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管炎全稱為“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是發生于血管的變态反應性炎症,導緻中小動脈節段性狹窄、閉塞,肢端失 去營養、出現潰瘍、壞死,是一種較頑固的血管疾病。患脈管炎的高危人群是吸煙者(尤其是青壯年男性)、精神緊張者、營養不均衡、寒冷潮濕地區居民、有家族遺傳史者,多數發生于20~40歲的男性。
患有脈管炎,會出現的症狀
第一、脈管炎的主要症狀是 間歇性,患肢酸、脹、麻、木、發涼或發熱、靜息痛、足趾或連同足部出現壞疽、小腿或足部反複出現遊走性血栓淺靜脈炎、中、小動脈(最常見是足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舌質常為淡紫、青紫,可有瘀點或瘀斑,舌苔白潤。脈象多見弦緊或沉澀。
第二、如果患者屬于皮膚型變應性脈管炎,那麼會出現全身無力、四節關節肌肉疼痛的症狀,還有少數的患者的身體可能會存在着發熱的情況。而且患者的皮膚會受到一些損害,這些皮膚損害常常以紅斑、丘疹、壞死以及潰瘍等形式出現,膝蓋下面的皮膚損害最為常見。
第三,如果患者屬于系統性變應性脈管炎,那麼通常是屬于急性發病,伴随着頭痛、不規則的發熱和渾身無力不舒服等症狀,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都是不同的,如果隻接觸了抗原一次,那麼三四個星期就能愈合了,如果反複的接觸了抗原,那麼病情也就會反複的發作,甚至是可以持續數月或者是數年。
臨床上将本病的發展過程分三期:
初期(局部缺血期):患肢麻木、發涼、怕冷、沉重,足趾有針樣痛、小腿肌肉出現痙攣性疼痛、間歇性跛行、患肢動脈搏動微弱或消失、可遊走性淺靜脈炎,全身症狀不顯著。
中期(營養障礙期):患肢麻木、發涼、怕冷、間歇性跛行加重,并有靜息痛。 患肢皮膚常呈潮紅色、紫紅色或蒼白色、足部皮膚幹燥、脫皮、指甲生長緩慢、增厚變形、汗毛脫落、小腿肌肉有萎縮現象、患肢動脈搏動消失。可有情緒不安,頭暈腰痛,筋骨松軟之症。
後期(壞死期):患肢由于嚴重的血液循環障礙,發生潰瘍或壞死,大多數局限在足趾或足部,向上蔓延至踝關節或小腿者很少見。 疼痛劇烈難忍,患者常抱膝而坐,捶胸頓足,号啕大叫,痛不欲生。壞疽的足趾脫落後,常遺留潰瘍而經久不愈合。全身常伴有發熱、口幹、食欲減退、失眠、便秘、尿黃赤等症狀。
脈管炎除了不會緻死,很多地方和癌症相似:治療難度大;患者痛苦強;患處會潰爛等等。其實脈管炎并非是絕症,一旦患上脈管炎,一定要盡早治療,莫要等到後期發展太過嚴重,才治,此時也許隻有通過截肢來保住性命了。
脈管炎并不算是一種對人的生命造成嚴重威脅的疾病,但是這并不意味着這種疾病就不會對人的身體造成危害,如果發現自己患有這樣的疾病,那還是需要去積極的進行治療,如果消極的等待,病情就會不斷的加重,到最後就會難以治愈了。
如果您有相關問題可評論區留言讨論。我是@周圍血管專家劉繼前,我會做出解答。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加關注和轉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