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懸棺是怎麼被發現的?巍巍武夷山,屹立在東南沿海,其方圓百裡,溪谷環繞,有“奇秀甲于東南”的美譽它那鬼斧神工般削出的筆直懸崖石壁上,竟然有不少年代久遠、飽經風雨的棺木淩空懸置着,這不禁讓人大為吃驚:它們是被誰懸挂在這幾乎無人能立足的懸崖峭壁上?又是什麼原因讓他們選擇這種方式來葬置故去的親人?這其中隐藏着怎樣的奧秘呢?,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武夷懸棺是怎麼被發現的?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巍巍武夷山,屹立在東南沿海,其方圓百裡,溪谷環繞,有“奇秀甲于東南”的美譽。它那鬼斧神工般削出的筆直懸崖石壁上,竟然有不少年代久遠、飽經風雨的棺木淩空懸置着,這不禁讓人大為吃驚:它們是被誰懸挂在這幾乎無人能立足的懸崖峭壁上?又是什麼原因讓他們選擇這種方式來葬置故去的親人?這其中隐藏着怎樣的奧秘呢?
這一現象,曾經令一代又一代人絞盡腦汁,也一直沒有解開。
懸棺葬是一種古老的喪葬形式。葬址一般選擇在臨江面水的高崖絕壁上,棺木被放置在距離水面數十至數百米的天然或人工開鑿的洞穴中,有些則是直接放在懸空的木樁上面。武夷山九曲溪兩岸的峭壁上,至今仍存有懸棺遺迹十餘處。
當地的人們世代流傳着這樣的傳說:遠古時期,有個名叫武夷的人在此筚路藍縷,日夜辛勞,終于開創出一塊安居樂業的秀麗田園,令天上的衆仙也為之動容,就封他為“武夷君”,武夷君臨終前囑咐子孫,死後将遺體放入靈槎,以讓其渡過天上的銀河。所謂靈槎,即迄今藏于武夷山岩壁石隙間的船棺。子孫遵其遺囑,在他生前居住的小藏峰東面岩壁的罅隙裡,架上木闆,置靈槎于木闆上,讓其能夠飛遊。此事一傳十,十傳百,許多想修道成仙的人紛紛到此修行,紛紛仿效,以求死後渡河登仙。如今,武夷山周圍還有許多叫做“仙遊岩”、“升日峰”、“飛仙台”、“升真洞”的地方,據說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當然,傳說歸傳說。衆所周知,喪葬行為是在“靈魂不滅”的原始宗教觀念影響下産生的。這種葬俗應是近水民族生活的反映。正因地上的河流難于渡過,河流就被認為是冥界與人世之間的分界線,古人希望故去的親人能夠順利渡過河流,以船為棺,可以把亡魂送過河去,所以說造船技術被移植到喪葬風俗中,是意在促成并加快生死兩界的分隔,創造一種純觀念的各有所奔的情境,以求生者與死者各各相安。
那麼,這些放置船棺的洞穴,上到峰頂,下至崖谷,都至少有數十米之遙,而所處的峭壁大多豐上斂下,而今人們根本就無法攀援。武夷族先人是用什麼方法将船棺放進岩洞之中的呢?可惜這個謎至今還是衆說紛纭,這些見解各有道理,但掩隐在雲霧缭繞的峭壁之上的懸棺葬俗起源之謎,是否就因此揭曉了呢?這仍令人絞盡腦汁。
有人根據明代的記載,提出可能是從岩頂将棺木懸吊垂下至洞穴後,将棺移入的。但三四千年前人類還未發明使用輥護等機械,船棺僅長就近5米,形體巨大,難以控制,有的岩石突出,會将船棺撞毀,何況有的山峰本身就無法攀登。
是否可能架棧道将船棺移入呢?武夷山自古就有許多飛閣棧道的記載,雖然架設棧道的工程量浩大,但武夷懸崖多是單獨成峰,突兀峭拔,無緩坡可供架設。
也有人提出可能使用提升式的方法。曾有人嘗試過用這種方法吊裝船棺,卻也不得不使用機械,甚至還使用了潤滑油,才終于完成這個試驗。依當時的技術條件,在複雜的峰岩洞塑中,僅用繩子牽拽,是無法完成船棺安置的。總之,衆說紛纭,卻未能有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