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服的紋樣其實有很多都是從自然界提取出來的,或者是人們一個美好的想象。後來又通過對花鳥魚蟲進行歸納,讓人們想象的東西賦予形狀,注重了精神上的表現。
【植物紋樣】
1)忍冬紋
據蝸蝸了解,忍冬是一種蔓生對節出葉的藥草,三四月開花,初開為白色後轉成白色。到了冬天葉不會凋謝,所以才有了“忍冬”的稱号。
(不了解的蝸蝸說個俗稱--金銀花,是不是有印象多了)
忍冬紋則是由忍冬草發展出來的植物圖案,它是東漢末期随着佛教傳入中國之後,開始被人用在物體上的裝飾,盛于六朝時期。
在魏晉南北朝流行的這種植物紋,此時都還是很清瘦和程序化,一般為三葉片和多葉片。
因為它越冬不死,所以也會被大量運用在佛教上,說是用來比作人的靈魂不滅,輪回永生。代表了容忍,堅毅的品性。
2)卷草紋
其實漢代的銅鏡編織就是卷草紋的前身,在這時候唐代演化成了複雜的卷草,但是因為這種紋路盛行于唐代,所以也叫唐草紋。(這是由我們前面介紹的唐草紋發展而來的紋路)
這時候的紋路植物莖連續波卷,以波浪線與切圓線相結合,以S型為主莖,結合枝葉,花果等,多采取牡丹的枝葉,用多變的線條來做成紋樣。
【動物紋樣】
1)聯珠紋
聯珠紋是由一個個小的圓珠組成,通常都是圓珠排成一條線或者圍成一個圈(所以蝸蝸覺得這種紋路最好判斷~)
而且這個紋路除了你想到的圓珠之外,還會包圍着一些豬蹄的紋樣,也都會用常見的聯珠内呈現對稱的動物紋樣,比如常見的紋路裡面有獅子頭,馬,鹿,龍鳳等。
我們所說的聯珠紋是在魏晉南北朝由中亞傳入中國,在中國經曆融合後逐漸發展成我國傳統的圖案,在隋唐的時候也是發展為了鼎盛~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像胡服中見到的就是聯珠豬頭錦紋,這種野豬是波斯武力的象征。
在後期這種紋路也是有演進的,比如後期出土的文物,在新疆吐魯番的阿斯塔那墓出土的絲綢,裡面就有一篇聯珠對龍紋绫帶着“景雲元年”(710年)的題記。
而且這裡出土的文物就可以看出,我們對這個有了更快的改進,從單層直接變成了雙層的圈子
其實關于聯珠紋的曆史,蝸蝸建議想了解的袍子可以去看看,聯珠紋真的經曆了很多的轉折,才變成我們現在出土看到的樣子,傳統圖案的演變真的是蜿蜒又有趣~
2)饕餮紋
這種紋又稱作獸面紋,在中國漫漫的長路上,這種紋路多的是濃厚的神秘色彩,所以在整體的服飾上,使用程度也是不一樣的。
其實這種紋最常出現的是青銅器中,盛行在史前,商代西周初期的時候。就算是饕餮,也都是以鼻子為中心,左右對稱,重點突出正面的造型。
頭上有角,角下是眼。其實看過這個紋路的袍子肯定是知道的,這個饕餮紋通常将眼睛做得很突出,又大又圓。
具體原因還是因為古人認為眼睛是最能代表神的,所以在眼睛上下了特别的功夫。
饕餮的刻畫,也是具有了蟲,魚,鳥,獸等動物的特征,也有着目紋,鼻紋,眉紋,耳紋,口紋,角紋幾個特征,也反映着當時人們對自然神的崇拜~
其實蝸蝸覺得關于饕餮紋的傳說,大家也可以去《呂氏春秋 先識》看看記載,評論區互相分享呀!
3)蟬紋
蟬紋也是中國古代裝飾紋樣之一,寓意着吉祥,也常常出現在青銅器和玉器的裝飾上。在史書《論衡 無形》中還有記載過,蟬的蛻化稱為“複育,意味着死而複生,羽化登仙~
而蟬紋出現在帝王的通天冠以及菩薩的頭冠上,這時的蟬也象征着纏綿情愛,多子的寓意。
蟬紋也分三種:無足蟬紋,有足蟬紋,變形蟬紋。青銅器上的蟬紋,大多都是垂葉形三角狀,腹部有節狀,無足,近似蛹,四周填雲雷紋。也有的是長形的蟬紋,有足也是以雲雷紋作為地紋。
據了解這是盛行于殷末周初,主要是在鼎,爵的流上,或者盤子上,其實也說明了蟬紋和飲食的關注,大約有着飲食清潔的意思。
所以說蟬出現在不同的容器上,意義也都是不同的,但是也都象征着祝福和美好之意。
其實除了蝸蝸所說的,除了植物動物之外,其他的雲朵,漢字,日月星辰都有自己的象征,蝸蝸想在評論區看到你們的回複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