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二十大代表風采周維忠

二十大代表風采周維忠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6 04:11:57

把鄉親們的好日子捎到會上去

金秋暖陽,風吹稻浪。儀征經濟開發區沿江村的稻田裡,黃澄澄的稻穗壓彎了稻稈。

“書記,記得把我們的‘金香玉1号’捎上會啊!”最近這段時間,沿江村村民們見到周維忠都要這麼提醒一句。

二十大代表風采周維忠(二十大代表風采周維忠)1

9月19日,記者在沿江村見到黨的二十大代表、國網江蘇電力儀征市供電公司濱江供電所運維采集班副班長周維忠時,這位沿江村黨支部駐村“第一書記”,正在稻田邊向村民交代灌溉事項。

在村裡幹了35年電工的周維忠時刻關注着沿江村的發展。沿江村有3000多畝耕地,是基本農田永久保護區。沒有工業、養殖業,集體經濟發展薄弱,如何帶着村民一起緻富?周維忠擔任“第一書記”後,促成沿江村黨支部、國網揚州供電公司營銷部黨支部、江蘇裡下河地區農科所水稻經作室黨支部和國網儀征市供電公司黨委開展“四方”結對共建,合作共建200畝精品水稻種植基地。

沉睡的農田被喚醒。今年,55畝蔬菜基地及電氣化大棚、200畝有機水稻種植、電力愛心超市、夢想小屋等富民惠民項目相繼在沿江村落地。

撚着抽穗的稻谷,周維忠算了一筆賬:待10月底水稻收獲時,村委會将以不低于市場價的價格将稻谷全部收購,并注冊商标對稻米進行專銷。200畝精品水稻預計畝産超700斤,收獲稻谷14萬斤以上,折合大米約9.8萬斤,可為村集體增加收入超10萬元。

“斷電了?是不是電表壞了?别急啊,我馬上來看看。”正說着水稻的事,周維忠接到村民的電話,當即拿起工具包,騎上電瓶車趕了過去。“大事小事,我們都會找‘電工書記’老周。他懂政策,辦法多。”一旁的村民說道。

保障全村用電,是周維忠堅守多年的職責。但村民們說到的一項“政策”,卻是周維忠說了多年的愛心“謊言”。1998年夏天,他準備去沿江村唐永富家催交300多元電費。可當走進唐家大門,看到一隻眼睛失明的老唐,了解這個家庭的困難後,他把原先想說的話咽了回去。“老唐,我是特地來告訴你好消息的,家裡有困難,可以享受國家用電減免政策。你欠的電費已經免了,以後也不用交啦。”從此,周維忠自掏腰包,為包括老唐在内的15戶困難家庭墊付電費,這項“政策”也成了沿江村困難村民的“特殊待遇”。

“隻要村民有需要,我會把這個愛心‘謊言’一直說下去。”在周維忠的帶領下,國網儀征市供電公司濱江供電所成立共産黨員服務隊,隊員們共同将“電費減免政策”執行了24年。如今,服務隊已發展到12人,他們不僅負責村裡的電力保供工作,還義務為村裡修整危橋,幫孤寡老人維修房屋、收割莊稼,替農戶直播帶貨,幫助他們增加收入。

沿江村黨群服務中心一樓服務大廳隔壁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牆上挂着“電力愛心超市”的招牌。來這兒買東西,無需付錢,隻要付出愛心,即可兌換商品。“改變農村,不僅僅是增加村民收入,還要讓文明成為鄉村振興的底色。”周維忠說,這是國家電網賦能鄉村工程愛心助農行動公益品牌中的重點項目,由國網儀征市供電公司負責建設,沿江村“兩委”班子參與共同運營管理,村民通過參加志願服務、鄉村治理、鄉風建設、思想教育等活動得到積分,到超市兌換各類商品。愛心超市還會拿出商品,對村裡的困難家庭和群體進行慰問。

為鄉村振興充電,周維忠甘做“充電寶”。“把鄉親們的好日子帶上大會,傳遞給更多農民朋友,也把更多好政策帶回來,讓政策在村裡落地開花。”喜迎黨的二十大,周維忠和共産黨員服務隊隊員按照供電區域劃分,每人承包一片,以更周到的服務賦能鄉村振興。

内容來源:新華日報

心中電火花 溫暖千萬家

中秋時節,地處長江邊的江蘇省儀征市十二圩經濟開發區沿江村丹桂飄香、果紅苗綠。黨的二十大代表、全國道德模範、全國勞動模範、國網江蘇儀征市供電公司濱江供電所運維采集班副班長周維忠騎行在鄉間小道上,他又要去探望村裡10多位孤寡老人,還要去查看試種的200畝精品水稻的長勢。

一路上,“維忠”“小忠子”“大好人”“周模範”“周書記”的聲音不絕于耳,周維忠憨笑着答應,一陣溫暖在秋風裡彌漫。

二十大代表風采周維忠(二十大代表風采周維忠)2

緣起一句“謊言”

1998年初,村民唐永富家連續幾個月沒交電費,周維忠依照《供用電條例》規定到唐家催費。周維忠走進唐家時,眼前的一切讓他傻眼了:房屋破舊,家徒四壁,甚至連一條像樣的闆凳都沒有。更讓他于心不忍的是,唐永富10多歲的兒子唐久亮手捂髒兮兮的臉,蜷縮在牆角直打哆嗦。得知這三口之家的經濟來源依仗“低保”和打零工掙得的一點收入,周維忠考慮了一會兒便對老唐說,國家有“政策減免”,像你這樣的家庭可用“免費電”。其實,周維忠說的是一句“謊言”,他回到供電所就以唐永富的名義補交了136元電費,并想将“謊言”進行到底,替唐家交以後的電費。

雖說幫唐家交電費解了困,但唐久亮可憐的模樣始終讓周維忠念念不忘,他萌發出今後把小久亮當作自己“兒子”的善念。13歲的唐久亮經醫學鑒定為二級智殘,他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就連鈔票的面額是10元還是20元都分不清。

周維忠先是挨家逐戶打招呼,讓村民們以後不要叫小久亮“呆子”“傻子”,年齡相仿的孩子更不能欺負取笑他。沒過多久,小久亮覺得有“安全感”了,還大膽地走出了家門。

一次,“兒子”撿起地上别人吃剩下的蘋果啃起來,正好被路過的周維忠看到。脾氣一向溫和的周維忠火冒三丈,呵斥“兒子”把蘋果扔掉。那天以後,小久亮再也不撿吃别人扔掉的食物了。周維忠一次次不厭其煩地幫助其糾正壞習慣,“兒子”對事物“好與壞”的認知能力明顯提高。

好心的鄰居們鼓動小久亮喊周維忠“電爸爸”。小久亮隻是傻笑,口齒不清的他哪裡能喊出“電爸爸”來。儀征當地有句方言:鍋竈上的湯罐水是帶熱的!在周維忠的悉心“調教”下,一年之後小久亮終于完整地喊出“電爸爸”。周維忠将“兒子”一把摟在懷裡,覺得小久亮沒有辜負自己的操勞。

老實巴交的唐永富說,沒有周維忠的關懷照料,小久亮早就流浪在外,家也散掉了。如今,小久亮37歲了,平時願意跟着媽媽拾廢品掙生活費,農忙時也樂意幫助鄰居。有一次,小久亮看到一輛汽車經過,連忙挪開别人家橫在路上的水管,生怕水管被壓壞。常人懶得做的事,久亮居然主動去做!周維忠知道後十分開心。

叫聲“外快兒子”

2022年6月的一天,79歲的孤寡老人鴉杏福離開了人世。從6歲不幸得了小兒麻痹症後,鴉杏福就沒有走出過家門。離世前,鴉杏福讓護工老蔣推他到莊子口,指認周維忠住家的方向。他對老蔣說,周維忠就是他的“外快兒子”,沒有周維忠像兒子一般體貼照顧,他是不可能有這麼長久的壽命的。

沿江村有低保戶12戶、五保戶13戶、智殘者73人。83歲的桂德九原先住在村邊一處年久失修的“公房”裡。周維忠不但花錢買材料,還當苦力為他鋪地磚、吊天花頂,讓房間變得舒适宜居。“生日,周維忠幫我過的;房子,周維忠幫我修的;我的老命,都是周維忠救的。”桂德九時常眯着眼、坐在門前圈椅上這麼自言自語,他還時不時向路人炫耀:“雖然無兒無女,但我也是有福之人啊!”

周維忠一個厚厚的筆記本記滿了村民家的瑣事:黃泥組呂美桃眼疾,徐莊組缪志淦腿殘,槽坊組卞榮華腸梗阻……周維忠還備注下他們吃什麼藥,下次什麼時候去買,就連他們喜歡吃什麼食物都寫得清清楚楚。

孤寡老人們無法回報周維忠對他們的“好”,但心裡永遠不忘他的“恩”。2012年5月,已過80歲的孤寡老人郭敏忠硬是拄着拐杖蹒跚3個多小時,将委托别人幫寫的一封感謝信送到周維忠所在的供電所;77歲的胡加平在彌留之際,頻頻用手指向屋頂的燈泡,示意叫周維忠來,臨走也要見他一面。老人還留下遺言,要把輪椅車、電視機、電風扇等物品送給周維忠。

20多年來,周維忠相繼為8位孤寡老人當孝子送終。在沿江村,先後有15位孤寡老人稱呼周維忠為“外快兒子”。

做實“第一書記”

2022年3月8日,周維忠被揚州市委組織部委派擔任儀征市十二圩經濟開發區沿江村“第一書記”。接過沉甸甸的任命書,周維忠在心裡不停地給自己打氣鼓勁:做“第一書記”一定要像模像樣的,決不能徒有虛名,擺花架子!

位于長江北岸的沿江村,屬于國家農田保護區,共有3776畝耕地,農産品生産是村裡的支柱性産業。近年來,局限于較為單一的産業結構和較為低效的生産方式,又受疫情影響,農産品銷售不暢,青壯年勞動力逐漸外流,沿江村的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周維忠與村委會一班人商議,決定先從村裡水稻種植“老本行”入手,解決土地撂荒問題,提升農村土地利用效益,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村民收入。“雖說是幹‘老本行’,但不能‘走老路’,不但要科技種田,還要借助‘外力’。”大家在你一言我一語中達成了共識。

4月8日,在周維忠的提議和促成下,沿江村黨支部、國網揚州供電公司營銷部黨支部、江蘇裡下河農科所水稻經作室黨支部和國網儀征市供電公司黨委開展“四方”結對共建。結對簽約書中寫到,在沿江村建設200畝精品水稻種植基地和55畝綠色農産品種植基地。

眼下,200畝“金香玉1号”精品稻種長勢喜人,55畝特産蔬菜陸續植種。“待稻谷10月底收獲時,沿江村村委會将以不低于市場價的價格全部收購,并注冊特色商标對稻米進行專銷。”周維忠介紹,200畝精品水稻按照畝産700斤計算,總産量約14萬斤,折合大米約9.8萬斤。

不知情的人以為周維忠當“第一書記”會多拿一份工資,其實他當的是不帶薪水的書記。以往在供電所工作再忙,周維忠都會早點回家為家人做飯,抱一抱可親的外孫女。自從當上“第一書記”,這個溫馨歡樂的場景出現的頻率便降低了。周維忠每天花在村裡的時間超過2小時,皮膚變黑了,體重減輕了,但村民們的幸福指數提高了,他覺得非常值。

内容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