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年内滬深交易所ipo數量居全球首位

年内滬深交易所ipo數量居全球首位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23 18:20:21

年内滬深交易所ipo數量居全球首位(近2000名碩博撐起一個IPO)1

來源:融中财經(ID:thecapital)作者:艾希

國産替代之路,道阻且長,但行則将至。

科創闆或将迎來2022年以來最大規模IPO。

4月15日,聯影醫療獲科創闆上市委會議通過,從受理到首發過會,僅用時105天。本次IPO,聯影醫療拟融資金額高達124.8億元,若成功上市,其市值或将突破千億。

曆經11年發展,聯影醫療始終緻力于為全球客戶提供高性能醫學影像設備、放射治療産品、生命科學儀器及醫療數字化、智能化解決方案。既經曆了潛心研究的蟄伏期,也有過一舉拿下33.33億元融資的輝煌時刻。如今,聯影醫療已經成長為我國醫療影像設備領域的龍頭企業。

聯影醫療的進步是我國醫療器械行業逐步實現國産替代的縮影。經過邁瑞醫療、聯影醫療等一批企業的努力,已經初步實現在中低端市場的國産替代。未來,在政策、資金等多方支持下,拿下高端市場,也隻是時間問題。

對于本次沖擊IPO,有觀點認為,聯影醫療是科創闆最值得期待的股票之一。結果如何,還需耐心等待。

01 近2000名碩博,拿下多個行業第一

11年,聯影醫療終于來到IPO台前。

聯影醫療故事,竟要從一筆官司說起。2013年,世界醫療設備巨頭西門子醫療突然起訴了一家新成立不久的中國企業,原因是三名前員工違反同業禁止協議。最後,這起案件以西門子醫療敗訴告終。同時,聯影醫療這家初創企業也開始進入大衆視野。

2011年,在上海嘉定工業區,張強和薛敏聯合創立了聯影醫療。在此之前,兩人是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的博士校友,并且都是醫療影像設備方面的專家。

實際上,聯影醫療确實與西門子醫療有着深厚的淵源。創業之前,張強在西門子醫療有長達十年的工作經驗,并先後擔任西門子醫療(美國)資深科學家、中國西門子-邁迪特磁共振有限公司副總裁、西門子醫療美國東南區市場開發總監和西門子醫療(中國)磁共振事業部總經理。

當時,在大型醫療設備領域,西門子醫療和GE醫療、飛利浦醫療縱橫全球,是業界公認的三巨頭。由于三大巨頭占據了國内九成以上的市場,國内中小企業的産品根本賣不上價。這種情況下,國産替代迫在眉睫,于是張強便萌生了創業的想法。

帶着追趕巨頭的初衷,聯影醫療十分重視對研發和人才的投入。除了張強,聯影醫療監事會主席萬莉娟、高級副總裁夏風華、副總裁呂雲磊、項目管理總監王洋、磁共振事業部總裁李國斌等公司核心骨幹均曾效力于西門子醫療。

招股書顯示,公司已經組建了具備資深行業管理與技術經驗的專業團隊,“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共有超過2000名研發人員,占公司員工總數比例超過35%;公司超過1900人擁有碩士或博士學曆,超過500 人具備海外教育背景或工作經曆。”

研發方面,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已獲得授權發明專利超過1700項,其中境内發明專利超過1200項,海外發明專利超過400項。

追趕巨頭不易,但是聯影醫療在醫療影像領域豐富的研發經驗以及對研發、人才的持續投入,讓其在創業之初提出的挑戰國際巨頭的目标逐漸成為可能。

目前,聯影醫療已經在美國、馬來西亞、阿聯酋、波蘭等地設立區域總部及研發中心,并在上海、常州、武漢、美國休斯敦進行産能布局,建立起了全球化的研發、生産和服務網絡。成果方面,公司已經構建包括醫學影像設備、放射治療産品、生命科學儀器在内的完整産品線布局,并已經累計向市場推出80 餘款産品,入駐國内近900家三甲醫院。

根據統計,聯影醫療已經在行業中多個領域拿下第一,如,在CT領域,公司已經成為國内最大的CT設備廠商;核磁MR産品領域,公司單年銷售300台,在國内新增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XR産品領域,在移動DR市場上為行業第一……

02 曾單筆融資33.33億元,創下最大紀錄

盡管公司業務發展迅速,但在一級市場上,聯影醫療也經曆了一段蟄伏期。直到2017年,聯影醫療才迎來自己的首筆融資。

彼時,我國醫械市場和醫藥市場的規模比例是1:7,遠遠低于全球的1:3。在國家政策紅利不斷釋放、人口老齡化增高、人均就診次數以及醫療費用不斷增大等因素的影響下,我國醫械市場呈現出絕對可觀的發展前景和空間。因此,VC/PE紛紛跑步入場。

回到聯影醫療,早在2017年,公司就已經擁有了X射線計算機斷層掃描系統(CT)、數字化X射線成像系統(DR)、分子影像系統(MI)、磁共振成像系統(MR)等産品系列。同年5月,聯影醫療正式推出世界首台全景掃描PET-CT uExplorer 探索者。之後,聯影96環光導PET-CT進駐日本愛知縣名古屋市藤田保健衛生大學醫院,成為中國首台進駐日本市場的高端醫療設備。

持續6年研發投入,帶來的諸多創新産品和技術,聯影醫療開始引起投資圈注意。2017年5月,聯影醫療完成Pre-A輪融資,由上海聯和投資和道富資本投資。此後,聯影資本開始在資本市場“飛奔”。

上市前,據天眼查顯示,聯影醫療共完成5輪融資,僅在2017年就有3輪。從2017年成為“資本新貴”以來,獲得了諸多知名機構投資,包括德同資本、國風投基金、中金公司、國家先進制造業産業投資基金、元明資本、同創偉業、中科先進産業基金等。

其中,2017年9月,聯影醫療完成A輪融資,而本次融資距離上一輪僅僅過去四個月。值得注意的是,該筆融資金額為33.33億元,一舉創造了中國醫療設備行業最大單筆私募融資。當時,聯影醫療的投後估值就已經達到了333.33億元。

作為聯影醫療較為早期的外部投資人,德同資本一路陪伴見證其發展。德同資本是較早在醫療領域“掘金”的機構,回顧當初投資下注聯影醫療的細節,德同資本董事長邵俊曾對外表示,“在醫療器械領域,德同資本的投資策略是從國際市場的趨勢來布局國内、從退出的角度布局早期投資、從政策紅利下尋找本土創新和進口替代”。在這種多維度的選擇标準之下,德同資本錨定了國内唯一一家可與外資企業抗衡的高端大型醫療影像設備企業聯影醫療。

之後,聯影醫療成為越來越多機構的座上客,僅在2017年就完成了3輪融資,估值也一路水漲船高。在胡潤研究院《2021全球獨角獸榜》中,聯影醫療以320億估值,在中國醫療器械企業中排名第一。

在資本加持下,聯影醫療實現了業績的快速增長。2020年,公司實現扭虧為盈,營業收入為57.6億元,淨利潤為9.37億元;2021年截至6月30日,公司營收為30.85億元,淨利潤6.4億元。對此,或可從招股書中找到原因,“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内爆發,受其影響公司部分與新冠肺炎檢測相關的影像診斷産品市場需求量相應增長。”

03 醫械國産替代,向高端市場進軍

在國内,聯影醫療與邁瑞醫療、東軟醫療、萬東醫療被并稱為國産醫療設備“四大天王”。

其中,邁瑞醫療是當之無愧的“老大”,成立于1999年,2006年曾在紐交所上市,2015年又從美國退市,并于2018年登陸創業闆。天眼查顯示,目前邁瑞醫療已經完成12輪融資,其市值超過4000億元。背後資本方囊括KTB投資集團、基石資本、深創投、弘晖基金等。

另外,鮮有融資的東軟醫療在2019年曾獲得百度投資,後者認繳出資額超2000萬。2021年12月,東軟醫療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而早在1997年,萬東醫療就已經完成IPO。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3月,萬東醫療向美的定增募資20.6億元,後者持股比例增至45.46%。

可以看出,近年來,在國産替代、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等因素影響下,國内醫療器械市場不斷獲得資金支持,并得到迅速成長。有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已經超過4400億美元。其中,我國占據23%的市場份額,是全球第二大市場。在聯影醫療所在的醫療影像設備細分賽道,預計我國将在2030年達到近1100億元的市場規模。同時,該賽道在整個醫療器械領域中技術壁壘最高,更是引得資本紛紛加注。

但是另一方面,在我國醫療影像設備行業中,初步實現國産替代的産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在高端産品方面仍然與國外巨頭有着明顯差距,國内市場也以進口為主。

在我國高端醫學影像設備市場,依然主要是由西門子醫療、GE醫療、飛利浦醫療等外資企業所壟斷。比如64排以上CT市場、MR市場等,主要還是被以上三大巨頭占領。

而盡管是創下國内多項第一記錄的聯影醫療,也無法擺脫核心元件的外部依賴。招股書顯示,聯影旗下的MR産品、CT産品、XR産品、MI産品及RT産品中均有重要零部件需要向外企采購。自有能力的不足,讓其乏于與巨頭競争。越是高端的市場,被碾壓的情況就越明顯。比如,在高端的3.0T及以上MR市場,國際三大巨頭已經占據了我國80%以上市場,國産廠商生存空間非常小。

回到本次上市,聯影醫療拟募資124.8億元,其中近一半的資金将用于新型MI、MR、CT等大型設備的開發上。

一旦上市成功,聯影醫療将成為邁瑞醫療之後,行業内第二家千億市值公司,也将有更多精力努力實現對巨頭的全面超越。

國産替代之路,道阻且長,但行則将至。

[本文作者融中科技,i黑馬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衆号(ID:thecapital)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