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打球的深圳女孩宋翊嘉和一支中學女子籃球隊,一個關于校園體教融合的故事。▃
5月的一個下午,我在深圳第二實驗學校的球場,見到了下課後前來訓練的宋翊嘉。
在校園籃球界,深圳第二實驗學校在全國都赫赫有名。截至今年,在廣東省中學生籃球錦标賽中,該校女籃已經實現14連霸,即連續14年未讓冠軍旁落。
這天下午,場上的初高中女籃隊員們正在做全場攻防轉換的訓練。在幾秒鐘的時間裡,三個人的組合要從這邊半場以最快速度沖到另外半場,然後通過不斷傳球,用最快的時間完成一次進攻,而無論是否打進,都需要馬上進行退守,再完成一次全力的折返跑。
她們沖刺速度之快,鞋子和木地闆之間不斷摩擦出尖銳的聲音,甚至還可以感受到地闆在微微震動。訓練強度很大,她們臉上很明顯流露出了疲憊的神情,卻異常專注。
這樣的訓練對于15歲的宋翊嘉或許已是習慣。
1
2022年5月6日,2022級蔡崇信籃球獎學金獲獎人名單正式公布。蔡崇信籃球獎學金是一個公益項目,旨在選拔熱愛籃球運動、有志成為優秀籃球運動員的适齡青少年前往美國寄宿高中留學深造,與美國同齡球員相互競争和學習。
名單公布後很快成為了熱門新聞。很多關心中國籃球的人認為,能入選這份名單的都是有機會引領中國籃球的潛力新星。他們某種程度上代表着中國籃球的未來。
在這份6人名單中,籃球名宿鞏曉彬之子鞏俊彤、混血球員馮傲等人的籃球之路,很早就受到了衆多關注,所以他們的入選并不讓人感到意外。直到這個名字的出現——其他入選的球員身高都在1米90以上,最高的郇斯楠身高達到了2米10(其母親也是前女籃國手)——來自深圳第二實驗學校的宋翊嘉,資料顯示,身高僅有1米68,是這份名單中唯一的女生,也是唯一的深圳孩子。并且,父母都沒有籃球相關背景,是純粹從校園籃球體系培養出來的學生運動員。
球場上的宋翊嘉。
籃球是巨人的運動,有不少人在新聞下方留言:“身高1米68都能入選,她到底有多強?”
這個疑問在我去深圳第二實驗學校采訪的那個下午,或許有了答案。
那天的課後訓練中,我看到在一次進攻中,雖然宋翊嘉已經有很好的出手機會,但卻選擇把球傳給了另一個位置更好的球員,在如此高速的運轉下還能冷靜助攻,可以看出她的球商和遊刃有餘。而在一則介紹視頻裡,她腰間拴了一條繩子,拖着一個大輪胎在大街上奔跑訓練。
在蔡崇信籃球獎學金訓練營,宋翊嘉是僅有的兩個女孩之一,在打全場時她經常要對位男生。但在跟男孩的競争中,她卻絲毫不落下風,還用強硬的防守證明了自己。“有男生看到和我對位,就主動要球想要‘打’我,我看到他比我高,運球點比較高,而且運球間隔也比較長,我就沖着他的球去,而不是用身體防止他突破。”最終宋翊嘉成功防守了下來。她有一股不服輸的勁。
中國女籃名宿宋曉波如此評價宋翊嘉:“身高雖然不高,但她很努力,身體素質好,對抗能力強,技術較全面。”
看完這一場訓練以及和宋翊嘉對話,其實都突破了我對校園籃球的想象。職業運動員是一條艱難的道路,尤其對于籃球運動員來說,除了要具備肉眼可見的身體條件和天賦外,還需要數年如一日全身心的訓練和投入。在這種理念基礎之下,人們普遍認為,隻有進入體校或者職業梯隊,才能算得上真正的運動員。而校園籃球更像是一場小打小鬧,或者說,是“次要般的存在”,因為,絕大多數的校園籃球運動員的最終目标都不是要靠職業籃球去生存。
但你卻能看到包括宋翊嘉在内的這些女孩真的拼盡全力去訓練,以非常嚴苛的标準要求自己。她們每天跟其他學生一樣上完文化課,還得雷打不動地到球場訓練3個小時,周末也經常需要出去打比賽或加練。
這麼辛苦的訓練,到底是為了什麼?
在入選後,宋翊嘉陸續接受了多家媒體的采訪。對于如此有天賦的球員,媒體記者們都會不約而同地問:“宋翊嘉,你會去打職業嗎?”其實答案就蘊含在宋翊嘉的留學擇校選擇中,她最終選擇的是蔡崇信的母校——新澤西州勞倫斯威爾學校,一所并不以籃球見長、而是以圓桌教學聞名的高中。宋翊嘉說,她更希望在籃球和學業這兩條路上齊頭并進,“我很喜歡籃球的團隊氛圍,很喜歡跟别人較量的感覺,但要打職業,可能和學生運動員是完全不一樣的競技狀态。”
對這群女孩來說,艱苦的訓練不隻是為了沖擊職業賽場,她們打籃球的目的和追求可能和我們原來想象中真的不太一樣。在很多人眼裡都有一種功利的看法,那就是發展校園籃球的目的是為中國籃球事業貢獻更多的職業運動員,然後在各項賽事中打出好成績。但實際上,校園籃球的最大獲益者更應該是學生運動員自身,她們從籃球上得到快樂和啟發,才是最大的價值和意義。
籃球和學業,并非泾渭分明,這是校園籃球所追求的理念。而從宋翊嘉身上,其實我們能看到一個關于校園籃球的教育故事。
2
真正走進二實的球場,你會發現球場上最引人注目的并不是場上揮汗如雨的球員們,而是站在場邊的教練王小維,她雖然身材不高,但人稱“鐵腕教練”。她是這支球隊的創辦人,現在是深圳第二實驗學校體育中心主任。如果訓練質量不能讓她滿意,她會立馬吹停哨子,毫不留情面地指出問題所在。
但在場下,你總能看到王小維露出兔牙的笑容。“第一次看到我時,黃校長就對我的身高提出了質疑。”2006年,王小維從華中師範大學體育學院訓練系畢業,來到當時還叫碧波中學的第二實驗學校面試當體育老師。和其他知名體育院校畢業的競争者相比,王小維其實并沒有太大的優勢。但她的一個提議卻讓時任校長黃顯甫眼前一亮——“我想要在這裡組建一支女子籃球隊。”王小維最終成為當時唯一一名入選的體育老師。
王小維本身就是校園籃球培養出的大學生,她深知籃球對她起到過多大的作用。現在作為教育者,她覺得,哪怕作為體育老師,也有自己的教育使命。當時她專門寫了一份策劃書,遞到了校長辦公室,大意是組建一支女子籃球隊,将能改變整所學校的運動氛圍,也将從某種程度上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成長。
這份方案打動了黃校長。于是,剛畢業的王小維就成了一支女子籃球隊的主教練,也是僅有的一位教練,她必須從零開始,逐步組建起一支隊伍來。但在當時,幾乎沒有人看好王小維,甚至還有人說,搞一支女子籃球隊就是一個無底洞,可能搞十幾年都搞不出名堂來。王小維想的是,她想要讓熱愛籃球的女生有更多的機會。
一開始沒有球員,王小維就回到自己的母校宿州第二中學,招募了一批學妹。同時,她還自己去深圳各個學校當球探,挖掘了一批本地比較有天賦的小球員。如今擔任二實初中女籃主教練的陳嘉敏,就是在福田一所小學被王小維看中。當時小學還沒畢業的陳嘉敏,每天放學後就自己坐公交到二實,跟着王小維開始訓練。
雖然球隊建起來了,但王小維還是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難,比如,當時校園女籃的比賽平台非常之少,許多比賽隻有體校才有參賽資格,王小維隻能四處去尋找比賽的機會,要麼找社會上的隊伍打,要麼和學校教職工打,反正想盡辦法讓隊伍得到實打實的鍛煉。
在場邊布置戰術的王小維。
王小維說,建隊的前三年,對她來說是刻骨銘心的。女子籃球相對小衆,很少人關注到她們。而且,籃球對抗性強,其實很多家長并不贊成他們的孩子加入球隊。在這個不太受認可的項目裡,在球員天賦并不是特别高,而且基本功都不太紮實的情況下,王小維投入全部的時間和精力去陪伴和訓練。“在這樣一個痛苦漫長的階段,在無數個孤獨的日子沒有人能陪伴你,隻能依靠你自身成長,這對球員是考驗,對教練來說也是考驗。”有好幾次和傳統強校打比賽,王小維幾乎是全場哭着指揮球員打完的。因為差距實在太大了。
但對于王小維來說,昔日的校園籃球經曆給了她許多寶貴财富。“作為一名運動員,其實你腦子裡的信念隻有一個,就是要有赢的欲望。這無關天賦、也無關技術,這是我建隊以來一直給孩子灌輸的理念。如果沒有這種信仰,一旦走到賽場,你就很難戰勝對手。關鍵在于戰勝你自己”。深圳的雨季特别漫長,而當時學校的球場是露天的“風雨場”,一旦下雨,王小維就會因地制宜,有什麼條件都利用起來,讓孩子們在相似的訓練場景做各種針對性訓練。“這幾年,我幾乎也在和孩子們共同成長。”
令王小維略有成就感的是,小球員的确每一天都在成長,從一開始隻會上三步籃,到會換成左右手三步上籃,會全場組合三步籃,孩子的成長和進步成了王小維要堅持下去的理由。
3
在球場上,王小維頗為自豪地給我指了指場邊的幾位女教練,“你看,那是高中女籃主教練魏勝男,是我的第一屆學生,那是初中女籃主教練陳嘉敏……她們都是從二實走出來的球員,現在又回到二實做教練,和我一樣投身于校園籃球的事業中。”
二實女籃合影。
建隊第3年,二實女籃開始打出了名氣。一開始是拿了深圳市的冠軍,後來又拿到了廣東省的冠軍,再後來,她們還去打了全國範圍的賽事。也開始有大學關注這一所以籃球見長的普通高中,重點關注這一支球隊裡的好苗子。
陳嘉敏後來以籃球特長考入了北京師範大學,畢業後又回到了二實當老師,成為了宋翊嘉等一批既是學妹又是學生的教練。作為過來人,她對小宋的建議是,不需要太早考慮打職業的事情。她深知打職業籃球這條路對女生來說太窄了。“如果太早去打職業,錯過大學4年的時光,打完職業出來,會發現你隻有打球的經曆,也隻能找跟打球有關的工作。而女生能打球的時光也就幾年,如果上了大學,有大學文憑,你還可以從事其他喜歡的職業,比如銀行、工商管理等等。”
在王小維看來,執教一支初高中女子籃球隊,最重要的理念其實是全面。“如果在體育上做到頂尖,當然是有很專業的部分。但對于這些未定型的學生運動員來說,那麼投入的訓練,不僅是要讓她們能從高強度的競技中享受到樂趣,更重要的是讓她們在籃球這樣一項集體運動中得到一種健全的人格。”
而宋翊嘉能在競争激烈的訓練營中脫穎而出,陳嘉敏認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宋翊嘉的全面——在訓練營的第一天晚上,首先安排的就是英語測驗。宋翊嘉對我回憶起卷子裡的内容,笑了笑說,“挺容易的。”
有很多人問王小維,是怎麼去平衡孩子們學業跟籃球之間的沖突的?王小維說,她現在更願意用“共存”這兩個字去聯系學業和籃球這兩件事。“其實每個人的時間就那麼多,很多事情是無法平衡的,而能做到的隻能是共存,那就是在有限的時間盡可能保持高效和專注,甚至比專業球員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隻要在球場上,王小維就是不折不扣的“鐵腕教練”。
在跟王小維對話時,你很容易被她的堅定所感染。她有兩個孩子,都是剖腹産,每次生育,她都堅持到孩子出生前的最後一周才休息。并且都是孩子剛滿月,就回歸崗位,有一次甚至帶着剛滿月的孩子一起領球隊去外地比賽。而在沒有孩子前,她和丈夫一起住在學校,就為了早晚的訓練方便。有了孩子之後,他們才搬出了學校,但周末還是會帶着孩子到學校裡去,孩子在球場邊上爬,他們就在球場帶球員訓練。14年來,王小維幾乎沒有擁有完整的周末和假期。
賽場上的二實女籃。
而二實女籃還有一個重要的傳統,那就是每周一“老王的雞湯課”,每周都帶着球員樹立一周的目标,到了周五再來複盤。在王小維辦公室的白闆上寫着許多關于球隊的總結,還有對每個球員技術特點的分析。“直到現在,我每天睜開眼,就是圍繞這幾十個孩子,這是我最重要的事情,我每天都研究這個事情,我相信我肯定能把這個事情做好。”而令王小維最欣慰的是,這些孩子從來沒有因為偷懶的情緒而請過假,哪怕是生理期,她們都會站在場邊參與。“我一直有個概念,你一定是很熱愛這個老師,你才會好好地上她的課,一定是這樣。”
王小維說,在選材時,她選擇的第一标準是孩子對籃球是否發自内心的熱愛。因此,每招一個孩子,她都必須先讓孩子提交一份簡曆。“這不僅是讓孩子樹立起一種規範的概念,更重要的是,我要從簡曆中看到她們的熱愛。”王小維希望,自己能影響一群熱愛籃球女孩的命運。“體育在某種意義上可以助推,讓這些孩子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在事業上都走得更從容一些。”
如果一切順利,今年中考後,宋翊嘉将開啟自己的美國留學之旅。
而二實女籃也将迎來送往一批批的學生球員。老球員大部分都将在全國各地的高校裡延續自己的籃球夢想,新球員則帶着青澀和懵懂來到二實,迎接即将到來的蛻變。
但不變的應該是,王小維會站在場邊,再次影響一批又一批的籃球女孩。
▌本文為晶報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線索征集
好的故事需要有人去挖掘,好的風景需要有人去發現。@故事發現者,如果有感動到你的故事、你聞所未聞的故事,讓你對深圳這座城市的曆史和未來有所思考的故事;如果有能讓你感受到深圳文脈跳動的景象,讓你大開眼界的創意空間,歡迎聯系晶報提供“元故事”“觀文脈”選題和線索。
根據選題和線索的價值,晶報将為故事發現者提供100-1000元不等的報料費。
填寫報料線索或故事簡介
來源 | 晶報APP
統籌 | 李岷
記者 | 餘梓宏
圖片 | 受訪者提供
制圖 | 勾特
編輯 | 李慧芳 李一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