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的農曆曆法一年為12個月,閏月13個月,19年7閏,但是閏正月的年份卻很罕見。上一次閏正月是1640年,即大明王朝滅亡的前四年,下一個閏正月為2662年,真的是千年等一回。農曆規定,19年7閏,也就是平均2.7年(約33個月)閏一個月。按理說12個月閏的機會均等,為什麼閏正月的機會這樣少呢?這要從三個曆法和廿四節氣說起。
陽曆一個回歸年365.24天,四年就餘1天左右,便放在2月,這個月就是29天,一年366天,陽曆叫閏年。陰曆是按照月球的月相變化來安排的曆法,一年為十二個朔望月,共354天左右。
農曆是以陽曆和陰曆為基礎制定的曆法,屬于陰陽合曆,其年份分為平年和閏年。平年為十二個月,354天左右,比陽曆的回歸年少了11天右右。這11天三年就積累到33個月,因此得置閏。閏月的年份為13個月,384天左右。月份分為大月和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其平均曆月等于陰曆的一個朔望月。上述為三個曆法的月曆概念。
地球在黃道上繞行一圈為360度,二十四節氣将其等分24份,每個節氣為15度。地球公轉速度不一樣,在冬至前後,也就是近日點,轉速最快,不到15天就轉完了,夏至前後是遠日點,運動速度慢,同樣是15度,需要16天左右。冬至前後公轉運行一個月大約為29.7天,陰曆朔望月,也就是農曆月大約29.5天,隻長一點點。而夏天運行一個月需要30.5天,比農曆月慢1一2天。因此閏月多在農曆的3、4、5、6、7月份,相反冬天的閏月則很少。在公元1821 年到2020年的200年中,共有農曆閏月74個。其中閏正月、閏冬月、閏臘月一次沒有,而閏五月多達16次。因而有了“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的諺語。
二十四節氣分節氣和中氣,比如今年正月初四立春為節氣,正月十九雨水為中氣,閏月按照沒有中氣的前一個月為置閏月。如公曆2262年3月21日是中氣春分,農曆正月之後接二月,将導緻農曆二月份沒有中氣,按照規定該月為閏月,取前面一個月(正月)來閏,叫做閏正月,它們的排列順序為:正月、正月閏、二月、三月……。
如果閏了正月,應是第一個正月過春節了,因為第一個正月初一與年三十相接。下一個閏正月将出現在2262年。根據資料顯示,自公元2262年至公元8000年,出現閏正月的年份共有32個,比較密集,不用200年就閏一個正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