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娟娟是某外國語大學英語專業的畢業生,在一家外資公司任部門經理助理,月薪4000元左右。娟娟原來以為可以直接和外國客人談業務,但部門經理考慮到她大學剛畢業,缺乏實踐經驗,所以娟娟每天的工作就是跑跑腿、幫經理發電子郵件、打打字、接待一下客人等瑣碎事情。在娟娟看來,這些工作隻要大學畢業的人都能做到,根本就沒有體現出自己的專業特長。
看到自己總是接觸不到具體的業務,娟娟沒有耐心了。為了實現自己的價值,娟娟兩年内換了幾份工作,可是基本上都是助理、秘書、文員、前台類的工作崗位,根本就發揮不出自己的一技之長,每天都是在打字、接待客人等幾乎沒有技術含量的簡單工作中度過。
娟娟對這種狀态非常苦惱,思前想後,她一咬牙又辭職了,報名參加了茶藝培訓,決心做個茶藝師。很多朋友對她的決定疑惑不解,放着好好的白領不做,去學什麼茶藝?
可是娟娟有她自己的道理:“有些同學剛畢業時薪水很低,工作也很辛苦。後來他們有的學習裝修設計,有的學習電商,都跟上了趨勢,成了搶手的人才,月薪早就過萬了。“
“原來本以為外語是自己的優勢,可是工作了兩年,發現辦公室需要的英語是其他專業大學生就能應付的。”,娟娟對朋友們解釋道。
原來娟娟是有自己的考慮和打算的,準備學了茶藝之後,利用自己的英文特長,開一個專門接待外賓的茶藝館,既能賺到錢,又能把中國的茶文化發揚光大。
類似于娟娟的經曆一樣,很多大學生畢業後便順利地謀到了一個門檻低、工作相對輕松的工作。他們大都是在公司從事行政、接待、助理等輔助性的工作,沒有機會深入接觸到技術性、專業性非常強的工作,工作内容比較寬泛空乏,挑戰性不強。幾年下來,年齡增大了,結果發現自己什麼也不會,在人才市場沒有什麼亮點和競争力。
這種輔助性的工作屬于吃”青春“飯的工作,從事這類工作的人,随着年齡的增長,面臨着被”長江後浪“推走的危機。一旦他們離開原來熟悉的崗位,再去尋找其他工作機會,過去的特長已經不是今日的優勢了,因此難于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如此一來,高不成低不就,就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白領。
二、将自己打造成複合型人才
1、雞肋白領最大的特點就是自己的知識面較窄,專業技能單一,而且大衆化,缺乏獨特的競争優勢,一旦年齡上失去優勢,在職場上就難以為繼了。
2、當今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多學科交叉融合、綜合化的趨勢日益增強,其特征是學科交叉、知識融合、技術集成。
3、讓自己成為複合型人才
(1)複合型人才就是多功能人才,其特點是多才多藝,能夠在很多領域大顯身手、遊刃有餘。企業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強,對于職場人來說,把自己打造成為複合型人才,形成自己的核心競争力,已經非常重要和迫切。
(2)複合型人才表現在其職業能力的多元化,也就是說,如果你現在的職業沒法做了,你還應該能很快地從事另一份職業。
(3)必須注意的是,把自己打造成複合型人才之前,首先一定要進行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隻有明确了前進發展方向後的”複合“才是有目标的、有意義的、有針對性的。缺乏方向和目标的胡沖亂撞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那純粹就是浪費青春和精力。
(4)通百藝而精于一
有人認為複合型就是什麼都懂一點皮毛、什麼都去了解一下;還有人認為複合型就是要通過不斷地轉換工作,什麼工作都幹一下,這些看法是非常錯誤的!
我們中國有句老話:"藝多不養人",意思是手藝很多,但都不精通就很難養家糊口。手藝不精通就很難把事情做好、做精,就沒有核心競争力。
”通百藝而精于一“,精通一項專業技能,并在另外領域也有特長的複合型人才,才是人才市場上最缺乏,企業又求之若渴的人才類型。
結語:
作為現代職場人,永遠不要停止學習的腳步,學校學習的專業不一定就是你今後所從事的職業,有些專業會随着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被時代所淘汰,一切都必須按照社會的需要來及時調整自己應掌握的知識和技能。隻有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和類型,不斷挑戰陌生領域,才能在人才濟濟的今天,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本文由戈晟職場觀原創,如果您喜歡本文内容,歡迎點贊、評論、收藏、分享并關注!若想了解職場更多的相關知識,請私信留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