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居無定所地過着安甯的日子,有的人卻在豪華住宅裡一輩子逃亡。
第六皈依:
皈依,不是修行的起點,它是整個修行。佛陀關于無常和因果的證悟給了我們無限的勇氣和希望,哪怕最窮的、目不識丁的藏民也深信因果,并能無懼地接受無常。人們逃避無常是因為人們以為無常隻是人生的一種遭遇,隻要找到最佳解決方案就可以規避。無常不是人生的一段過渡期,而是整個人生。
相信因果不等于相信宿命,而是在盡人事後而聽天命,當你做一件事,如果心量放大到把所有衆生的安樂都考慮進來時,你就能夠坦然地承受所有的辛苦、磨難。
死亡隻是目前這個生命的結束,而這段生命所承載的因果仍将繼續下去。現代人的生活中充滿了各種假設,那為什麼不能不假設有來世,對輪回半信半疑的人們,不妨采取“科學”的态度,承認自己不知道輪回是否存在,同時不排斥了解更多關于輪回的知識。追求覺悟的過程,就像在一個無邊無際的迷宮裡突圍,沒有佛法的指引,我們永遠都将被困在裡面,原地打轉。
皈依佛法需要膽識,因為佛法不向你承諾安全感或确定性,事實上,它恰恰要打破你對安全的幻想。持續的覺察訓練,會讓我們逐漸習慣這種不迎不拒的做法。
第七出離:
我們每天生活在巨大慣性中,吃喝拉撒睡都是都是慣性引導的結果,貪嗔癡慢疑,功名利祿皆是如此。而改變這些習慣,就是出離。
真正的自由不是為所欲為,真正的自由是能夠擺脫生活的整個慣性。
為什麼修行不能持續地改變我們的生活?答案就在于我們把生活抓得太緊。我們把全副精力投入生活還不夠,還要通過修行為生活上保險。然而,生活就像我們手中握着的沙,抓得越緊流得越快。所以,放松可以說是修行的第一課。
對生活放松一點,不要總想掌控一切,這時候我們的心态才會變得平和與安靜,你才能能夠感受到一天一天的快樂,就像蔡康永在奇葩說中講: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快樂,而是平靜。
我們自以為是生活的故障檢修員,整日一副嚴陣以待的模樣。順境如此,逆境更是可憐。修行隻是讓自己放松下來,不再對抗,習慣那種不确定性并安住于此,有人也把這稱為自在。
經常有人把“得大自在”作為座右銘,實際就是:人能夠在任何不确定的環境下安住下來,這就是自在。
趨利避害是衆生最根深蒂固的一個習慣。我們的初衷是讓自己免于痛苦,而實際做的卻是用一種痛苦替代另一種痛苦,如此循環往複,更強化了我們的恐懼。把自己看得太重是我們另一個頑強的習慣。從抓取到舍棄,仿佛是一個重大選擇,而實際上我們别無選擇。自以為是不僅割離了我們與當下,而且還使我們更容易受侵犯,也更容易侵犯别人。
自以為是有時還表現為自卑。堅持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改變這個觀點,這不是自以為是又是什麼?習慣讓我們看上去像個傻瓜。所以如果你願意改變這些習慣,這就是出離。出離不是去廟裡安家,而是願意當下改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