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塘蓬民俗傳統

塘蓬民俗傳統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13 20:56:39

#溫州民俗#

曆史沿革

莒溪民間素有在秋、冬季節熏臘、曬制兔子巴、溪魚幹的習俗,是過年過節、款待親朋和紅白喜事必備之物。臘,是指冬季腌制、煙熏而成的食品。《周禮·天官》載:“臘人掌乾肉,凡田獸之脯臘。”至漢魏時脯臘的制作方法十分普及,用脯臘制作的肉類品種也頗多。《齊民要術》中專列《脯臘法》一篇。所做的脯臘已多種多樣,有牛、羊、豬、雞、鴨、雉、兔、鹑、生魚等等。其中溪魚幹、兔子巴為莒溪鎮有名的特色産品。莒溪品牌已遠近皆知,名傳閩浙邊各地。

塘蓬民俗傳統(溫州蒼南民俗文化)1

畜禽養殖為莒溪當地傳統産業,以飼養豬、兔、雞為主,尤以飼養兔子最為普遍,兼養牛、羊、鴨、鵝、蜂等,多屬家庭分散粗放型、小規模飼養。本地居民養兔,普遍籠養,飼料以青草、蔬菜、大小麥等青綠飼料為主,輔以番薯絲、米糠、麥麸等精飼料。品種有長毛兔和短毛兩種,習慣稱大号兔子和小号兔子。大号兔子為長毛的毛用兔,上世紀60年代,以飼養安哥拉長毛兔為主,80年代多是聯邦德國長毛兔,兔毛銷售一度成為當地居民的一項重要家庭副業,幾乎戶戶都有養殖,三、四隻至十多隻,多者幾十隻不等,最多年份全鎮飼養額達6萬餘隻,居各鄉鎮之首,被溫州市人民政府授為“長毛兔之鄉”。

上世紀末,兔毛滞銷,價格暴跌,長毛兔存欄數銳減。近年,随着人們飲食習改變,對食物需求的不同,兔子養殖數漸次增長,主要為良種短毛肉兔,多農戶散養,以熏制傳統名産——兔子巴為主。同時也熏制莒溪溪魚巴。

曆史沿革

莒溪溪魚巴,亦稱溪魚幹,源自水色清澈、水流湍急、環境優美、純淨、綠色、富含礦物質、石礫底、無污染的莒溪大峽谷清水溪流裡的野生溪魚,有紅鰓、溪闆、苦鷗、洪牛猴等,主要以香魚為主。香魚是一種領域觀念極強的魚類,全世界魚類有2萬多種,香魚科隻有一屬一種,1986年後,始有兩個亞種,依生态類型不同分為洄遊型和陸封型。洄遊型生活在通海河流中,具有洄遊習性,幼魚入海越冬,當通海河道受阻後,可逐漸形成陸封型香魚,陸封型香魚終生生活在與海隔離的淡水中。為東亞(中國、朝鮮、日本)一種特産的中小型名貴淡水魚。魚肉細嫩多脂,因脊背上有一條滿是香脂的腔道能散發出誘人的香味而得名。

塘蓬民俗傳統(溫州蒼南民俗文化)2

被日本人譽為“川魚之王”、列為貢品進獻日本天皇,日文漢字寫做“鲇”(讀音“阿由”),中國稱為香魚、油香魚、留香魚、肥魚,素有“淡水魚之王”、“中國楊貴妃”之美譽。莒溪香魚是溯溪洄遊魚類,魚體形修長而側扁,頭小吻尖,口大而狹,眼大;背部青綠色,背鳍高大,腹部銀白色,兩側綴有許多黃色斑,顯得鮮豔奪目;尾交叉,全身披有小而圓的細鱗,出則成群而動。莒溪獨特的氣候水域環境造就了莒清水溪魚巴特獨的品味。

工藝流程

一、兔子巴的制作:

每年秋風一起,各家各戶都會把自養或買來的山裡人家飼養的短毛肉兔宰殺幾隻,退毛、剖腹、洗淨、腌臘,放入沸水裡煨幾分鐘使之變色,撈上來用線把關節收攏的四腿紮緊,用竹薄片撐開肉身對之進行塑身造型,使頭尾平翹平整,細繩縛住兔子後腿倒挂經風幹燥手後,經紅糖、番薯絲(或大米)、中藥材、豆子等,羼些馬尾松針熏烤後色澤金黃美豔,馨香濃厚,起鍋移置日下曝曬至七成幹(幹濕程度随個人喜好)即為成品,皮肉金黃豔麗,肉質細嫩鮮美,鹹中帶甜,香味特别。

二、溪魚巴的制作:

抓魚:溪魚巴的原材料選擇很嚴格,選用的溪魚,必須得産自莒溪大峽谷至莒溪鎮溪東村處、垟尾、田貢的這段溪裡的溪魚。

宰殺:将溪魚剖腹清理潔洗後,用糯米紅酒、鹽、味精等略作浸泡後,放入幹鍋裡煎炙至變色,起出經風稍為涼幹。

熏制:将溪魚置入熏鍋,用紅糖、大米、豆子之類熏烤至色澤為金黃色即可,曬幹即成。

相關材料、工具

刀、剪、木盆等日常常用生活器具和民間中草藥材、米、蕃薯絲、紅糖、豆子等。

産品用途

莒溪兔子巴:兔肉是時興的肉類食品之一,營養成分有“三高三低”,即高蛋白、高賴氨酸、高磷脂、低脂肪、低膽固醇、低熱量,被譽為“美容肉”、“益智肉”、“保健肉”。莒溪兔子巴因采用純天然草料和糧食飼養、未生育的短毛兔熏制,營養高,口味佳;莒溪溪魚幹和兔子巴一樣,僅産自莒溪大峽谷起至莒溪鎮洋尾自然村這長10多公裡、水質清澈、無泥土味的溪域裡,野生、數量不多,因稀少且純淨、健康、無污染,久食不膩而大受歡迎,常用來饋贈親朋好友。放置冰箱或懸挂通風幹燥處,可保長放不壞。

行規、習俗

莒溪素有女人做月子吃兔子炖紅酒補身的習俗,小号兔子原隻有短毛的本地肉用兔,數量不多,一部分宰殺,和家釀糯米紅酒、東洋(參、)當歸、淮山等補品鮮炖吃補。其餘多用來熏制臘兔幹,俗稱兔子巴,是遠近較出名的土特産品,亦是本地年節必備佳品。

莒溪野生清水溪魚(其中以特産香魚為多)經熏制後即成溪魚巴,具色澤金黃、異香噴鼻、外酥内嫩、新鮮清甜、骨軟近無,入口可化、無泥腥氣等特點,魚肉細嫩多脂,營養豐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及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等,為一方傳統名産。

傳承狀況

傳統民間名特産品莒溪兔子巴、溪魚幹為年節和日食用、待客、送禮的首選品,在浙南地區知名度較高,為廣大遊客和消費者所喜愛,民間普遍制作,傳承狀态基本不錯。但溪魚類純屬野生,近年民間的無節制捕撈,已越來越少,不少魚種也瀕臨消失,這應引起政府部門的重視和保護。

#民俗#資料來源溫州市文化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