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琴和古筝哪個更優美

古琴和古筝哪個更優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1 22:42:02

古琴和古筝哪個更優美(古琴與古筝的區别)1

其一,兩者形成年代上的區别:

古琴:原名“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本世紀初期為了和其他樂器的統稱區别,改稱為“古琴”,是我國曆史最悠久的彈撥類樂器,有實據可考至少形成于3000多年前,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琴的創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農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等說,作為追記的傳說,可不必盡信,但卻可看出琴在中國有着悠久的曆史。《詩經·關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詩經·小雅》亦有:“琴瑟擊鼓,以禦田祖” 等記載。

古琴和古筝哪個更優美(古琴與古筝的區别)2

古筝又名"秦筝"。早在戰國的時候筝就已經流行了:“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罄築、彈筝。”(《戰國策—齊策》)。自秦、漢以來從我國西北地區逐漸流傳到全國各地,逐漸形成了各具濃郁地方特色的流派。筝的起源主要有四種說法:說法一、相傳秦時有婉無義者,将瑟(樂器)傳與兩個女子,二女要争,引破為二,所以稱"秦筝"。說法二:筝築同源說:在史料上也有不少記錄,根據東漢應劭《風俗通》的記載,『筝,謹按禮、樂記,五弦,築身也』,及同時代許慎的說文解字中也叙述到『筝,鼓弦築身樂也』。說法三:筝是由秦國名将蒙恬所造或改革而成的,史載:漢應劭《風俗通》『僅按禮樂記五弦,築身也。今并、涼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誰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說法四:筝為漢代京房所造,承上述舊唐書音樂志提到:『筝本秦聲也,相傳雲蒙恬所造,非也』其後述是『筝與瑟同而弦少。案京房造五音準如瑟,十三弦,此乃筝也』。

古琴和古筝哪個更優美(古琴與古筝的區别)3

其二,形制上的區别:

古琴琴身以琴面與底闆相合而成,琴面系有7根弦,故古稱"七弦琴"。琴弦由絲絨繩系住,拴繞于雁足(弦軸)上,屬彈撥樂類的"無馬樂器";

古琴由桐木和梓木所制,形體造型頗有典故。琴體總長度為3尺6寸5分(折合約1225mm),以象征一年有365天,琴面呈拱弧形,代表天,琴底平,則代表地,以此印證“天圓地方”之說。古琴共有十三個徵位,裝飾以金玉的圓點來标示其泛音音位,演奏時以指觸弦,即十三音也。古琴的七根弦系進化演變而來,史書記載,最早期的古琴僅設有五根弦,以象征金、木、水、火、士,周文王為悼念其死去的兒子伯邑考,故增加了一根弦武王在伐纣時,為鼓舞士氣,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有“文武七弦琴”之稱。

古琴和古筝哪個更優美(古琴與古筝的區别)4

古琴的結構頗有分寸講究,詳盡分類有琴額、嶽山、承露、起項、琴頸、琴肩、琴弦、徵位、琴腰、龍龈、冠角(焦尾)等。古琴彈奏的時間越長,琴音會越圓潤、淳和,若長時間閑置不彈而一朝拾起,其聲音會回生而黯然失色,所以有人說古琴善通靈性,便是指此。

古琴和古筝哪個更優美(古琴與古筝的區别)5

古琴常見的造型有伏羲式、仲尼式、連珠式、落霞式、月型式等。主要區别是依琴體的項、腰形制而不同。琴漆的斷紋是古琴年代久遠的标志。古琴由于長期演奏的振動和木質、漆底的不同,可形成斷紋。如梅花斷、牛毛斷、蛇腹斷、冰裂斷、龜紋斷等,有斷紋的琴,其琴音清淳、明澈,外觀美觀,所以更顯名貴。

古琴和古筝哪個更優美(古琴與古筝的區别)6

古筝則由框闆、面闆和底闆構成。最早的筝為5根弦,戰國末期發展成12弦,隋代13弦,清代16弦,上世紀60年代為21弦,近年也有增加到 24-26弦的筝。琴弦均勻排列于筝面上,每根弦均由人字形的弦馬支起,屬于彈撥樂類的"有馬樂器"。從樂器形制、制作工藝與構造上來說,今天的筝已與古時的筝有較多區别。

目前古筝的統一規格為:1.63米,21弦。古筝的面闆大多數采用桐木制造,框架為白松,筝首、尾、四周側闆有紅木、老紅木(緬酸枝)、金絲楠木、紫檀等名貴木材,古筝的音質取決于面闆和琴弦,周邊用料對古筝的音色略有改善,以老紅木、紫檀、金絲楠木為佳。早期到近代也有過12、13、18、 23、25弦等,不同地區的筝又有多種定弦法,筝的新種類還有“蝶式筝”、“轉調筝”等。


更多關于琴的知識,敬請關注微信公号:www_0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