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人去世後,葬禮可不是随意進行的,要遵行地方的風俗習慣,萬萬馬虎不得。今天,就來和大家說說死者入棺時的講究。
死者入棺,不是随時可以進行的,必須等到兒女們、姑丈們都到場,實在有的路途遙遠或者不能及時趕來,可是可以入棺,但棺材蓋絕對不能封上,要虛掩着。虛掩着,就是方便姗姗來遲的親人到了時打開來給他們見死者最後一面。
入棺儀式開始,鞭炮炸響,哀怨的唢呐聲吹起,銅鑼敲響,哭聲連連。
死者躺在床上,提前由長子擦洗了身子,換上了壽衣,穿上了壽帽和壽鞋。八仙中由閱曆深、經驗豐富的人指導,負責用壽被鋪好了棺材,就等死者的兒女們把死者抱到棺材邊來,再由他們幫忙放入棺材裡。
上了年紀的死者一般都瘦成了皮包骨,體重很輕,親人從房間裡抱出來走到廳堂的棺材邊也不是很費力的事。隻是,親人們都是處于悲痛的狀态,唯恐抱着死者走路摔倒,幫忙的人都會伸出手。
到了棺材邊,八仙齊上,大聲吆喝:“進——棺喽,進——棺喽……”
這樣喊也是有講究的,不喊不行。
八仙們這樣喊有兩層含義:一是,讓死者聽到,告訴他(她)要把他(她)裝到棺材裡去。大家都相信死了的人靈魂就在身邊,能聽得到大家說的話。如果什麼話都不說,直接把屍體放到棺材裡去,是對死者的不尊重。二是,棺和官同音,進棺,就是晉級升官的意思。
把死者放到棺材裡去了,雙腿一定要擺平,兩隻手交叉放在胸前,下一步就是蓋壽被。
蓋壽被可是有講究的,不是一堆壽被随便蓋,要分先後順序。先蓋長子的,再蓋次子的。兒子們的全蓋完了,才輪到女兒的。女兒也要按順序來蓋,大女兒先蓋,小女兒後蓋。蓋完了親人們的,再蓋親戚六眷送的。
這麼多壽被棺材裡怎麼放得下呢,其實,說是壽被,就是一塊紅綢緞布,蓋一千層都沒問題。
蓋壽被是由八仙們蓋,也不是默不作聲地蓋,同樣要大聲地喊。八仙不一定知道放在邊上的壽被是誰送的,死者的親人會在邊上說明。負責蓋壽被的人邊蓋邊叫:
“這是老大的壽被,給您老蓋上。”
“這是老二的壽被,給您蓋上……”
所有的壽被都蓋完了,就到了最關鍵的一步:拉線。
拉線新手做不了,不知道怎麼下手。拉線土話叫釣線,故而,大人看見小孩在河邊釣魚,怕他們掉到河裡去,會罵一句:釣線哦。
拉線用的就是普通的棉線,先在死者頭上紮一圈,然後從眉心牽一根長線到兩腳中間,如果這根線正好經過鼻尖,證明屍體擺正了,不然就沒擺正,必須調整。拉線一個是檢測屍體有沒有擺正,還有一層含義,那就是“行得端,走得正”的意思。
這套程序看似簡單,真不是那麼容易完成。有的老年人原本就弓腰駝背,或者頸椎有問題,要把他們的身體擺正可要想些辦法,費些工夫了。
線拉好了,就是放陪葬品了,會抽煙喝酒的,放瓶酒放包香煙;喜歡做手工活的婦女,放口針放團線,讓她到那邊慢慢縫衣繡花去。放貴重東西的極少,即使死者生前身上戴的金銀首飾死後也被兒女們及時摘下來據為己有。不摘下來也不行,怕人偷墳掘墓,反而壞事。
這些都完成了,入棺也就完成了,接着就是緊棺。緊棺也有講究。
緊棺就是把棺材蓋蓋上上釘,先由死者的長子砸第一顆釘,邊砸還要邊喊爸(媽)。這就是和自己的父母永别,有的人會邊砸邊哭,有的人不會。
長子砸好了第一顆釘,再由八仙們動手,幾把錘子一齊上,用不了多久便把棺材蓋釘上去了。
以上所說的就是農村舉辦葬禮的入棺儀式,今已成為了曆史,因為現在不允許土葬了,為了環保必須火化。雖說農村的一些傳統帶有不少迷信色彩,但在濃重的氣氛中,也足以體現了對死者的敬重,也展現出了千百年來古老文明的純樸與期望。
當然,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古老的文明終究會被現代文明所取代,謹以此文緬懷逝去的匆匆歲月,憧憬未來。
作者:焚琴煮酒醉成仙
20200914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