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闌尾炎是必須手術嗎?日本的人氣動漫《櫻桃小丸子》有一集講小丸子得闌尾炎的故事,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急性闌尾炎是必須手術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日本的人氣動漫《櫻桃小丸子》有一集講小丸子得闌尾炎的故事。
平常總是一副吊兒郎當樣子的小丸子,為了讓大家相信自己可能得了闌尾炎,這樣描述自己的肚子痛:如果平常肚子痛是日本舞的話,這次就是拉丁舞,肚子裡像住個和尚,咚咚咚一直不停在敲木魚。
第二天去看醫生,确診真的是急性闌尾炎,小丸子的第一反應就是:是不是要把闌尾切掉?結果醫生告訴她,打打針,吃吃藥就可以了。
在中國,很多人也有這樣的認識:得了急性闌尾炎,肯定就得手術切除了,甚至還有這樣的江湖傳說:闌尾是最沒用的器官。
傳說終歸是傳說,不過關于急性闌尾炎的治療,四大醫學雜志之一的《美國醫學會雜志》(簡稱JAMA)近期發表了一項研究說:部分“非主流”的急性闌尾炎可以不手術。
一直以來,手術都是急性闌尾炎治療的金标準,但是這項研究認為,症狀較輕的單純性急性闌尾炎,70%的人可以用打針等保守治療來代替闌尾切除手術。
頂尖醫學雜志:闌尾炎的治療方針也許得改改了
在醫學界,“JAMA”算是一本人人豔羨的雜志了,能在這上面發表文章肯定是相當牛的。
一項統計說,2000年到2012年間,來自中國的作者在“JAMA”上一共隻發表過18篇文章,可見多難呐。
這麼高大上的醫學雜志,記者這樣一個非醫學專業出生的人,自然是極少關注的;不過這項關于闌尾炎的研究,中文的一篇報道用了“颠覆性發現”這樣的說法,像小丸子一樣一直覺得急性闌尾炎發作就得手術的記者,也對這個研究來了興趣。
錢江晚報記者就此詢問了杭州幾家醫院的外科醫生,浙醫二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樓建穎說,他還沒閱讀過全文,不過相關的報道看到了,作為中國的臨床醫生,他也是蠻認可這個研究結論的。
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Salminen博士,來自芬蘭土爾庫大學醫院,他們在芬蘭做了一項随機對照研究:530例經過CT掃描确診的非複雜性闌尾炎患者,随機分為手術治療組和抗生素治療組,出院後随訪觀察一年。
“急性闌尾炎的診斷,臨床上我們一般通過症狀、血象來判斷:右下腹痛,有固定壓痛、白細胞升高,是比較典型的症狀。”樓醫生告訴錢報記者,另外也有造影檢查,診斷不肯定時可以進行CT診斷,不過費用較高,所以不是常規檢查。
他解釋說,一般如果符合這3個症狀,沒有肌緊張(肚子按上去不硬),應該屬于不那麼嚴重的急性闌尾炎,醫生的說法是“急性單純性闌尾炎”。
“如果白細胞飙升到1萬5以上,還有發燒,按下肚子,手擡起來的時候反而更痛,問題就沒那麼簡單,考慮是化膿性闌尾炎,首選是急診手術,否則化膿、穿孔就很危險了。”樓醫生說,參與Salminen博士實驗的患者,應該是單純性闌尾炎患者,炎症不是很嚴重。
芬蘭這項實驗的結論,簡單來說是這樣的:手術治療的273人中,隻有1人手術失敗;參加抗生素治療組的257例患者中,70人在随訪期間又做了闌尾切除手術,不過,手術的拖延并沒有帶來不好的結局;186人不需要手術,占了所有進行抗生素治療病人的72.7%。
對這項研究,“JAMA”的副主編,Edward Livingston博士有這樣的點評:即使手術切除仍是最終的選擇,但闌尾炎的治療方針該修改了。
症狀不重的急性闌尾炎,吃藥打針就行
1886年,一位叫Fitz的外科醫生發現,闌尾炎最初可能隻是黏膜病變,但會發展為壞疽樣病變,引起盆腔膿腫,從此以後切除手術就成了原則性的闌尾炎治療手段。
100多年曆史!怪不得有人說發表在“JAMA”上的這篇文章,是“颠覆性”的。
不過,杭州的幾位醫生告訴錢報記者,他們倒并沒那麼“驚訝”:因為他們門診中輕症的急性闌尾炎病人,确實是選擇抗生素保守治療的。
“我媽媽就是這個情況,發作時吃吃抗生素,一天一片就可以。”樓醫生說。
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快2年了,不過樓醫生說,他母親累了闌尾炎就會發作,這期間發作了3次,發展成慢性闌尾炎,他還是建議母親,過段時間不發作的時候,接受手術治療。
“大概有20%~30%的急性闌尾炎患者,首次發作時可以嘗試使用抗生素保守治療,但是他們當中可能有20%的人最終還是要手術。”他說。
100多年曆史,對普通人來講這個數字也挺有魔力的:有年頭,說明它很靠譜啊。不過在專業醫生眼裡,未必是這樣。
科學松鼠會的一位科普作家,同時也是外科醫生的李清晨分享過他和闌尾炎的一段轶事:實習的時候帶教醫生問他:闌尾手術最麻煩的是什麼?他脫口而出“找不到闌尾”;不料,老師卻說“比找不到闌尾更糟糕的是,開腹以後,你發現根本不是闌尾炎。”
這樣的事情他後來真遇到了。浙江省人民醫院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許曉東也告訴錢報記者,雖然是很常見的疾病,醫生可以把診斷鑒别記得滾瓜爛熟,還有檢查設備的幫助,但還是會有誤診和漏診的可能。
“比如結石、胃穿孔、一些婦科急診,都會有類似的症狀。”許醫生說,現在闌尾炎手術基本上是腹腔鏡手術,這是手術也是診斷:醫生會先打一個洞,通過鏡頭到肚子裡探查一下,到底是不是闌尾炎。
他也告訴錢報記者,他碰到的那些單純性闌尾炎病人中,有60%~70%确實不需要手術,隻需要吃藥、輸液進行保守治療。
長知識
闌尾真的是退化器官,沒用的嗎
關于闌尾炎,最有名的江湖傳聞大概是:闌尾是沒用的器官,所以美國人一出生就把闌尾切除了;這個傳聞還有一個版本,隻不過換成了日本。
昨天,錢報記者也問了樓醫生,他說“沒有這樣的事,這是個假消息”。他解釋說,闌尾屬于淋巴組織,是一個免疫器官,但它隻對局部免疫有一定影響,對整個人體的免疫系統來說,影響不大。
有的觀點認為,闌尾是一種退化器官,有人甚至将它列入“人體最沒用的十大器官“之首,不過也有很多人相信,存在即合理,2007年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的外科醫生和免疫學家就發表研究說,闌尾可能有大作用。
他們的研究認為,正常人體内的細菌比人類細胞還要多,其中大多數是有益菌,能夠促進食物的消化,但腸子裡的細菌群落有時候會死亡或是被排洩出去。霍亂、痢疾等疾病也會清除腸子裡的有益菌。闌尾的作用就是在這種時候“重新啟動”消化系統。
闌尾到底還有什麼作用,也許還會有更多新的發現,來颠覆人們現在的認識。人體就是個謎,科學家、醫生們做各種研究,就好像孫悟空用金箍棒畫的那個圈,努力先保證圈裡的安全,哪天新的研究出來了,這個圈又得重新畫了。
本報記者 丁颍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