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華語電影的巅峰之作《霸王别姬》,影迷們總是有聊不完的話題,張國榮在影片中的絕代芳華,傳統戲曲文化的魅力,以及該片收獲了戛納電影節上唯一的華語金棕榈。這些傳奇和殊榮,讓這部影片在華語電影史上熠熠生輝。雖然二十多年過去了,但是這部影片的藝術魅力卻絲毫不減,并且随着時光的流轉,一代代影迷的反複品味,這部影片所蘊含的傳統文化的韻味,越發的顯得彌足珍貴。但是正因為這部影片的空前成功,該片的導演陳凱歌也為此被網友們質疑。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在這部影片之後,陳凱歌執導的後續電影作品的藝術水準很再難達到《霸王别姬》的境界。甚至有種難望其項背的尴尬境遇。
所以網絡的輿論上,就有了《霸王别姬》是陳凱歌的父親代他執導的作品。之所以有這樣的傳聞,是因為陳凱歌的父親本身也是一名出色的導演,他名叫陳懷皚,在《霸王别姬》制作期間,擔任了該片的藝術執導。在這之前,陳懷皚還執導了多部傳統戲劇改編的電影作品,正因為他對我國傳統戲劇藝術的娴熟,所以才有了後來的網絡上關于他代兒子陳凱歌執導《霸王别姬》的傳聞。
陳凱歌後期電影作品質量的下滑,陳懷皚對傳統戲劇藝術的娴熟,以及陳凱歌和陳懷皚的父子關系,仿佛從一定的邏輯上印證了網絡上關于陳懷皚是《霸王别姬》幕後導演的傳聞。但是仔細想想,這個邏輯中也有很多不合常理的地方。如果說陳懷皚是《霸王别姬》的幕後導演,那他作為一名如此優秀的導演,他的其他電影作品呢?說到陳凱歌,我們還知道有《黃土地》、《風月》等影片,而說到陳懷皚的時候,觀衆們又記得他的什麼作品呢?接下來,制作《霸王别姬》這部影片,在當年是一個非常浩大的電影工程,這其中兩岸三地有衆多的電影人參與其中,包括香港巨星張國榮,内地的鞏俐和張豐毅,另外還有這部影片的原著作者李碧華等人。
如果說這部影片的導演另有其人,這也是很難隐匿的一個結果,并不能說,因為陳凱歌和陳懷皚的關系,以及陳懷皚對戲劇藝術的娴熟,就認為《霸王别姬》的導演另有其人。而在這裡,周遊君又搜集到一些關鍵資料,從這些資料的内容來看,《霸王别姬》的導演是陳凱歌無疑。
《霸王别姬》的原著作者李碧華是一名香港作家,除了《霸王别姬》之外,《胭脂扣》、《青蛇》等著名的影片,也是根據她的原著小說改編的。而計劃将《霸王别姬》搬上銀幕的幕後功臣是一名叫徐楓的制片人,說到徐楓現在的影迷都不怎麼熟悉,她曾經有過一段電影演員的經曆。在她的整個演員生涯中,最重要的就是主演了胡金铨導演的《俠女》。這部作品在普通觀衆中的知名度不高,但是在電影人和資深武俠片影迷的心中早已被封為了神作,這部影片上映于1971年,改編自我國著名的古典小說《聊齋志異》中的故事。這部影片在當年并沒有取得太高的關注和票房,但是在1975年,經過重新剪輯的影片,在28屆戛納電影節上,獲得了綜合技術大獎,這是華語武俠電影第一次登上世界影壇。
而從此之後,徐楓也有了“俠女”的稱号。在1980年徐楓嫁給了湯臣集團的董事長湯君年,在這之後不久她便息影退居幕後,但是她仍然從事着電影事業。她在1988年去戛納電影節之前的4天,在香港買下了《霸王别姬》的版權,在當年的戛納電影節上,徐楓結識了陳凱歌,并通過陳凱歌當年的參賽影片《孩子王》肯定了他的才華。在那屆電影節上,徐楓便決定由陳凱歌執導《霸王别姬》,在這之後,他們又經過了5年的努力,才最終将這部影片搬上了大銀幕。
根據後來徐楓在接受采訪時說,在這部影片開拍之前,陳懷皚的确給了陳凱歌一些關于戲曲藝術上的建議,但是他本人在影片拍攝期間,根本沒有參與到影片的創作當中,所以傳聞《霸王别姬》是由陳懷皚執導完全是一些人的主觀臆測。而且在創作這部影片的全過程中,陳凱歌都是絕對深度參與的,這其中包括主角的選定,故事結局的改編等。
關于影片的主角人選,在電影開拍之前的一段時間裡,主創們一直猶疑不定。原著小說的作者李碧華比較偏向于張國榮,但是陳凱歌等人則希望由主演了《末代皇帝》的華人影星尊龍來出演程蝶衣這個角色。在菊仙和段小樓的人選上,他們也有過諸多的考慮,如飾演段小樓的人選曾經考慮過成龍,而在是否讓鞏俐出演菊仙時,陳凱歌也曾有點猶豫,主要原因是鞏俐當時是張藝謀的禦用女主角。但是在創作這部影片的過程中,陳凱歌一直掌握着這部影片的主動權,其他的人僅僅是給陳凱歌建議,并沒有參與到實質的影片創作中。
雖然後來陳凱歌執導了《風月》、《無極》,甚至是《道士下山》這些不盡人意的影片,但是這些不能否認他曾經在執導《霸王别姬》時的表現。而且陳凱歌那一代的導演就是這樣,他們憑借着文藝片成名,但是在成名之後,卻發現國内的電影工業體系和電影商業模式都還太單薄,太不規範,所以他們又在這個時機,投入到了商業電影的創作中,在創作商業電影時,這些導演們難免要走一些彎路,這種情況就和好萊塢的導演有很大的區别。
好萊塢有一套非常完備的電影工業體系,從劇本、演員到最後影片最終呈現在銀幕上,他們都有一整套的方案和決策系統。但是在上世紀90年代,我國的電影工業水平還非常的差,創作影片幾乎都是以導演的個人能力為主要依托,但是這些導演都是以文藝片出身,并不太擅長商業電影的創作,他們在創作影片時,更為注重電影的藝術内涵,所以并不太懂得去适應市場,适應觀衆的胃口。這就造成後來陳凱歌去拍攝《風月》時,他完全不懂得香港的電影市場,并最終造成了該片的虧損。
所以後來無論是張藝謀還是陳凱歌,他們放棄文藝片,選擇商業電影的本身,就不利于他們的職業生涯,但是為了符合市場的需求,他們又不得不轉型為一名商業片導演,這就使得他們在21世紀創作出很多類型迥異的作品,但是他們的作品,又希望在商業電影的皮囊之下,包裹着一份文藝片的内核。這本身就不符合普通觀衆的預期,這也是為什麼他們的作品在後期口碑暴跌的原因,這就好像在漢堡中夾着辣椒醬,漢堡是精緻的漢堡,辣椒醬是上好的辣椒醬,但是這兩個元素雜糅在一起,卻又會顯得不倫不類,而且他們調和在一起的味道,就使得觀衆們難以下咽。
而陳凱歌後來的境遇,完全是因為他電影作品質量下滑造成的,但是每個導演都有他的創作高峰期,當他的自身藝術意識和這個時代相匹配的時候,就會造就屬于他的偉大,當他的藝術意識和當下的時代背離的時候,就會讓人們對他的藝術水準進行質疑。但是通過徐楓的講述,《霸王别姬》的确出自陳凱歌之手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之于後來他作品質量的下滑,也是他順應時代的選擇,也是中國電影工業化曆程的必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