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臘八節要喝“臘八粥”?“七寶五味”有啥寓意?漲知識了
每年的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也被稱作“過年”。家人團聚,辭舊迎新,對來年寄予新的期待和祝福,是這個節日裡必不可少的儀式感。而在春節前,還有這麼一個節日,叫臘八,是年前最重要的節日,也被稱作“過了臘八就是年”。
和其它節日一樣,在臘八這一天,民間也有很多飲食習俗,這當中最出名的,當數熬臘八粥和泡臘八蒜。之前的文章中,有和大家分享過臘八蒜的小知識,那今天,懶喵就跟大家聊聊臘八粥。
01 臘八是怎麼來的?
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也就是春節前的一個月,被民間俗稱為“臘月”。而在臘月初八(農曆十二月八日)這一天,恰好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人們為了紀念佛祖在這一天修道成佛,便有了臘八節這一節日。
據民俗專家介紹,“臘八”這個詞最早源于1000多年前的南北朝時期,當時被稱作“臘日”,屬于佛教的節日,後來經過歲月的演變,到了如今,就成了家喻戶曉的民間傳統節日。
02 臘八為啥要喝“臘八粥”
關于臘八喝臘八粥的民間習俗,也流傳已久。早在南宋書籍《夢梁錄》中,就曾這麼記載過臘八粥,“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刹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由此可以看出,當時的臘八粥還隻是寺院做的節日美食,後來才逐漸在民間百姓中流傳開來。
到了清代,臘八粥開始盛行,無論是皇宮貴族,還是平民百姓,家家戶戶在臘八這一天,都會熬煮臘八粥,全家團聚在一起食用,來祈福得到佛祖的保佑,家人平安吉祥如意。因此,臘八粥還有“福壽粥”、“佛粥”之稱。
03 臘八粥裡的“七寶五味”寓意着啥?
說到臘八粥,很多朋友都會認為是用8種食材熬煮的粥,但如果按最原始的臘八粥食材構成,應該是7種,也叫“七寶”,它們分别是松子,核桃,柿子,小麥,栗子,豆類,乳蕈。臘八粥最初的做法就是由這7種食材熬煮而成,而又因其中有五種味道,就有了“七寶五味”之說。
如今,随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個人口感的偏好不一樣,臘八粥也不再隻是“七寶五味”,而是融入了更多的食材和味道,有些臘八粥還會用十多二十樣食材進行熬煮,形成的口味也愈發豐富。
無論是最初的“七寶五味粥”,還是如今豐富多樣的臘八粥,都是将各種食材一起同煮,有聚合萬物、調和千靈之寓意,象征着豐收、圓滿、和諧和感恩。
懶喵說
關于臘八粥,大家也可以理解為平時喝的雜糧粥的一種,但在臘八節這一天食用,就賦予了它和平時不一樣的寓意。
今年臘八恰逢大寒,在寒冷的天氣裡,給家人炖上一鍋熱乎乎的粥,全家人坐在一起共享歡樂時光,感受家庭的溫暖,我想,這或許就是臘八節喝臘八粥最樸素的寓意所在。
用大白話聊美食,我是懶喵,喜歡美食的朋友,可以随手點個關注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