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職場情商100個法則

職場情商100個法則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6-29 17:00:49

職場情商100個法則?職場是一個需要多方協作來實現價值獲得滿足的地方,但是大部分人都活在自己的标準下,很少去關心别人對于同一件事情的标準是什麼,同樣的結果,在不同的期望下是不同的效果,因為期望誤差而産生的滿意度失衡,往往也就是“矛盾”或“問題”所在,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職場情商100個法則?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職場情商100個法則(期望值管理比高情商更重要)1

職場情商100個法則

職場是一個需要多方協作來實現價值獲得滿足的地方,但是大部分人都活在自己的标準下,很少去關心别人對于同一件事情的标準是什麼,同樣的結果,在不同的期望下是不同的效果,因為期望誤差而産生的滿意度失衡,往往也就是“矛盾”或“問題”所在。

小李初入職,負責公司客戶管理。年輕,幹勁沖,又是剛進公司,凡事都想着盡可能讓客戶滿意。

客戶提什麼要求都一口承諾,客戶半夜問起方案,也是吭哧吭哧熬通宵,第二天一早就給客戶發了過去。有的需求,明顯有點不合理,但想着讓客戶滿意,他還是千方百計協調資源最後把事辦成。

可這樣的有求必應并沒有得到客戶的感激,在一次實在沒有辦法滿足客戶需求時,客戶投訴到領導那裡。領導了解了前因後果後,把客戶終于擺平,最後對小李說,你好好學學小張,他那邊就從來沒出啥問題。

學小張?小李很不理解。小張就坐他旁邊,經常就見他給客戶電話裡說:某某總呀,真不好意思,你那事按照公司的規定真不能辦,你也别着急,我再向領導争取争取。有回音我給你電話哈。撂下電話,啥也沒幹,過了兩小時又給客戶撥了回去:某某總,哎,給領導說了半天,領導也沒批。不過我好說歹說,給你争取到了另一個優惠……每每遇到這種情況,小李對小張都很不屑,什麼好說歹說,那個優惠明明就在他自己權責範圍内,根本不用向領導請示。

那麼,小李到底做錯了什麼呢?

01

98分挨打,61分獎勵

預期不同,結果大不一樣

2016年廣東的高考作文漫畫,曾在網上引起熱議,小孩考試分數由100降到了98分,挨了一巴掌,而另一個小孩上次55分,這次61分,反而得到了獎勵。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由人的本性所決定。人天生厭惡損失,而對可能得到的收益過于樂觀。對于經常得100分的某些孩子父母來說,期望值就是100分,即使結果隻差一分,也是莫大的失望;而對于一直考55分的孩子父母來說,61分,也是曆史性的進步,畢竟及格了,還有可能變得更好,自然喜出望外。

在職場上也是一樣的道理。

以上面小李的事情為例,小李對于客戶的需求總是有求必應,無形中提高了客戶的期望值,那就是小李是萬能,沒有搞不定的事,不能解決的問題,并且把這當作理所當然。“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一旦結果與現實有差距,客戶就會覺得小李沒有盡心盡力。

相對而言,小張就聰明很多,他總是有意識地在前期降低客戶的預期,等到最後的結果超出預期時,客戶自然喜出望外,并把這視作小張給自己的面子。久而久之,小張做出結果總是比預期要好,自然赢得了客戶的信任,即使偶爾出點什麼差錯,客戶也不會太介意。

于我們職場個人發展也是一樣。

職場上升職加薪一方面看的是你當前的業績和能力,另一方面關注的是你未來的發展空間及可能給公司帶來的回報預期。職場上最怕的是高開低走,一路給人高期望,一路讓人失望,所以管理他人的預期尤為重要。

02

理解對方的預期

是讓别人滿意的前提

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做的事就是理解對方的預期。給予對方的一定是對方真正想要的,而不是我們的一廂情願。

在職場中,我們很容易因為職位和眼界所限,曲解對方的預期,付出很多努力,卻都是白費。

比如,你在某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就職,部門是公司收入來源大頭,子公司收入即将和集團并表。作為部門負責人,你會把重點放在提升收入規模還是提高利潤率呢?

從公司管理層角度考慮,自然是優先擴大收入規模,這樣并表過去,股東們看到新的收入增長點規模可觀,對公司未來信心大增,公司股價也會得到提振。

但有的中層想不到這一點,可能優先考慮提升利潤率,覺得是為公司精打細算,讓每分錢都産出最大效益。你費盡心力,把利潤率提升得再高,新增利潤和集團的收入規模相比隻是九牛一毛,對于公司的市值管理毫無意義,領導并不一定明白你的出發點,還以為你在擴大收入規模上江郎才盡,可能已經考慮換人了。

要精确理解對方的需求,就需要在和對方的溝通中,清楚了解項目的背景和目的,了解對方具體的工作目标,了解對方對于質量的要求标準,了解時間要求及任務的輕重緩急。

當然,對方不一定會清清楚楚地告訴你,這時候,你就需要在廣泛搜集信息的基礎上,預測對方的期望值,并且以“是”還是“不是”的方式找對方确認,如果預測有偏差,可以通過追問進行澄清。我們還可以通過了解其他人通常對待他的方式來預測他的期望值。

03

讓對方的需求在你能力界限範圍内

管理對方期望值是關鍵

理解了對方的期望值就夠了嗎?事實上,很多時候,客戶或上級可能會提出一些超出你能力的需求,這時候,需要做的就是管理甚至抑制對方的期望值。

要管理或抑制對方的期望值可以從幾個方面着手:

1.超出你能力的期望值一定不要承諾。

不要為了讨客戶一時的歡心什麼要求都答應,什麼需求都承諾滿足。一時的慷慨爽快隻會給自己後期帶來無窮的麻煩。正常的别人做到80分他就基本滿意,你卻承諾100分,最後如果稍有瑕疵,達到99分,他仍然會認為你失信了。

2.承諾别人時,在你可以做到的範圍内稍打折扣,甚至可以适當地隐藏自己的實力

比如項目工期按照通常的進展隻需10個工作日,你可以申請12個;或者你預估估算可實現100萬銷售額,但隻承諾80萬。

3.如果對方期望值實在無法改變,你也可預設諸多限制條件

這能讓對方覺得,達成目标難度大,不确定性高,不動聲色地降低他的期望值。

4.自己制定目标時也需要把握節奏,不能把自己逼入困境。

舉個例子:

有的單位要求各部門每年的收入都要保持一定的增長率,也就是說,不管你原來的基數是多少,都要保持持續增長,如果增長率沒有達到目标,就會扣罰獎金。

作為部門領導,你該如何上報目标呢?有兩種做法:

一種是窮盡部門的客戶資源,按照可能取得的最大業績報,這樣高層會誇你的部門積極上進;另一種是保守做法,在公司要求的增長率上面稍稍上浮一點點,行中庸之道。

哪種更利于部門的長遠發展?明顯是第二種。第一種很有可能透支所有的資源,也許第一年能夠順利達成,但第二年、第三年就岌岌可危,整個團隊每年都處在無法完成指标的困境下,又如何能夠激發工作熱情呢?

有的人可能會擔心,管理、抑制對方的期望值會不會影響别人對自己的評價?也許會,但對方更厭惡的是事前吹牛皮,事後全落空。而我們先抑後揚毫不擔心,因為對方最終看的不是你怎麼說,而是怎麼做,做的結果是什麼。

04

職場必殺技:不斷超越對方預期

前面的兩步都是為這一關鍵絕殺做鋪墊。

我們為什麼要理解對方的期望值呢?就是了解對方的100分标準。這個标準會因人而異。

以廣告投放效果考核為例,有的客戶投放廣告,在乎的是投放媒介的覆蓋率,有的關注銷售轉化率,而有的客戶呢,可能領導對于某些行業媒介特别關注,隻要能以新聞報道的形式讓自己在上面露臉,誇誇自己的管理水平,其他的根本無所謂。知道了對方的100分标準,我們就知道在哪方面發力,讓最終的效果超出對方的預期。

我們管理或抑制對方的期望值,就是為了增加成功超越對方預期的概率。

也許有的客戶最初的期望值我們踮踮腳也能實現,但這樣會讓自己很被動,也會讓團隊始終在能力的邊界處苦苦支撐,而失去靈活處理的空間。我們通過讨價還價讓對方的期望值盡可能在我們能力圈以内,要超越預期,機率就大大增加。

如何超越别人的預期,說說行動派創始人琦琦分享的自己6個月晉升為雜志副主編的故事。她的故事應該能帶給我們很多啟發。

琦琦所在雜志社是商業類雜志,經常采訪企業家,借此洽談廣告投放。

一般記者去采訪企業家,都是把稿件用電子版發給對方确認,經過多輪修改确定文字,再找美編排版,确認版面,這樣反反複複,記者、企業家、美編都得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有可能在最後一關企業把投放取消。

但初入行的琦琦幾乎每一次采訪都是一稿定音,她是怎麼做到的呢?

她收集了很多港台或國外商業類雜志的排版模闆,每次做完采訪寫完稿,她就直接找美編根據她選擇的模闆進行排版,她自己掏錢打印出來,給人呈現的效果就是正式刊發在雜志上的樣子。

除此之外,每次采訪,她都要求攝影按照拍人物特寫的标準給采訪對象拍照,有時報社攝影記者沒有時間,她甯可自己花錢找攝影師幫忙。照片洗出來,她再精心挑選相框裝潢好。

做完這些,她就預約,親自上門和企業家确認稿件。當如同樣刊的稿件擺在面前,精心拍攝的人物特寫照片放上桌,企業家還會說不嗎?即使是此前有顧慮的也不好意思拒絕,自然爽快同意廣告的合作,就是憑着這個銷售業績,短短半年,她就晉升為雜志社的副主編。

如何超越别人的預期?那就是用最高的标準要求自己,争取每一個細節都讓人感動,讓人看到你的誠意,也就是說,你隻承諾80分,但卻付出120%的努力,最後給别人200%的驚喜。

這就要求我們需要在日常多與優秀的人交往,多看優秀的案例,多接觸最前沿的作品;知道了最好的是什麼樣子,你才能提高自己的評價水平,并有可能超越别人,重新定義好的标準。

最後我們小結一下:

1.職場上最忌諱高開低走,一路給人高期望,一路讓人失望,管理他人的預期尤為重要。

2.别人的滿意度=結果 / 預期,要提高别人的滿意度,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着手,一是控制對方的預期,甚至刻意降低它,讓分母變小,另一方面是以業内最高的标準要求自己,讓結果超乎對方想象。

3.做得比說得好,持之以恒,能建立起自己出色的職業形象和口碑。

我們可以管理别人的預期、降低别人的預期,但對于自己的要求無論何時都不能降低,我們要讓優秀成為我們的習慣,唯有如此,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