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艾葉芳香?臨湘燈明村,村民正在收割艾草組圖/盧七星 ,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端午艾葉芳香?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臨湘燈明村,村民正在收割艾草。組圖/盧七星
臨湘艾條加工廠,女工用卷煙器手工制作艾條。
臨湘艾條加工廠生産的艾香,一般根據艾絨的顔色分辨艾條的好壞。
傳統艾灸能幫助人體溫通經絡、調和氣血。
對于每一段童年記憶來說,艾草似乎或多或少扮演着吃食、祛病以及與端午節有關的角色,對于我來說尤甚。老家皖北平原以種植小麥為主,田埂荒地上長艾,長長的杆,高出其他雜草半個身腰,遠遠的就可聞見它們的氣味。尤其端午後,大人割來幾段艾杆,曬幹了,點燃,放在路口漚煙,那味道與炊煙一樣,讓人想起村莊。
端午之後,艾草新綠,這清香之後的清苦,與農村壩上的味道一緻。
撰文/潇湘晨報記者 錢烨
蒿子粑粑、艾米果,湘西與客家人的美食
艾是雜草,而且品種很多,稍有平坦的土壤,艾草就能生殖。作為菊科蒿屬植物,它們中隻有少數品種如蕲艾得到馴化,推廣種植。湘西苗民喜吃的蒿子粑粑,原料也是艾草的一種,名鼠麯草。原野中,尤其在田埂,未來得及翻種的田裡都極容易長這種嫩綠色,肉嘟嘟的蒿子。苗民叫它白蒿,是形容它剛破土時的嫩白色絨毛,遠觀有點像蕨菜的嫩芽。隻是往後長大,其就在頂端長出一簇黃色的團簇小花來,風吹起來,搖擺擺,煞是可愛。
因為生的多,湘西未見有苗民馴養這種艾草。
艾可以吃,也許是食客們喜歡類似于茼蒿、泥蒿那種艾草清香之味。尤其是4月間的泥蒿,帶着湖水的清腥氣,代表着蒿屬植物最難得的口感與艾香味。同為蒿屬的艾草,其口感則苦很多,一般少有拿來直接吃的,多作為藥材,有驅蚊、止癢之效。
兒時對于艾草的一個深刻印象是漚煙,大約端午時節過後,此時天氣開始褥熱,蚊蟲大肆來襲。大人下地割來艾草,放在院内曬幹,與細碎的麥殼摻和後堆在路口,從底部點燃,然後上覆草木灰,壓制火勢的猛烈。此時艾草已燃未燃,零星之火不算充分,便放出許多煙來,這與烽火台以狼煙為訊号的原理差不多。
誰家門前點了一堆艾草,則整村都沉浸在艾草的清香裡。燃艾一般在傍晚,太陽似落未落,懸在西邊地平線上,氣溫稍感清涼,也是蚊蟲肆虐的最佳時機,在沒有蚊香的年代,這一土法子一直與炊煙一起,是農村夏季原野上常見的入夜景象。
除了驅蚊,就是洗艾葉澡了。《本草綱目》認為幹枯後的艾草用熱水浸泡後熏蒸可以消毒止癢,對待産的婦女也有安神保胎的療效。
隻是食用或藥用的艾蒿,其采摘的時節是不同的。蒿子粑粑和流行于閩粵、客家人群中的艾米果,多在三四月間采集。湘西苗民隻吃鼠麯草,而客家人對蒿屬的幾種艾草嫩芽均食。
而常用于熏煙或炮制艾條的艾草,當是端午節氣收割的好。此時暑氣剛露,夏熱初起,雨水與陽光多,土壤中水分蒸發量大,伴生的艾草也正當奮力抽身,舒展枝條之時。
從植物學上來說,此時節的艾草尚未進入生殖期。開花之後,植株營養将供給到花果子房而不是葉片,端午時節的艾草未花先葉,顯然是最肥美的時刻了。
愛較真的中醫就認為,最好的艾葉,就是端午節那天中午十二點前後兩三個小時采割的艾草。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的好天氣,故五月初五的“端午節”也叫“端陽節”。這一天地表陽氣最足,所以所生艾草有驅邪、避病災之功效,而由此時收割的陳年艾草炮制的艾條,用于艾灸是最上乘的。
這樣算來,端午之時已然錯過了品嘗艾草的最佳時機,湘西有句土話講“三月四月茵陳蒿,五月六月當柴燒”,夾雜着和煦春風的艾草無論拿來泡茶還是制作艾米果都有一份清香,但是這份清香待端午之後,就變成濃烈的清苦了。這正是“端陽”在艾草中注入的苦澀,才促成它的成熟。
洞庭之濱長杆艾草不比蕲艾品相差
洞庭之濱是很适合栽種艾草的,這一點,在嶽陽臨湘栽培蕲艾的李明雷尤為深信不疑。
在艾炙、艾香大肆流行的當下,臨湘燈明村種植戶李明雷的艾草種植基地,所引種栽培的是湖北著名的蕲艾。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艾葉本草自成化以來則以蕲州(現在的蕲春)者為勝,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謂之蕲艾。”李時珍說在衆多的艾草中以蕲艾為勝,原因是“相傳他處艾灸酒壇不能透,蕲艾灸則直透徹,為異也”。
李明雷在引入蕲艾前,曾深入洞庭湖區尋找本地鄉土品種長杆艾草。得益于長江上遊來的泥沙的堆積,湖灘地是艾草的理想栖居地,且洞庭面積寬廣,艾草種類豐富,在春季其嫩芽可為逗留冬候鳥提供食物。而夏季亦是夏候鳥的繁殖、藏身之所。
蒿屬種植物中,以2015年獲得諾貝爾獎的屠呦呦團隊從黃花蒿提取的青蒿素最為著名,其實這種蒿類,與其他艾草外貌相似,分布也極廣泛。湖南艾草種類豐富,丘陵地與洞庭湖區都是艾草生長的理想環境,上世紀70年代,湘西永順縣已率先開始栽培黃花蒿。而作為目前養生市場最為看重的艾條,李明雷認為洞庭湖濱産的長杆艾草也并不比蕲艾品相差。
好的艾絨呈土黃色,捏起來細膩蓬松
艾條的加工與應用早在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裡已有記述,《肘後方》也說:“傷寒時氣,溫病頭痛,壯熱脈盛,以幹艾葉三升。水一鬥,煮一升,頓服取汗。”
孟子曾說,“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見古人很早就開始重視艾灸對病體的調養。《醫學入門》亦說:“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
中醫認為,艾灸是将艾草特制成艾條點燃,直接懸灸或配合溫灸器敷于經絡或患處四周,借灸火的溫熱及藥物作用,幫助人體全面溫通經絡、調和氣血、散寒止痛、驅寒溫中。目前流行于長沙各地的艾灸館依然用此傳統方法。
艾灸以制作艾條為先,而艾條的好與次直接決定着艾灸的療效。怎麼分辨一條拿在手中的艾條是上品呢?5月28日,《湖湘地理》探訪了位于臨湘城郊的艾條加工廠,老闆江虹池祖父就是開藥鋪的,艾條廠不僅生産艾條,也加工其他中藥飲品炮制。
江虹池介紹,按照傳統手藝炮制的規則,艾葉需要在倉庫中存放三年,被稱為“三年陳艾”。待艾葉越發顯得金黃,才碾碎後篩出艾絨(艾葉的纖維),用棉漿紙包裹,卷成粗細均勻的尺寸,進入市場銷售。但目前艾條市場火爆,臨湘加工廠的艾葉多來自湘西野生艾草,存放時間不到一年,仍然無法滿足養生市場對艾條的需求。
按照傳統方法,艾葉在端午節氣收割後,要貯存三年,再用石碾碾碎,将碎葉過篩,分出黃色的粗纖維“艾絨”,然後用棉漿紙包裹,卷出所需尺寸。但傳統生産效率低下,三年陳艾的存貨量小,價格也昂貴,市場上流通的艾條一般為本年度收割的艾葉,且質量也分三六九等。
按照目前的加工程序,艾絨加工分四個等級。最好的原材料,35公斤艾葉出一公斤艾絨;其他為25公斤出一公斤;15公斤出一公斤;10公斤出一公斤。
一般根據艾絨的顔色就可分辨這些艾條的好壞,江虹池說,如35公斤艾葉出一公斤的艾絨,其顔色是土黃色的,捏起來細膩蓬松,聞起來也不刺鼻。品質差的艾絨呈青灰色,味道很濃且刺鼻,更差的甚至還有黴味。
另外,看艾條燃燒後的灰燼也可分出等次。品質好的艾條燃燒後的灰燼是灰白色的,摸起來細膩柔滑,不容易散落;而品質差的艾條燃燒後的灰燼是黑灰色,四處散落,摸起來粗糙有顆粒。
艾條不僅作為艾灸的材料,目前艾香的生産也日益受到青睐,這種聞起來如田野之味的艾香,比之沉香雖有燃燒時間短與味道停留短暫的缺憾,卻不失為天然綠色家居理念的新選擇。
“很多人告訴我更喜歡艾香淡淡的青蒿味”,江虹池說。那種像長在田野裡,自然迸發的清香之味,然後是淡淡的清苦,很像日常生活的味道。
地理知乎
艾草(菊科蒿屬植物)
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莖單生或少數,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萆質,并有少數短的分枝,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無假托葉或極小的假托葉;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半裂、頭狀花序橢圓形,花冠管狀或高腳杯狀,外面有腺點,花藥狹線形,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或略長于花冠。瘦果長卵形或長圓形。花果期9-10月。
全草入藥,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艾葉曬幹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分布于亞洲及歐洲地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底色畫法。
,
2023-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