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好點的書法基本知識

好點的書法基本知識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3 23:11:35

文 | 一癡 書法網總編輯


對于所有學習書法或者想要提高書法水平的人而言,對前人經典法帖的臨摹是不二法門,臨摹是書法學習與其他藝術學習最大的不同所在。關于臨摹,從概念到方法等等,從古到今已經形成一套非常完整而豐富的體系,本文所要厘清的僅僅是涉及臨摹中的“臨”與“摹”與“臨摹”這三者的具體概念和具體做法以及古今的不同之處,另外本文還将盡力的去勾勒闡釋出這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各自所承擔的作用等等,本文可以作為了解書法臨摹的基本概念來閱讀。

臨是臨,摹是摹,不要傻傻分不清!

現代學習書法的人很多是将“臨摹”當做一個詞來看讀,如此也便産生了很多的書家和書法初學者将“臨摹”當做一個動作來完成。實則古人學習書法,臨是臨,摹是摹,臨與摹是兩件事,宋代的黃伯思說:“世人多不曉臨、摹之别。臨,謂以紙在古帖旁,觀其形勢而學之……摹,謂之薄紙覆古帖上,随其細大而拓之。”這話雖說是古文,但是也曉白明了:“臨”就是把範本放到邊上,照着樣子寫。“摹”就是把透明的紙覆蓋在範本上,一筆一畫地照着寫。當然我要引用宋人的這段話的意思是告訴大家,關于“臨”與“摹”的關系傻傻分不清,不是現在才有的,宋代的人同樣也有這樣的毛病。

好點的書法基本知識(書法分不清臨與)1

雙鈎廓填示意圖

在古代,印刷還不發達,人們學習書法時要想得到好的臨摹範本,一般會使用有一定透明度的紙張覆蓋到法帖的真迹或者拓片上,用細毛筆把字的邊緣用細線勾出,然後再用毛筆把筆畫填墨完型,這樣便可以獲得一件和原作一樣的複制品。這裡的勾線工序稱之為“雙鈎”,把筆畫填實的工序稱之為“廓填”。要做到很好的“雙鈎”與”廓填”,對于紙張的透明度有一定的要求,而在古代,紙張的制作工藝還不是很發達,紙張的透明度和現代的紙張是不能比的,但是古人有古人的智慧,他們會用一層薄薄的蠟來塗到紙上,然後在牆上挖一個小洞,在一邊點上燈,在另一邊把字帖和塗上蠟的紙疊在一起,這個時候燈光會将塗蠟的紙照的更加的透明,從而可以将字帖的字迹更加清楚的顯現在紙面上來進行勾描和填墨。我們現在能看到的很多古代的傳世法帖,如王羲之的《喪亂帖》《頻有哀禍帖》等都是屬于唐摹本,就是在唐代的時候,書家麼通過對王羲之的原帖進行雙鈎填墨而得于留存到現在。我們通過現代的高清掃描透視,還可以清晰的看到這些法帖中的範字有着極細的毛筆勾線的輪廓線及筆畫中填充的墨迹筆觸。到了近當代,為了“摹”寫的方便,人們把法帖範字用紅色印刷在紙上,初學者隻要用毛筆照着這紅色的範字直接描寫就可以了,這樣的描寫,我們稱之為“描紅”。無論是古代的“雙鈎廓填”還是近當代的“描紅練習”其實都是屬于“摹”的學習範疇。

好點的書法基本知識(書法分不清臨與)2

《喪亂帖》中的“羲”字高清圖,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雙鈎廓填的細節

好點的書法基本知識(書法分不清臨與)3

《喪亂帖》中的“頓”字高清圖,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雙鈎廓填的細節

“臨”帖是比“摹”帖更為常見也是更為主要的書法學習方法,臨帖是指一邊看着字帖一邊書寫,一般也稱為對臨,意思便是對照字帖書寫。但是這樣邊看邊寫,肯定是存在一心要兩用的情況,作為初學者,開始的時候都是看一筆寫一筆,這樣的臨寫速度會比較的緩慢,因為對所臨法帖的字形态貌、點畫寫法,偏旁結構等都不是很熟悉,所以一般要先看清楚才好落筆臨寫。有一句俗話說的好“眼在前面飛,手在後面追”。等到手能追上眼,臨帖的水準也就上升到一個高度了,所以說臨帖時主要訓練的是手和眼的配合程度,如何才能實現手與眼能盡快的協調同步呢?這主要取決于臨寫者對所臨法帖的熟悉程度的高和低,所謂熟悉程度高,其實講的是臨寫者對于法帖範字的記憶度高,先是可以做到看一眼寫完一個字,再到後面一眼看幾個字然後能記住筆法、結構、字距等關鍵的臨寫要素,最終能做到将所臨的帖合上之後能夠憑記憶而将帖的内容全部的寫出來,達到這個程度,在書法的學習上稱之為背臨。背臨可以從最少一個字、兩個字到一行一段的片段來循序漸進的去訓練,等到可以實現通篇法帖都能做到背臨的程度,便可以有意識的進行集字背臨創作了,方法便是:選定一首詩或者句子,先試着将這首詩或者句子中出現在所臨寫法帖中的範字背臨寫出來,如果詩裡或句子中出現法帖中沒有臨過的範字,那麼可以通過查找該法帖書家其他法帖中寫過的範字來臨寫,這樣最終完成一件完全是基于所臨法帖風格的集字作品。

好點的書法基本知識(書法分不清臨與)4

集《蘭亭序》中字的對聯

臨與摹,各有各作用,不可厚此薄彼!

現代人學書法多重視“臨”寫而輕視“摹”寫,甚至很多人以為“摹”寫太低級了,太小兒科了,沒有太大的必要,尤其是很多成年人學書法,更是從來不做“摹”寫的功課。實則“臨”與“摹”是各有各的作用,“臨”當然難度是更大,更加考驗和鍛煉臨寫者的手與眼的配合到位的能力,但是“摹”對于找準字形、結構位置等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與優勢,而且對于揣摩原帖的筆意也大有好處,尤其是臨寫很長一段時間後,感覺很難進步,這個時候如果能重新的“摹”寫一遍,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臨帖與摹帖的方式方法不同,其目的和結果也是不一樣的,摹帖更重在形,臨帖側重在神,所以臨帖時更要求臨寫者要盡力的去理解和轉化原帖書家的筆法、字法、章法、墨法等,最終的目的是要落實到自己的筆下寫出來,臨寫法帖相對來說多多少少會帶有臨寫者的個性風格,這個是無法避免的,至于如錢謙益對王铎臨帖的評價:“秘閣諸帖,部類繁多,編次參差,蹙衄起伏。趣舉一字,矢口立應,複而視之,點畫戈波,錯見側出,如燈取影,不失毫發……”(《牧齋有學集》)這句話的大意是說:随便說出《淳化閣帖》中任何一個字,王铎都能馬上寫出來,絲毫不差!這個對于有一定的書法臨摹體驗的人來講,估計都會認為這隻是一種美譽之詞,因為不可能做的到!實際王铎的很多臨摹閣帖的墨迹作品留存到現在還不少,我們都能看到,水平當然是很高,但是沒有一件乃至一個字可以真正做到與《閣帖》上的法帖和範字“對燈取影”的程度。

好點的書法基本知識(書法分不清臨與)5

王铎臨《聖教序》墨迹圖

其實不惟王铎做不到,唐代的褚遂良、虞世南、歐陽詢等也都做不到,我們現在還能看到他們臨寫的《蘭亭序》,這便是我們常說的褚摹本,定武本等等,這些版本是人各一面,基本上都與各自書家本身的書法風格有着密切的關系。再到宋代的米芾,元代的趙孟頫等,他們是書法史号稱古代法帖臨寫的頂尖高手,我們來看到他們留存下來的臨摹作品也會得出同樣的判斷。如果不懷“厚古薄今”偏見的話,我個人以為現代人的臨帖,如果從形像的程度來講,要超過古代任何一個時代,這是因為現代書法的學習與訓練的方法及手段和古代人是有很大的不同,這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現代人學習書法将“臨”與“摹”合二為一了,這便是下面要來重點講述的——臨摹是臨摹。

好點的書法基本知識(書法分不清臨與)6

褚遂良臨《蘭亭序》局部

好點的書法基本知識(書法分不清臨與)7

虞世南臨《蘭亭序》局部

現代書法學習将“臨”與“摹”合二為一,臨摹從此是臨摹!

臨摹是臨摹。這句話的意思是将“臨”和“摹”融合在一起的學習方法,這種方法一般常見于很多“書法藝考”及大學書法專業的學生,實際現在很多的社會性質的書法培訓機構也開始采取這樣的教學方法,“臨摹”合一的學習方法是當代書法教學,尤其是“學院派”書法教學所開創出的一種教育成果,從根源上來看,是從現代的美術教學方法中獲得啟示然後進行借鑒、轉化而來。

我曾經應邀到北京一家在業内很是知名,專門做書法高考培訓的工作室去參觀,人不多,二十來個人,一人一桌,桌面的文房字帖擺放和一般的書法培訓班沒有什麼兩樣,但是我走到其中一個學生的桌面前發現,在他的桌面上還放着一個三角闆。見他在臨摹的時候,不時的将這塊三角闆在法帖範字上來回的比劃和量測,我便在他邊上足足看了好幾分鐘,原來這位學生是用這塊三角闆來校準和測量他所要臨摹的法帖範字的筆畫長度、角度、位置、包括上下字之間的距離等。這個時候,負責教學的老師走到我跟前,對着我笑道:這可是我們的“九陰真經”,到我們這裡來培訓的很多是沒有任何書法訓練基礎的書法小白,一般來說,要在一到兩個月的時間要将一個從沒有臨寫過帖的孩子訓練到能夠臨寫出與原帖八九不離十的水準來,靠的便是這種精準測量臨摹法,通過這些年的教學,我們發現,其實沒有書法臨摹基礎的學生通過這種方式的效果好過很多有點基礎的學生,這是因為有一定臨摹基礎的學生反而有很多的個人習慣,而這些習慣可能是不大對的,這就要花費一些時間和精力來重新調整修正這些不好的或者是不對的習慣,在這個意義上來講,正是應了那句話“白紙上更好畫畫”。這位老師接着給我介紹說:學生們還可以用這塊三角闆或者直尺來畫範字的外形輪廓及結構中軸線,到後面的行書草書臨摹時,還可用來畫出篇幅章法中的單行軸線等,最終通過這些畫出來的外形輪廓線、中軸線、章法輔助線等來對自己的臨摹習作進行圖像校對,通過一段時間的這樣訓練後,眼睛觀察精準性,會得到很大的提高,這個時候 點畫書寫的動作訓練也能跟上……

好點的書法基本知識(書法分不清臨與)8

一個之前沒有書法臨摹基礎的書法藝考生兩個月後的臨寫米芾習作

我個人以為,這種借助三角闆或者直尺等輔助工具來測量校準摹寫方式,從本質上來講是實現了書法學習中的摹寫的要求,而且更加科學精确化。由此,現代書法教學與訓練開創性的實現了“臨”與”摹”合二為一,臨摹從此是臨摹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