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出自《增廣賢文》。其原文是:“昔時賢文,誨汝諄諄,集韻增廣,多見多聞。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大意是觀察今天的事情,應該借鑒過去的曆史;沒有過去,就沒有今天。這句話不僅闡明了曆史與現實的關系,而且強調了借鑒曆史經驗對于掌握事物發展規律、研判事物未來發展趨勢的重要作用。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強調曆史傳承。唐太宗說“以古為鑒,可知興替”,《晉書》說“前車之覆軌,後車之明鑒”,《韓詩外傳》說“故殷可以鑒于夏,而周可以鑒于殷”,《定庵續集》說“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這些都意在表明,要重視曆史,要以曆史的“前車之鑒”作為當今的“後事之師”。
曆史不僅孕育着一個民族的精神命脈和價值認同,而且記載着一個國家的驕傲榮耀與責任使命,包含着許多有關國家和民族的成與敗、興與衰、安與危、正與邪、榮與辱、義與利、廉與貪等方面的經驗教訓。正因如此,人們常說“忘記曆史就意味着背叛”;忘記曆史,就會迷茫于現在、無措于未來;忘記曆史中的苦難輝煌,就難以開創美好的明天;忘記曆史中的“前車之鑒”,就走不好“明日之路”;忘記曆史中的傳統價值,就會丢失民族的精神家園。隻有搞清楚一個國家的曆史,才能明白其當下,洞察其未來。
來源: 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