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為了堅持而堅持,成為跑步的奴隸。
撰文/柳條編輯/柳條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
上周,小編和一個跑者聊天,她說起了自己的一段經曆。曾經她為了挑戰自己,想試試自己到底能不能堅持做好一件事,就給自己設定了一個目标:每天跑10公裡,目标是連續堅持1年時間,至少也得達到半年。
她已經有近兩年的跑步基礎,意志力還蠻強的,立下“軍令狀”之後,無論刮風下雨,還是霧霾酷暑,每天早上雷打不動地去跑10公裡。
剛開始确實很爽,跑下來一身輕松,身體明顯健康了一些,而且最主要的是有成就感呀。
可是慢慢進行到80多天的時候,事情就不那麼妙了。她發現自己身體上出了一些問題,比如腳踝隐隐作痛,膝蓋外側經常緊張吃力,身體也很沉重,仿佛陷入了疲勞期。
而更讓她覺得恐怖的是,她開始有點害怕甚至厭惡每天早上的跑步,“原來每次一醒來,都覺得元氣滿滿;而後來,一想到要去跑步,我就覺得頭大。”
終于,在連續跑了120天之後,她因為身體疲勞差點暈倒在自己每天都跑的那條小路上。去醫院看了一下,發現身上多處都有傷病,醫生說最近都沒法跑步了,要好好休養。
休息了大概半年時間,她才漸漸又跑了起來,但不再每天都跑了。“我本人其實非常喜歡跑步,但并不想讓跑步成為自己的負擔,所以決定以後不再堅持每天都跑。”
“雖然我不打算再堅持每天都跑,但是我計劃每周跑3-4次,還有一次進行交叉訓練,其他時間選擇休息。”她說。
這位女跑者的話道出了我們普通跑步愛好者的心聲。對于普通跑步愛好者來說,跑步的目的都是為了身體健康,而不是專業競技,真的有必要每天都去跑嘛?
在跑圈,最容易受傷的人,有時并不是那些剛開始跑步的跑者,而是那一類跑步激進者。很多時候,跑着跑着,他們就忘了當初跑步為了什麼。
本來是減脂跑,跑着跑着,開始迷戀速度和成績;本來是健身跑,跑着跑着,開始攀比跑量;本來跑步帶來的是愉悅,跑着跑着,變成了焦慮和壓力;本來初心是為了健康,跑着跑着,覺得無疼痛不收獲。
人類有内置的競争基因,隻有控制能力強大的人,才能獲得最大的成功。培養耐力不需要把身體推向極限,需要的是做時間的朋友。
那些看似不起波瀾的日複一日,會突然在某一天讓人看到堅持的意義。
不要為了堅持而堅持,成為跑步的奴隸
普通跑者中,有很多人熱衷每天都堅持跑步,比如連續跑30天,連續跑100天,連續跑1年等等。
世界上連續跑步最長的紀錄是英國人羅恩-希爾保持的,連續奔跑了52年零39天,即使骨折期間也未間斷。
如果你有看過專業運動員的訓練計劃,你會發現沒有所謂的休息日。對他們來說,休息日就是以4分内的配速慢跑15公裡。
很多有目标的跑者,為了能夠跑進3個半小時,3個小時,甚至更快,會每天訓練,累計跑量,信奉“多即好”的原則。
說實話,“堅持”是一個太容易讓人熱血沸騰的字眼。
白斌每天堅持跑幾十公裡,從南極跑到了北極;陳盆濱每天1個馬拉松,堅持了100天;天津老唐每天1個馬拉松,從天津跑到了西藏......每當我們看到這些新聞的時候,都瞬間想出去跑一圈。
很多人不隻是着迷于與人攀比配速、時間上的堅持,還着迷于累計跑量。
前兩周小編寫了演員黃磊2020年跑了1124公裡的文章,有人就留言說:老是把這些渣渣發上來幹嗎?
什麼時候跑得慢、跑得少就要被嘲笑、被貶低了?況且一年跑1000多公裡也不少。跑個步而已,還要“唯跑量”“唯配速”論?
人和人是不一樣的,有些人每天10公裡,堅持跑1000天都沒問題;而有些人,隻能一周跑3-4次,每次5公裡,就達到了保持健康的目的。
我們跑步為了什麼?
曾經有網友問跳水冠軍吳敏霞:我們運動的目的到底是為了健康,還是榮譽?吳她回複到:我曾經是為了榮譽,現在是為了健康。
她講述到,自己在2016年還是現役運動員時,曾因為運動過量,在訓練中出現心髒不舒服,頭暈喘不上氣。
我們都知道運動時間長了肌肉會疲勞、會受傷,而可不要忘了心髒其實也是由肌肉構成的,長期高強度、高心率的運動,對心髒是有害的。
作為專業運動員,追求成績是他們的使命,但退役之後他們知道運動的目的是為了健康。因為過度訓練,對身體健康是沒有好處的。
因此,對我們普通人來說,跑步就是個愛好,要麼為了解壓,要麼為了健康。跑步越多,健康好處當然越多,但跑量過大,對身體卻不一定好。
過量跑步,不僅浪費時間,還會讓身體容易積勞成疾,甚至對心理上造成壓力。
年近70歲的王石曾說,跑步不要忘了初心,初心是從跑步中獲得健康,樂跑目的是讓人們通過跑步達到理性、無傷、健康、愉快。
跑步雖好,但沒必要天天跑。跑步是為了我們生活得更好而服務的,不要被跑步所綁架。用白岩松的話說,一周跑3、4次,就是最好的人生。
不要為了堅持而堅持,成為跑步的奴隸。
跑步,不僅要跑出去,别忘了把自己找回來
常有跑友留言問,我經常跑10公裡可不可以,或者我每天5公裡可不可以,會不會傷膝蓋?
受傷的原因,是運動負荷超過膝蓋承載能力,負荷包括量和速度。對于一個有多年跑齡的人,有氧慢跑10公裡可能隻需要五六十分鐘,而剛剛開始跑步的人,可能七八十分鐘都不止,這個量可能就超過了你肌肉韌帶的承載能力。
其次,速度越快,關節肌肉韌帶承受的壓力就會越大,可能一次超過你承載壓力的速度就會讓你受傷。
還有,技術和先天的解剖功能也有影響,如果這兩方面有不足,即便量和速度都合适,日積月累也會造成損傷。
最好的方法,是跑時間而不是跑距離。慢慢拉長跑步的時間,即便60分鐘隻跑了七八公裡,也達到了健身和積累耐力的效果。
其次,一定多跑溫和的強度,呼吸輕松可以聊天,慢慢增強肌肉、關節、韌帶的承載能力;還要重視恢複,不要天天跑。這些都可以有效預防損傷。
想健康長久地跑下去,怎麼跑比較合适?不管是初跑者,還是業餘跑者,小編覺得石春健老師分享的這份《初跑者三字經》,是很好的跑步建議:
初跑者,勿心急,講科學,身心益。
剛開始,靠毅力,周三次,漸拉長。
貴堅持,不放棄,時間長,見效益。
先熱身,别忘記,活筋骨,傷痛離。
慢起步,漸加速,跑動中,調呼吸。
能交談,最适宜,勿氣喘,控心率。
跑完後,走一走,再拉伸,才叫對。
想提速,練臀腿,關節力量牢記住。
核心肌,莫忘記,每周都要來練習。
獨自跑,内心靜,一起跑,更嗨皮。
看自己,莫攀比,勤鼓勵,互激勵。
馬拉松,非目的,強身體,心情愉。
精神好,思路清,幹工作,有效率。
健康跑,多分享,共進步,同樂趣。
跑步到一定程度之後,很多人就會明白,跑步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想快就快,想慢就慢,想曬就曬,想不曬就不曬,一切都忠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為了尋求别人的認同,去攀比和較量。
跑得快與慢、距離的長與短,是否舒服,這個往往取決于每個人的身體素質和健康狀況。
跑步的強度因人而異,所以請根據自身的健康、生活、家庭等情況合理安排跑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好了。
隻是,請記住:跑步是一個跑出去的過程,更是一個把自己找回來的過程。我希望你在跑出去的時候,别忘了再把自己給找回來。
跑步不止修身,還要記得修心!
猜你想買
馬孔多長袖速幹跑步T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