樓,俯身眺望,奔湧的波濤與入海石城相激,排浪卷雪,星星點點的海鷗自由盤旋。遠處的大海,被陽光照耀成五光十色——以蔚藍為主色調,間或有純白、金黃、淡青、暗灰,變幻交融,絢麗奪目。

長城國家公園保護規劃(京津冀協同保護利用長城)3

老龍頭入海石城

走下澄海樓,朝入海石城走去,則是另外一番觀感。半島狀的城牆沿海岸線自然彎曲,好似一枚龍首探入大海。置身“龍頭”入海之處,澎湃的海浪聲環繞耳畔,再回望滄桑的古長城,一動一靜之間,形成了一種至美的和諧。

關城故事

山海關的一個特點是“關城合一”,既是軍事要塞,也是生活場所。古老的關城中,幽靜的老街老院印刻着舊時的生活痕迹,展示着山海關的甯靜一面。

長城國家公園保護規劃(京津冀協同保護利用長城)4

山海關古城全貌

關城之内,東、西、南、北四條大街呈“十”字形相交,與四座城門相通。網格狀的小街小巷交錯其中,黑瓦紅牆的民居沿街道排列開來,保留着濃郁的明清風韻。見證古城滄桑的柴禾市,古香古色的鎮遠镖局,别具風味的四條包子、回記糕點等美食店鋪,漫步城中,如同走進曆史隧道,時時可以感受古風古韻與市井溫度。

萬裡獨秀·金山嶺

金山嶺四季皆景,這裡集齊明長城的所有建築形式,是欣賞和研究明長城建築結構最理想的地段。

長城國家公園保護規劃(京津冀協同保護利用長城)5

金山嶺長城建築結構一角

金山嶺長城沿線設有關口五處,分别為龍峪口、桃春口、磚垛口、沙嶺口和後川口。磚垛口和沙嶺口之間有一座大名鼎鼎的将軍樓。從磚垛口至将軍樓這一段長城牆體保存非常完整,大塊青磚包築了整個長城牆體和馬道,白灰勾縫一絲不苟。沿青磚台階拾級而上,腳下是馬道,外側為垛口牆,垛口牆上設有垛口和礌石孔,内側為宇牆(又稱女兒牆),内外高低不一,宇牆低于垛口牆。宇牆牆體上分布着數量不一的孔洞,金山嶺長城文物管理處主任郭中興介紹稱,經專家判斷,它們其實是通風孔,可與垛口、礌石孔形成風力通道,作用是減少風力對長城牆體的侵蝕。

長城國家公園保護規劃(京津冀協同保護利用長城)6

金山嶺長城上的将軍樓

金山嶺長城的防禦體系之嚴密,可從将軍樓的道道防線中窺見一斑。将軍樓是金山嶺段長城的指揮中心,它實際上是一座空心敵台。敵人要想攻上将軍樓,需要突破五道防線:(1)烽燧(也稱烽火台),起到預警和傳遞軍情的作用;(2)從将軍樓向北伸出的支牆,可與東西長城主線形成夾擊包圍之勢;(3)将軍樓之外山坡上的擋馬牆;(4)将軍樓下的月牆;(5)障牆。

金山嶺長城上敵樓密集,機關重重,且建築藝術精美,有磚木、磚石結構,有方形、圓形、扁形、拐角形,樓頂有船蓬形、四角形、八角鑽天形、穹窿形,就連瞭望孔和射擊孔都裝飾了不同的圖案,可謂異彩紛呈,匠心獨運。其保存完整的各種構件,用郭中興的話來說,“在整個長城沿線上都不多見”。

金山嶺長城有“三絕”

金山嶺長城有“三絕”:障牆、文字磚和擋馬牆。

長城國家公園保護規劃(京津冀協同保護利用長城)7

金山嶺“三絕”之障牆

障牆是将軍樓的最後一道防線,形态完整的障牆是金山嶺長城牆體的一大特色。障牆是在敵樓附近的馬道上橫築的一道道短牆,高2.5米左右,長約占馬道寬度的三分之二。障牆上有望孔和射孔,如果敵人從關口突破進攻将軍樓或架雲梯攻上長城,守城将士仍可依托障牆步步為營,步步設防,可謂攻守兼備。

長城國家公園保護規劃(京津冀協同保護利用長城)8

金山嶺長城“三絕”之文字磚

将軍樓及與其左右相連的500米牆體,全部用帶有文字的方磚砌成。這些文字磚為築城時用字模壓坯後燒制而成,已經發現的有諸如“萬曆五年山東左營造”“萬曆七年德州營造”等字樣。從這些數以萬計的文字磚上,我們能清楚地辨認出這些磚燒制的年代和燒制者的名稱。這樣具體而微妙的曆史信息,以這種古老的方式穿越千年得以留存。在綿延萬裡的長城上,文字磚雖然并不罕見,但整體用文字磚建造的将軍樓和城牆,卻隻出現在金山嶺長城上。

擋馬牆是将軍樓的第三道防線,築于距離将軍樓外側大約50米的山坡上,牆内側與長城城牆之間形成一個兩丈深的壕溝,可以防禦騎兵快速沖擊。擋馬牆體現了戚繼光主持修築長城的創新舉措之一。戚繼光在修建長城過程中,依據“因地制宜,用險制塞”的思想,山勢低矮處,加高城牆;山勢高峻處,修建敵樓,個别地方加修了障牆、支牆、擋馬牆,全部為磚石結構或磚石木結構,使這段長城設施完備、構築牢固、布局嚴謹、可攻可守。

四季皆景的攝影天堂

金山嶺長城盤亘于崇山峻嶺之間,在四季的光影變幻中演繹着不同的美麗,享有“攝影家的天堂”、中國長城的“天然攝影棚”之美譽了。

長城國家公園保護規劃(京津冀協同保護利用長城)9

金山嶺長城之春

長城國家公園保護規劃(京津冀協同保護利用長城)10

金山嶺長城之夏

長城國家公園保護規劃(京津冀協同保護利用長城)11

金山嶺長城之秋

長城國家公園保護規劃(京津冀協同保護利用長城)12

金山嶺長城之冬

大好河山 ·大境門

大境門長城始于張家口市東太平山,止于張家口市橋西區與張北縣交界處的旱淖壩,全長約22.6千米。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在北魏長城和北齊長城的基礎上修建。大境門與山海關、居庸關、嘉峪關并稱為外長城“四大名關”,是長城沿線唯一以“門”命名的關隘,稱為“萬裡長城第一門”。

長城國家公園保護規劃(京津冀協同保護利用長城)13

大境門景區景色

我國萬裡長城的關口大多都以“關”“口”稱謂,而隻有張家口的這個關口被稱作“門”,無論是“關”還是“口”,都是為防禦而設,為戰争而設,為限制和制約而設。而“門”則為交流而設,為溝通而設,為往來而設。“大境門”這其中既包含着“商文化”和“武文化”的魅力,同時也流淌着民族融合的曆史淵源。

大境門外東、西太平山巍然對峙,地勢十分險要,自古作為扼守京都的北大門,連接邊塞與内地的交通要道,素為兵家必争之地,同時也是蒙漢兩族人民交通和貿易邊口,為發展蒙漢兩族人民的友好關系,溝通内地與邊塞貿易,發揮了重要作用。

長城國家公園保護規劃(京津冀協同保護利用長城)14

大雪過後的大境門景區銀裝素裹,别具韻味。

大境門作為萬裡長城第一門和張庫大道起點,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融合、開放精神;作為邊區首府的張家口和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傳承了紅色文化基因和革命精神;馮玉祥故居、吉鴻昌烈士紀念館等革命文化資源代表了全民族團結統一、衆志成城的愛國主義精神。

長城國家公園保護規劃(京津冀協同保護利用長城)15

西太平山

穿越古今看“口商文化”

清末民初的張家口,作為“張庫大道”起點,是北方陸路碼頭第一大商埠。據史料記載,當時的張家口是“國際最繁忙興盛的經貿大通道”,長城内外聚集各國客商多達九萬餘人,美、日、英、俄等國相繼在此設立領事館和辦事處,應時而生的中外商号、銀莊等多達5000餘家,茶葉、布帛、綢緞、瓷器、金銀首飾、皮毛、香料、白酒、絨呢等各種貨物堆積如山,大批駝馬牛車商隊一年四季晝夜川流不息。

長城國家公園保護規劃(京津冀協同保護利用長城)16

清末民初時期的大境門

特殊的地理位置與曆史作用,造就了張家口獨特的地域性格。2020年,央視熱播劇《塞上風雲記》将張家口口商的形象搬上了熒幕,讓人們看到了一直以“軍事要塞”示人的張家口的另一面——北方商業大埠的繁華,以及開放包容、崇德尚義的口商文化、口商精神。

長城國家公園保護規劃(京津冀協同保護利用長城)17

大境門景區夜景

大境門的前世今生

大境門與常見的“門上建樓”形式不同,大境門城門頂部的平台上沒有任何建築,與長城渾然一體。登上城門,放眼四顧,順山勢而建的長城蜿蜒如帶,氣勢恢弘。城門中央的拱門,則以進深13米、高12米、寬9米的巨大尺寸,創下萬裡長城關門之最。

長城國家公園保護規劃(京津冀協同保護利用長城)18

大境門

如今,大境門已經成為張家口的城市符号、旅遊地标,向世人闡述着長城文化、商貿文化和民族交融文化,“大好河山”也成為這座塞外之城的象征。

長城國家公園保護規劃(京津冀協同保護利用長城)19

大境門

2020年9月,大境門内,明德口街驚豔亮相。這條古街以“山河長廊”為概念設計,街上古香古色的建築林立,特色商品琳琅滿目,沿線樂聲和鳴,讓人仿佛回到了那個駝鈴聲聲的年代。長安牧人、蘇酶咖啡、司木集等一處處文化空間,又為古老的大境門注入新的活力。

2022年,北京攜手張家口舉辦冬奧會,也為這道“門”賦予了新内涵、新使命——與頂級賽事結緣,與世界文化溝通。

長城國家公園保護規劃(京津冀協同保護利用長城)20

2015年7月31日,河北省張家口市市民在大境門廣場慶祝北京攜手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

冬奧勝景·崇禮

崇禮地處京張走廊、長城防線與張庫大道交彙處,屬于遊牧文明與農業文明的交界地帶,是多民族生活、多種文化并存、多民族融合交流地區。

長城崇禮段總長257.1千米,包括長城牆體57段、單體建築10座,夯土長城、壘石長城、土石混合長城、磚砌長城等均有實物遺存,為北方地區長城年代最豐富、布局最複雜的縣區之一,被譽為“(長)城中城”。

長城國家公園保護規劃(京津冀協同保護利用長城)21

馬營與崇禮交界北魏長城

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雪上項目的舉辦地,崇禮有着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但少有人知的是,在崇禮境内綿延的群山之上,還有許多長城遺迹縱橫錯落。

崇禮地處内蒙古高原與壩下丘陵區過渡地帶,古時是多民族聚集地,又是山區,作為防禦屏障的長城自然少不了。從分布上看,崇禮的長城遺址大體位于西部、中部、東部和南部四個區域,北部、東部、南部分别與張北、赤城、宣化交界,對崇禮區形成圍合之勢,成為“(長)城中城”。

長城國家公園保護規劃(京津冀協同保護利用長城)22

長城夕照

特别是在崇禮縣與張北縣交界的桦皮嶺景區,彙聚了戰國時期的燕北長城、連接燕趙的秦長城、西漢長城、第一條少數民族修的北魏長城和明長城。在曆時2000多年修築的長城中,崇禮境内就有六個朝代的六段長城。這些長城在桦皮嶺上“畫”了一個神奇的 “井”。

長城國家公園保護規劃(京津冀協同保護利用長城)23

崇禮桦皮嶺刀楞山燕長城

長城國家公園保護規劃(京津冀協同保護利用長城)24

崇禮明長城遺址

崇禮境内的長城全長257.1千米,約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全線包括57段長城牆體,169座單體建築,4通碑碣、題記、摩崖石刻,2座長城關堡。崇禮長城的建築形制花樣繁多,有土夯、石築、土石混築,有幹插石壘,也有土夯牆芯外用青磚、石條灰漿精心砌築;長城頂部有尖頂、圓頂、平頂、斜頂,有的頂部可以八人并行,四馬并排。

如果說張家口是一座“曆代長城博物館”,那麼崇禮堪稱其中最大的“長城陳列室”。

長城國家公園保護規劃(京津冀協同保護利用長城)25

崇禮區太子城冬奧核心區周邊的桦嶺東長城

自2015年北京攜手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以來,崇禮開始走向“世界冰雪舞台”中心,成為一處享譽全球的冰雪旅遊目的地。

長城國家公園保護規劃(京津冀協同保護利用長城)26

太子城遺址遠景

承擔賽時核心區配套保障功能的崇禮太子城冰雪小鎮,與古長城的距離極為接近,堪稱長城文化與冬奧賽事的絕佳連接點。在國家越野滑雪中心、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奧運賽道與長城的距離也近在咫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文化、“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東方豪情與奧運精神在長城腳下交相輝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